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九子夺嫡后,雍正为什么没有动十阿哥?不是不想动,是不敢动

封建社会中,皇家感情最为凉薄。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父子猜忌、手足相残,造就了无数惨剧。以清朝为例,康熙末年,九位皇子相争夺嫡。这场波谲云诡的斗争中,以雍正帝获胜为结尾。

与雍正帝一同夺嫡的皇子都被明里暗里的打压报复,偏偏其中一个人不仅雍正帝拿他没有办法,甚至乾隆帝登基后也对他毕恭毕敬,让其在荣华富贵中安然离世。此人就是十阿哥胤䄉。

九子夺嫡后,雍正为什么没有动十阿哥?不是不想动,是不敢动

清朝皇储制度

“最是无情帝王家”为了皇位不顾手足亲情的大有人在,其中往往是占据大义名分的皇子获胜的概率更大,团结世家大族、制衡朝堂、平衡皇子,这就是“太子”的作用

自康熙两次废太子后,大清渐渐将立储制改为暗中进行。也就是说,大清的皇帝不会在明面上给皇子们一个交代,希望皇子们发挥所长,从优选择合适的继任者。

可从侧面来看,不立太子致使皇子们对九五之尊之位都有了野心,结党营私想尽各种方法,使得整个朝堂上下乌烟瘴气。

康熙末年所谓的“九子夺嫡”事件,就是这一背景所造就的。

九子夺嫡后,雍正为什么没有动十阿哥?不是不想动,是不敢动

九子夺嫡

康熙帝原本也立了太子,这个太子不是康熙帝一个人决定的,孝庄太后对康熙的嫡子胤礽十分看重,从小将他视为太子培养。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只要能锻炼到胤礽,康熙绝对会力排众议带着他亲身实践。

可是康熙十三年就生了胤礽,等到胤礽能独当一面时,康熙也才到中年。加上胤礽野心勃勃,想要有一番更大的作为。可是他忽略了“先君臣而后父子”,屡次当面顶撞康熙甚至僭越规矩,偷窥康熙的营帐。

这让康熙忍无可忍,他经历过鳌拜也经历过三藩之乱,对这种僭越之事十分敏感。太子这般作为在他眼里与“弑逆”无二。经过此事,康熙萌生了废黜太子的想法,于康熙四十七年废掉了胤礽太子之位。

九子夺嫡后,雍正为什么没有动十阿哥?不是不想动,是不敢动

后来诸皇子之间暗流涌动,群臣也在各自推荐着太子人选,焦头烂额的康熙觉得胤礽应该吸取了教训,就将他重新封为太子。岂知太子的外公索额图为了让外孙登上皇位,同样开始激进起来,不断地教唆胤礽如何争取皇位。

康熙实在忍无可忍,严惩索额图,并第二次罢黜了太子。这样一来,无疑给了所有皇子一个信号,胤礽彻底告别了储君之位,其他的皇子全都非嫡非长,都有机会角逐皇位。

此时的康熙也觉得一旦再立太子,大臣们又要围绕太子形成势力,那么将来很容易威胁皇权。

九子夺嫡后,雍正为什么没有动十阿哥?不是不想动,是不敢动

康熙下定决心不在明面上立太子,对皇子们的明争暗斗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其让自己绞尽脑汁制衡朝堂,倒不如让这些皇子互相制衡。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子之间夺嫡的态势愈加明显,“九子夺嫡”的故事正式展开。

“九子夺嫡”可不是简单的只有九个皇子在争夺皇位,康熙存活下来的儿子有二十四个,或多或少都卷入了夺嫡事件当中。整个夺嫡事件大致分为四个阵营,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雍正)、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

其余很多阿哥也都卷入了夺嫡之中,不过很多人自知能力或势力不够,纷纷选择了支持某个兄弟。这四大势力当中,四阿哥和八阿哥实力最为相当,竞争也最为激烈。

九子夺嫡后,雍正为什么没有动十阿哥?不是不想动,是不敢动

大阿哥胤禔虽然年岁最长,但他的母亲只是庶妃,他靠着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康熙的认可。如今太子之位空缺,让他看到了希望。可惜他过于激进,为了登上太子之位居然建议康熙杀掉胤礽,致使康熙极为反感。

也不知是胤禔心中有怨,还是被人污蔑。三阿哥告发胤禔府中有巫蛊之事。康熙查到后勃然大怒,当即幽禁胤禔。

无独有偶,实力最强劲的八阿哥也犯下致命的错误。在康熙巡视途中,八阿哥没有提前请安,先去祭拜了自己的母亲。百善孝为先,这件事本身并没有错,偏偏他派去传话的太监将本该自己交给康熙的老鹰弄得奄奄一息,致使康熙火冒三丈。

九子夺嫡后,雍正为什么没有动十阿哥?不是不想动,是不敢动

满人入关前世代渔猎,这只半死不活的老鹰惹怒了康熙,认为出巡途中去祭奠先人不吉利,又害死自己的老鹰,颇有诅咒之意。八阿哥自此彻底失宠,史称“毙鹰事件”。

性情大变的雍正

辈分和大义名分占优势的大阿哥倒台了,实力最强劲的八阿哥也倒台了。一直默不作声又有一定实力的四阿哥胤禛逐渐浮到水面上来。如今整个朝堂上,能有所作为的皇子基本上自相消耗殆尽,就算是一个普通皇子,地位都与其他时候不一样,更何况雍正是有能力的。

雍正隐忍多年爆发出来的潜力让康熙又是欣喜又是惊奇,开始对胤禛委以重任,大臣们也开始表现出想要依附的意思。好在康熙对皇孙乾隆很是喜爱,这无疑给了雍正最大的筹码。

九子夺嫡后,雍正为什么没有动十阿哥?不是不想动,是不敢动

可雍正还有一个最大的对手,十四阿哥胤禵。巧在康熙离世的时候胤禵出兵在外,等到他回京的时候,胤禛已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众臣俯首,天下一揽。可就在这个时候,那个厚道、恭敬的胤禛突然不见了,取之而来的是富有帝王心术的雍正。

康熙离世时,八阿哥重新获得了一些权力和支持。可作为当初雍正的劲敌,又是雍正亲手将他排除夺嫡队伍的皇子,雍正对他十分忌惮。一上位雍正就夺了八阿哥刚刚收回来的权力,甚至还将其幽禁起来。

最关键的是支持八阿哥的九阿哥,雍正登基后极为针对他。除了褫夺爵位,甚至还将其逐出了皇室族谱,落得一个囚禁而死。十四阿哥相比之下还好,念着一母同胞之情,只是他同样被剥夺了权力,软禁在府中郁郁而终。

九子夺嫡后,雍正为什么没有动十阿哥?不是不想动,是不敢动

余下参与夺嫡的皇子、宗亲、大臣,或多或少都被雍正不程度地碾压与打击。一时间朝堂被清洗一空,其他没有站队的大臣们看着性情大变的雍正都不敢表态。可就有这么一个人,雍正恨到咬牙切齿都拿他没有办法。

有所依仗的十阿哥

十阿哥胤䄉自小张扬,唯一的优点就是对权力没有过多的追求。但即便这样,夺嫡事件中,他还是参与其中,站在了跟自己关系极好的八阿哥胤禩一派。八阿哥失势之后,康熙对胤䄉也颇有看法,却没有因此惩罚,只因为胤䄉的背景完全不输当年的太子。

九子夺嫡后,雍正为什么没有动十阿哥?不是不想动,是不敢动

胤䄉的母亲贵为贵妃,又是太师遏必隆之女。遏必隆可是辅政大臣,又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外孙,屡立战功,可以说父女二人根正苗红。同时,他们家族是满足八大姓氏之一,一水的皇亲国戚,牵一发而动全身。

尤其是胤䄉母亲的祖父额亦都,是努尔哈赤身边的一员猛将,连皇太极对其都十分尊崇。额亦都病逝后,皇太极将他的灵位放在努尔哈赤灵位旁,也就是说但凡皇室子弟祭祀、参拜,额亦都都能享受供奉和香火。

纵观古今,能有此待遇的武将,除了葬在汉武帝身旁的冠军侯霍去病,可谓是少之又少。这么一个祖上荣耀放在这里,所以当遏必隆专权惹恼了康熙,康熙都没有痛下杀手,只是不轻不重地处罚了一下。

九子夺嫡后,雍正为什么没有动十阿哥?不是不想动,是不敢动

到了雍正这里,他又怎么敢驳了祖宗的面子,公然对胤䄉下手?

最重要的是,康熙就算没有把皇位留给胤䄉的想法,可朝局与权力上也给了胤䄉最大的恩封。除了个别有战功的皇子封了郡王,其余一概都只是贝勒。就连雍正和八阿哥这么有实力的皇子,也是在最后才加封为贝勒。

偏偏胤䄉政治上没什么作为,军事上也没什么贡献,第一次封赏就是郡王。当时的诸位皇子中,除了太子胤礽,就属胤䄉的地位最高。从这里就能看出,康熙对胤䄉及其母亲家室的重视程度。

就连给胤䄉选妃的时候,都指定的是孝庄太后一系的博尔济吉特氏,续弦的妃子也是康熙皇后赫舍里氏一族。这么看来,胤䄉就像是一个联姻的集合体,紧紧地将所有世家大族串联起来。

九子夺嫡后,雍正为什么没有动十阿哥?不是不想动,是不敢动

这么一个中枢似的皇子,雍正就算是登上帝位也不敢轻易得罪。朝局刚刚稳固,雷霆手段的雍正也正是需要世家大族支持的时候,在这个关键的当口针对胤䄉实在是不明智。

所以,胤䄉依旧享受着荣华富贵,虽然名义上是被圈禁,实际上本就对权力不感兴趣的他根本无伤大雅。到了乾隆时期,胤䄉甚至还被封了辅国公,再次证明胤䄉何其家族的重要程度。

遗憾的是胤䄉身体不好,还没怎么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名多久,便悄然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