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真正的幸福?心理学家教你习得幸福
心理学家把幸福的获得总结为受外在客观因素与内在主观因素双重因素影响。
包括经济情况、家庭环境、日常生活、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以及个人人格特质、情感、认知、处理方式等主观因素。
虽然幸福需要以一定的外界条件为基础,但个人自身对事件的认知与处理方式能对获得幸福起到更大的作用。
01 幸福的本质
总的来说,幸福是爱、快乐和意义感的结合。
幸福感有五大维度,分别是:积极情绪、人际关系、意义感、积极的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
02 幸福是可以习得的
人的幸福感是由四种心理成分组成的:
第一种就是积极的情绪,比如快乐、愉快、兴奋等;
第二种是主观的幸福体验,比如吃到好吃的、买到喜欢的东西,或者在工作中得到了认可等;
第三种是关系满足感,比如与家人和朋友相处;
第四种是积极认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不能只靠自己或者他人,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不断地去学习。
03 如何培养幸福感
通过学习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应对方式来使自己更幸福。
用积极的生活方式,热爱生活,通过创造性地工作实现个人的价值,体验自然与文化,做有意义的事情,找到生命的意义。
接纳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能力优势与劣势,增强优势弥补劣势,让自己变得更好。
此外,还要热爱生活,形成延迟满足的习惯,增加日常生活中的愉悦感,享受生活中平凡的快乐。
积极体验活在当下,也就是不为过去已发生的事情感到懊恼,也不为将来还未发生的事情感到担忧,而是沉浸在此时此刻的感受中。
04 社会内卷下如何感知幸福
西方心理学家将忧愁、郁闷、焦虑、压力、畏惧、愤怒、怨恨、嫉妒等等称为幸福窃贼,这些负面的情绪会冲击我们幸福的感觉。
在社会内卷化的今天,大家的焦虑感较之以前更为严重,而压力过大会产生负面作用,需要我们用积极心态和积极的思维方式来面对压力。
塞利格曼在《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中提到了ABCDE方法:
首先识别出ABC模式,也就是识别出不好的事,当事情发生时自动浮现的念头与想法,以及这个想法产生的后果;
然后DE模式是反驳,以及成功进行反驳之后受到的启发,这是这个方法的重点,对不合理的信念进行反驳。
例如应用到求职焦虑上:
A:找不到好工作;
B:应该找到应该超过大多数人的好工作,满足父母的期待,找的工作代表了我的价值,工作没找好就证明我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
C:感到焦虑,压力大,偶尔还会失眠,身心疲惫;
D:首先,我也只是一个平凡人,“尽人事,听天命”,只要我尽力去做了就无愧于心,而且就算工作不如别人也不会怎样,父母并没有给我指定一个必须达到的目标,是我自己揣测他们的想法;另外,工作的好坏不能完全代表我这个人的价值,一个人的价值由很多方面组成,比如个人品质、学识、理想等等,工作没找好也不能否定我全部的价值;最后,用辩证法看待找工作失败,失败是具有偶然性的,一次失败不能代表以后也必然失败。
E:在反驳了不好的想法之后,试着用平常心面对求职的焦虑,关注于提高自己的能力本身,而不是一味地担心自己找不到好工作。
可以以目标导向,设定明确合理的可实现的目标,通过有规划的路径去实现目标,并积极落实到行动中,从实现目标的过程与结果中能感觉到幸福。
即使是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是未能在预期的时间内达成目标,也不应该气馁而是及时调整目标。
05 如何为幸福努力?
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发现幸福是一种强大的能力,享受美食是幸福,饭后散步也是幸福,花开鸟鸣,所见所闻皆幸福。
自律地生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好当下的事情,享受当下的每分每秒,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收获奋斗、成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