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学良听完泪如雨下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学良听完泪如雨下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5年4月5日,台湾的一个房间里躺着的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许多医生在这个房间内进进出出,可是出来的脸上都是一筹莫展的表情。感受到老人的气息越来越弱,病床前的儿子也知道了父亲的生命也即将走到了尽头。

这位老人就是蒋介石,作为同和毛主席一个时代争锋的人物,在岁月的洗礼下如今也要尘归尘土归土了,蒋介石在临终的遗言中,特别交代了儿子蒋经国一句:“1936年张学良把我请到西安,今天我就请他留在台湾。他是头东北虎,绝不能放虎归山。”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学良听完泪如雨下

直到临终前,蒋介石仍然不与愿意归还张学良自由。作为蒋介石曾经的手下大将,为何张学良被他幽禁了几十年?蒋介石迟迟不肯还他自由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张学良与蒋介石的恩怨

张学良是张作霖的十几个子女中的老大,从小被严格教育,16岁的时候就被扔到了军中服役,对他用心栽培,是作为继承人来培养的。而张学良也在这样的环境下,遗传了父亲的军事天赋,本性也是正直机智,十分聪慧机敏。

日本一直对于中国有着狼子野心,张作霖作为奉系军阀的领头羊,在东北有着很大的权利,日本此时也在极力地笼络他,想让张作霖作为东北的傀儡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学良听完泪如雨下

但是张作霖作为中国的一份子,始终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因此,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日本人,并且还多次反击日本人。

日本人看到笼络不成,害怕张作霖会成为强大的对手,于是,就安排了1928年6月24日的“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死,于是,张学良子承父业,接任了父亲的职位,成为了东北军的带头人物。

在父亲张作霖去世后的一星期后,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张学良深受父亲的遗志,为了更好地抗击日本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东北易帜”,宣布成为国民党的麾下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学良听完泪如雨下

蒋介石也为了能够更好的笼络张学良,两人结拜为兄弟,此时的张学良不到30岁,而蒋介石已经40多岁了。

期间,张学良根据风向,观察到在东北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极有可能会长期内战不断的中国发生冲突。在1931年7月6日,“以战争求和平,以和平求统一”为主的张学良,主动发电报,请求与日军周旋,避免发生战事。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学良听完泪如雨下

张学良考虑到东北军没有能力能够单独抵抗日本的军事攻击,而日本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挑起战端,一而再地进行挑衅。如果他一旦和日本开战,张学良也不会得到任何的支援,奋力抗争下,最终的结果还是会失去领土,并且会白白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

所以他以遵从蒋介石的命令,严格要求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会给日本人任何提起战端的借口。

但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令让他撤退,据张学良晚年的回忆录中,他主动承认是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因为当时张学良判断出日本暂时还没有占领全中国的能力,此时年轻的他也没有看清日本人的真实意图,所以才采取和平的措施。

因此,在12月30日,日军实现了对东三省的完全占领。但是他东北双手奉上后,本以为可以集结多方力量后,与日军进行抗衡时,蒋介石却下令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这个战略张学良的心里是极度不赞同的,他反而建议联合一切民族力量先把日军赶走再来同争天下。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学良听完泪如雨下

虽然他的建议得到了多方的认可,但是最高的权利执行者蒋介石并没有同意。而东北三省的沦陷,让蒋介石和张学良背负了千古骂名。

张学良为了“息事宁人”主动提出辞职,而蒋介石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让这件事不能影响他的威望,因此张学良被迫下野,主动一人承担错误,然后去了国外学习。

在这件事情中,张学良才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错误选择,原本是希望可以和蒋介石一起进行抗日,从来可以为他的父亲报仇,然后维护国家的安定,结果却不得不服从蒋介石的命令,违背自己的本心,参加内战。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学良听完泪如雨下

为了民族大义而失去了自由

在国外进修后的张学良回国后,更加明白必须要联合抗日,抗日在前,解放战争在后的意义。可是蒋介石丝毫不听劝,仍然固执地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来到西安,指挥张学良进攻陕北,他来监督战事,在张学良多次的谏言后,蒋介石仍然是一意孤行。9日大规模的群众聚集,在街道上呼喊要求共同抗日,蒋介石命令张学良必须阻止学生运动,甚至必要时可以开枪来解决。

但是张学良并没有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去做,他耐心地与群众沟通,并且提出了一周之内给出大家一个结果。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学良听完泪如雨下

或许张学良受到群众的感染,或许是他一直就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和杨虎城密谋,在12日凌晨,冲到了蒋介石的住处,发动了“西安事变”。为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达成一致的目的,张学良用强硬地手段控制住了蒋介石,并且逼迫他联合抗日

12月25日,受到消息的周先生(恩来)、叶剑英以及国民党的宋美龄等人纷纷来到了西安,在多人的共同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合作的协议,同意了先共同抗日,在当天达到一致后,张学良就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到了南京。

张学良因为心中愧对自己结拜的大哥蒋介石,就和蒋介石一同坐上了飞机。而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蒋介石一到自己的地盘,就将张学良立即给扣押了起来。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学良听完泪如雨下

随后在蒋介石的暗示下,张学良写下了一封请罪书,本来心中就有愧,于是他就以负荆请罪的名义写下了这封让他后悔莫及的请罪书。

本以为这是蒋介石为了面子,而让张学良给一个台阶下的,也会宽恕他的罪过的,可是睚眦必报的蒋介石大哥,直接将这份认罪书当做证据,交给了军事法庭。

12月31日,军事法庭上,张学良被定下了“首谋乱党”的罪名,判处了10年的有期徒刑。可是蒋介石对于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在当天下午蒋介石突然请求特赦张学良,这样做的意图,让大家十分不解。

过了5天后,张学良的有期徒刑就变成了无期幽禁,他彻底失去了下半辈子的自由,这就是蒋介石对他的惩罚。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学良听完泪如雨下

在张学良的幽禁生涯中,蒋介石几乎每隔几年都会换一批人看守,同时给张学良换一个地方囚禁,为的就是防止有人寻找到张学良,并来解救他。

1946年张学良被秘密送往台湾囚禁,到达台湾后,也是每隔几年就会换一个地方,在新竹县、高雄市和台北市三地都是过着软禁生活。

除了张学良本人,蒋介石还把他的妻子于凤至和后有的情妇赵四小姐也带过来一起囚禁。但是由于后期的张学良信奉基督教的缘故,在1964年接受受洗,按照一夫一妻的规则,与原配夫人离了婚,随后和赵四小姐结了婚。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学良听完泪如雨下

在1975年蒋介石去世,张学良当得知蒋介石的遗言后,不禁潸然泪下,蒋介石幽禁了他这么多年,到死也不愿意放过他。

不愿放虎归山的原因

为什么蒋介石临死都不愿意释放张学良呢?原因有三点,毛主席曾在张学良陪同蒋介石上飞机的时候,就评价过张学良这种行为是十分愚蠢的。

第一个原因就是蒋介石和张学良的政见不同,蒋介石这人睚眦必报,并且没有容人之量。对于他的嫡系部队,他是十分爱护的,不是嫡系部队就从来不会放到心上。对于任何反对的声音他都是接受不了的。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学良听完泪如雨下

而张学良意见不和时,竟然用武力胁迫,这种举措严重地影响了他在军中的威信,所以他必须要报复回来这种委屈,严厉地惩罚来警示下面的其他人。

第二个原因就是张学良的号召力太强了,他有着强大的东北军事力量作为后盾,在加上有着许多的人脉背景,毛主席那边是十分欢迎他上任一把手的,如果不尽早处理,蒋介石死后,张学良是最有可能接任他的位置的。

再加上已经得罪了张学良,放虎归山后,如果他怀恨在心,一定会回到东北集结力量,与他对抗,那么蒋介石最后可能连台湾这个容身之地都没有了。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学良听完泪如雨下

更加严重的是,张学良如果直接投靠毛主席的话,那也是有着很大的可能的,所以蒋介石才在最后再三嘱咐儿子蒋经国。

第三个原因就是蒋介石心中的怒气,当时张学良不遵从他的命令,选择了先共同抗日,如果按照蒋介石的命令,那么此时的蒋介石可能就不会困在台湾这个孤岛上面了,甚至会统一了中国。

所以他的内心是对张学良有怨气的,最信任的小弟,却在背后扎了他一刀,兄弟情谊断了就算了,导致一再失去了更多抗战的先机。

如果不是儿子蒋经国和妻子宋美龄的力保,张学良可能早就跟杨虎城一样了。而这些都是蒋介石不愿释放张学良的原因。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学良听完泪如雨下

1990年张学良正式恢复了自由身,他并没有选择回到大陆看一看多年未见的故乡。而是在1994年去了美国安度晚年,曾经的他多么希望回到大陆。可是看着故人一个个离去,他也不愿回到伤心地。

1937年判刑的时候他才36岁,虽然他2001年才去世,可他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的人生只到36岁,后面便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