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隋朝老朽自述:虽以耕种为生,且无一官半职,却也可以自给自足!

导语:

老朽乃大隋仁寿年间一老农,一生虽以耕种为生,且无一官半职,却也可以自给自足,日子也算悠哉游哉并且有盼头。这是为何?请各位细听老朽道来。

老头子出生时为北齐的臣民,壮年时成了北周的臣民,如今知天命为大隋的臣民,也可谓是历经三朝饱经沧桑了。经历了这三朝风风雨雨,老头子更是体会到了人之不易,当今盛世的不易。当今盛世,老头子每天悠然自乐,无所忧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可谓不惬意。算着家里今年除了开支还有余粮,心里也是乐开了花。虽生在乱世,老来逢此盛世也是老头之福。老头子看来啊,能幸逢这等盛世,除了老头子命好有福之外,还有好多原因。听老头子一一给各位列举。

隋朝老朽自述:虽以耕种为生,且无一官半职,却也可以自给自足!

隋朝极盛疆域图

一、国家统一安定

你要是问老头子这三百年来最丰功伟业的皇帝是哪一位,老头子保准会对你说,三百年以来来,当今大隋皇帝才是最丰功伟业之主。你问我为什么?害,别的不说,就有一点,当今皇帝足以青史留名,自西晋以来300年,四处战乱没有消停过,国家也是四分五裂,咱们皇帝愣是灭了南陈一统江山,给把战乱平息了,让我大隋成了一个统一安定的大隋,从此再无内部战乱。你说仅凭这一点,当今皇帝称不称得上三百年来仅此一位?

而且啊,多亏了当今皇帝一统天下,才让老朽能平安无事的活到这盛世年间。想老朽年轻时,正是北齐北周混乱时期,那时候的兵役和劳役就不用说了,一年到头基本都是,而且赋税众多,当官的也不知民间疾苦,只知搜刮民脂民膏,一年产的粮食,一半多都被朝廷官府拿了去,留给我们的半年口粮都不够,加上时不时的来点战乱,庄稼遭受到糟蹋,我们普通老百姓更是没有足够的粮食养家了,那时候饿死的人可真不少,我曾经就无奈的亲眼看着邻居一家老小饿死后,我给他们收拾后事。你们问我为啥不救救他们?你以为我不想啊,可是那时候我也没有粮啊,啃树皮度日,想救也没有办法呀。唉,现在想想那段日子,可真不是人过的日子,那个词怎说来着,啊对,民不聊生。

现在,朝廷把天下统一了,我们再也不用过那种提心吊胆的的日子,可以安心耕种,朝廷的赋税也下降了,更是让我们放心了,耕种的热情也瞬间高涨,你说大家都是这种状态怎么能不自给自足,怎么能不过着悠哉游哉的过日子呢,说回来,还是老朽赶上了好时候,享受了太平日子呀,只是可怜了家父,被北齐抓了壮丁,便战死在了沙场。

隋朝老朽自述:虽以耕种为生,且无一官半职,却也可以自给自足!

重视农耕:均田令

二、重视农耕

我大隋朝立国以来就重视农耕,当朝皇帝推行了均田令。何为均田令?说白了就是按一定数目给普通老百姓分田地。怎么分呢?

朝廷按照每个男人八十亩粮田和二十亩桑麻田、每个女人四十亩粮田的平等的量来分给普通老百姓。而且听说朝廷在人多地少的地方会想办法从地主富豪家扣取田地来分给普通老百姓。听说南边大族人家因为这件事武装反抗朝廷政策,直接被官兵抄了家,土地全部都分给了穷人种养。老朽家一共四口人,一共分得了二十亩桑二十亩麻两百亩粮田哩。我家有了这些地,每年的收成除去税收和口粮,每年还会富余一点。

你问我怎么可能会富余?你听我向你解释为什么。不得不说皇恩浩荡呀,朝廷一直在坚持轻徭薄赋的政策,而且更是连续几次下调减免了租税与徭役。现在老朽一家只需交纳粟六石、麻六斤、绢一匹、布两端、棉六两。而且从今年起老朽到了知天命之年,就可以不用出力役了。听说圣上在朝堂力主把从两汉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度变成了现在的州县两级制度,他老人家有没有其他的意图咱们一介百姓看不懂,不过我知道这个实实在在的减轻了我们老百姓的负担。之前我们这方圆百里有三个郡,这方圆百里的百姓要供养三个衙门的开支,现在这方圆百里百姓只需供养一个衙门,这样一来,我们手中就省下来了更多的钱粮。你说这样的爱民亲民的好政令,老百姓怎么能不有生产积极性,怎么能不提高产量,怎么能不自给自足悠然生活呢。

隋朝老朽自述:虽以耕种为生,且无一官半职,却也可以自给自足!

粮仓

三、崇尚节约,储存粮食

我大隋朝以节约为荣。上至天子下到我等庶民,都崇尚节俭。这样节省了开支,自然我们就拥护朝廷。何况当今圣上更是身体力行,不穿丝绸、不用金银玉器。而且听说前几年太子被废就是因为生活奢靡。一时间士族百姓也都崇尚布衣不爱丝绸,大大减少了生活的开支。同时也节省了不少粮食。

当今圣上更是严惩贪官污吏,凡是有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吏,一律处死,并且听说皇帝会让人故意给官员送贿赂,只要官员收了,就立刻抓起来处理。不得不说,这种强力的吏治手段让贪官污吏大肆减少,这几年老头子也没遇到过之前那种搜刮民脂民膏的狗官。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定心丸啊,最起码我们不用担心辛辛苦苦操劳一年的收成会被别人給抢了去,我们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更加安稳的耕种劳作,毕竟收获的除了纳税的部分之外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有人会问了,你们一年的收成就算有富余也不至于生活无忧无虑悠哉游哉吧,遇到了荒年你们怎么办,就不担心嘛。

嗨,各位别急,老朽马上就说到了。前面说了朝廷轻徭薄赋、崇尚节约。轻徭薄赋就导致了民生缓解、再加上按人头分田地的政策,导致了人口剧增,同时粮食产量也不断上升。同样朝廷的税收总量也在飞速增长。加之整个朝廷崇尚节约,见不得一点奢靡之风,于是库存便越存越多,以至于现在虽没有文景之治时谷烂绳毁之景象,却也有&34;之风光。虽然库存丰满,可咱们大隋朝廷也不满足,也不铺张浪费,而是积极丰年备灾荒,朝廷差人在洛阳、河南、河北等地建造了大粮仓,同时各个州附近也建造了粮仓,里面堆满了粮食,以备荒年。当年关中出现饥荒时,皇帝亲自带领饥民去洛阳大仓取食充饥赈灾。你们说,朝廷想的这么周到,积谷防灾,我还用太多的去考虑荒年怎么办嘛。这才是我所说的百姓人家无忧无虑的底气所在。

隋朝老朽自述:虽以耕种为生,且无一官半职,却也可以自给自足!

隋文帝杨坚

四、律官厚民

要说大隋朝啊,可是老头子见过的对老百姓最好的王朝了。当今圣上登基后就颁布了《开皇律》,《开皇律》的总体指导思想就是&34;。而这中间对官和对民的要求又有不同。对官,则是从重,官员犯错可以不按法律,就地诛杀。而对普通的小老百姓则是平恕。何为平恕?就是平民犯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何会这样?因为当今皇帝认为官吏有治国安民的责任,为国家办事就应该知法守法,违者就要从重,而普通的小老百姓则是一年四季只知劳作,无暇去熟知律法,因此不知者无罪,犯罪可以从宽处理。你们说大隋朝廷是不是对普通老百姓挺好。感受到了朝廷对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爱护,我们自然也会支持朝廷官员的工作,自然也不好意思再去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

而且这还不算全部,朝廷严格要求官吏要清正廉洁、施以宽政以慈爱之心安民。如果有官吏在其位贪污受贿、不为民办事只知享乐,轻则充军重则被诛杀。在这样的吏治下,官员也不敢胡作非为,我们普通老百姓可以说是因此得到了很好的修身养息,我们也更加拥护了朝廷的统治。在生活生产不被官府所恶意骚扰后,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安稳了很多,照顾田地的时间也多了许多,这样粮田产量就有所上涨,我们老百姓家里有了粮自然也就选择安居乐业了,如此以来整个社会也变得更加安定。

隋朝老朽自述:虽以耕种为生,且无一官半职,却也可以自给自足!

分科取士:底层劳动人民改变阶级的渠道

五、分科取士

老朽认为,我大隋做的最漂亮、最得人心的事便是分科取士。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在隋朝之前,朝廷选拔官吏的方法是九品中正制。这种制度后期成为了士族阶层培植党羽的工具,选拔官吏只看出身门第,断了寒门上升的后路,彻底断绝了我们底层劳动人民的改变阶级的渠道,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的产生。

当今圣上登基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采用了分科取士的制度。这种制度不同于九品中正制,这种制度不看出身,只看学问水平取仕。这让我们底层百姓看到了改变层级的希望,让我们觉得读书有用了,让人们都安心读书,不过话说回来,我和我儿子这辈子没希望了,未来都在我那未出生的大孙子那里,送我大孙子去读书识字,考取功名。哈哈哈哈哈,老头子扯远了。总而言之,这个制度,让我看到了家族以后的希望,让我有了一个盼头:后世子孙里有一个能入庙堂也算是能光宗耀祖了,啧啧啧,现在想想就觉得美呀。

隋朝老朽自述:虽以耕种为生,且无一官半职,却也可以自给自足!

农民

六、结语

最后,请各位容老头子多唠叨几句,总结一下老头子眼里的大隋朝。老头子没读过几本书,所以可能会有所偏颇,大家不要见怪。老头子认为大隋朝是我经历过的唯一一个一统山河的朝代。由于朝廷当局者各种爱民爱农政令的推出我们老百姓得以从战乱中走出,得到喘息,整个社会也得到了休养生息,老头子自认为现在是三百年来唯一的繁荣。朝廷推举的州县二级制更是节省了各项开支,极大缓解了普通老百姓的压力。朝廷的造仓储粮备灾防患于未然,也是极力的解决了百姓对于荒年的后顾之忧。当今推行的分科取士更是让各个阶层都有了入仕为官的希望,可以说是自古以来前所未有的创举。

各位,听我这个糟老头子讲到这里,知道老头子为啥说,老朽一生虽以耕种为生,且无一官半职,却也可以自给自足,日子也算悠哉游哉并且有盼头了吧。对,没错,老头认为主要还是高居庙堂那帮人懂得民间疾苦、爱护子民、政治清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