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江浙地区发现一类文字,能“连字成句”,文字史再增千年

孔子曾说:“不读诗,无以言”。没有传承,便没有文化。而传承的工具,就是文字。

江浙地区发现一类文字,能“连字成句”,中国文字史再增千年

纵观古今中外,美洲的印第安人为什么会被后来者取代?台湾的山地民族为什么会被外省人打败?甚至元、清两朝即便统治了中国,为什么马上就被汉族文化同化了?

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缺乏连续不断和推己及广的文字文化

文字文化博大精深,不论是古埃及、古印度,还是古希腊、古中国,人类往往都是先有口语而后产生“连词造句”的书写能力。

江浙地区发现一类文字,能“连字成句”,中国文字史再增千年

那些被历史所淘汰的小语种,并非没有文化市场,而是来不及了——来不及等上两千年,酝酿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记》,来不及经历世事沧桑,创作一部风月宝鉴的《红楼梦》。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之所以灿烂辉煌、绵长悠远,皆是由此。

而溯本求源,世人所共知和公认的中国文字,还是距今30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殷墟考古所发现的卜骨数量之多,已经超过了十多万片,累计超过了四千单字,语言系统基本完善,“行文”也早已趋近成熟。

江浙地区发现一类文字,能“连字成句”,中国文字史再增千年

然而,问题也来了,按照文明演化的规律,成熟的文字不可能突然出现,之前必然还有着漫长的“小语种”时代,以及“原始文字”阶段。

千年所载,中国的考古专家于南北各地都发现过古文明遗址,也出土了很多上古刻符,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单独出现,意义不明。它们到底算不算得上语言和文字,至今尚待定论。

比如,上世纪三十年代于江浙一带被发现的良渚文化已经出土了能够“连字成句”的符号,这些“只言片语”,到底算不算文字呢?我国的五千年文字史,终于有了实证吗?

神秘符号

甲骨文的出现,最终证实了我国的商代并非传说。而在那之前,夏朝是不是也同样存在,仓颉造字的三皇五帝时代又是不是虚传呢?

江浙地区发现一类文字,能“连字成句”,中国文字史再增千年

当然,存在是肯定的。只是无从得证罢了。

语言的产生不仅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还要有大量的人文聚集,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控制,二者缺一不可。

无论是“结绳说”,还是“刻契说”,可以想见,最早的中国文字应该脱胎于简单的图形构成,更接近图画或几何线条。迄今为止,已知考古发现的刻画符号出土于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距今已有近万年的历史。

江浙地区发现一类文字,能“连字成句”,中国文字史再增千年

但是,除了后来的商城遗址可以直接和甲骨文字参证比序之外,其他遗址所发现的符号全都零星分散,彼此缺环严重,分裂不一,连历史背景都很难确定。

尤其有一派学者认为,文字图画实质上是“临摹事物之图像”,而非表述语言的符号,虽然算得上是象形字的雏形,但是无法分门别类,归成系统,自然也算不上“文化传承之用具”

由此,即便我国的考古可以越推越早,从二里岗到二里头,再从仰韶到大汶口,但是所知符号都仅属于早期文字系统的基本构型,再加上这些图文信息迄今仍然十分稀少,总共不过几十种,虽然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却仍旧不能服众。

江浙地区发现一类文字,能“连字成句”,中国文字史再增千年

直到七十年代,江苏苏州吴县一带,由于围湖造田、抽干了湖水,才在澄湖湖底发现了千余口古井。其中出土的良渚文化遗物十分丰富,大量的彩绘陶器上都刻有陶文符号。

于是,一个横跨古今五千年的上古遗址终于重现天日,汉字文化也有了新的佐证

良渚刻符

《吴书》有载:“陈湖所在,相传本为陈州,后沉为湖。当年水清位浅之时,下面浮光掠影,街井等物清晰可见,人们乘舟而过,全都惊叹不已。”

江浙地区发现一类文字,能“连字成句”,中国文字史再增千年

这个陈湖,便是当今的澄湖。

沉睡千年的湖底古城重现人间,从发现到挖掘,总共花了十几年,其正式出土的文物包括百余口古井,千余件遗物,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唐宋时期五千多年跨度的遗产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世沧桑的演变浑然一体。宋代以前这里还是良田,近代之后却与沧海连成一片。良渚时期,兴盛了数千年的邑聚又是在何时成形的呢?

江浙地区发现一类文字,能“连字成句”,中国文字史再增千年

先秦春秋记载,这里曾建筑瑶城,吴越王室的贵族们先后居住过此地。再往前,据说周时期气候趋冷,海面下降,三江水流流速上升,这里开始有了大量平地,人员也开始汇集。

而所谓的良渚文化,却是处于没有文字记载的一万多年前到公元前两千年之间。这个遗址的文物来历,也正是由彼时开始。

湖底的出土文物以史前陶器最具特色,它们大多以済水器具为主,形式分为罐、壶等物,存于井中,因而至今保存完整。

江浙地区发现一类文字,能“连字成句”,中国文字史再增千年

其中不乏模拟动植物形态的人文创造,充满了智慧民族的想象力,而且最为珍贵的,是某些器物之上刻画着横纵成列的符号。

如最为明显的一件黑陶贯耳罐,便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当时的制作者采用轮制而造,技术娴熟,匀称美观。

而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壶体表面还留下了不少刻痕,一连四个高度抽象化的符号排成一列,构成有序组合——也许,这只是无意识的刻符。而更多学者专家都认为,这更像是原始的文字符号。

江浙地区发现一类文字,能“连字成句”,中国文字史再增千年

而且,从“连字成句”的意义上看,或许已经有了完整的字面表述,只是年代相距太远,我们根本猜不出先民所要表达的意愿罢了。

这些刻符在严格意义上到底算不算文字?至少,在遍布江浙的诸多遗址中,这些并不是孤证。迄今为止,良渚文化被发现的总数已经超过了五百个之多,大都分布于钱塘江流域及太湖流域,作为中国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实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新石器文化史

不少学者都认为,这些汇聚一处的聚落分布,不仅有农耕器具,兼且有图文记事,几乎可以算得上最早的一个王朝了。

江浙地区发现一类文字,能“连字成句”,中国文字史再增千年

《韩非子》中记载的虞代,曾延续了一千多年。而我方学者也多次强调,良渚文化便是虞代的考古学文化,也是我国赫赫有名夏文化的始祖

可惜的是,我们连甲骨文尚且破译艰难,所以,即便出现了“夏文字”,我国的文字史溯源仍旧任重道远。

字里行间

良与渚的文字组合,本意是指美好的水泽之洲。

遥想五千年前,中国人的先祖们曾经在这里临水而居,凿井而汲,茅屋草舍,舟载人合。牧歌般的生活宛如一幅幅优美的诗篇,引人遐想无限。

这里出现的高级人文组合到底与中土文明的形成是什么关系?他们是“大禹治水”的帮佣,还是帝尧文化的迁徙,“黄河中心”是不是“中原中心”?文字的演进,是不是从这里开始?

所有问题的答案,可能就在你我的眼前,就在那些“夫唯不能辨识”的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