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才女出对子刁难僧人,上联:面对面吃面,僧人如何作答?
宋代有一才女,她卖弄学识,故意出了一个她认为不可能对出下联的上联来刁难僧人。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僧人的学识也十分渊博,他给出的下联很是绝妙。
兄妹相杀,增添乐趣
如果让你说出你心目中的宋代才女是谁?或许有人会觉得是李清照,或许有人觉得是张玉娘,因为她们都是公认的宋朝四大才女之一。但也会有人觉得,这宋代文学界应当有苏小妹的一席之地。
据说苏小妹是苏轼、苏辙的妹妹。生于这样的书香门第,苏小妹自幼也拥有着优渥的教育资源。
苏轼与苏小妹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很容易就会因琐事而产生矛盾,又由于这两人还是知识分子,时常会引经据典地嘲笑对方一番。因此民间流传许多关于他们的日常生活趣事。
这苏小妹天生额高,一日,苏轼玩心大起,就作诗嘲弄了苏小妹的长相一番。苏轼曰,“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说的就是苏小妹身体还没有走到这个地方,但她的额头就已经到了。
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创作手法,但是从这句诗中也形象地道出了苏小妹的前额太高。
苏小妹在听闻了苏轼的这番戏弄后便用诗文反驳了回去,她说苏轼是“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是什么意思呢?相信大家都从语文课本中见过苏轼的画像,这位宋代文豪是留着一脸络腮胡的。此外,在明代的《核舟记》中也提到过“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所以,苏小妹的这句诗是在说不仔细观察苏轼的面部的话,都无法从他的胡子里看到嘴。苏轼一讲话的话,对方也只能在这茂密的胡须中听到声音传出。
但是苏小妹在回怼完苏轼还觉得不够过瘾,于是,她就又写了一首诗,即“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方流到嘴边”,这里说的是苏轼的脸实在是太长了,眼泪要流一年才流到嘴巴附近。
尽管两人会作弄对方,可毕竟是亲人,所以谁都没有真正地动过气,只当作是为日常生活平添了些乐趣罢了。
结识佛印,小妹刁难
古代的男子大多都会有一个仕途梦,苏轼也不例外。凭借着过人的才学,苏轼进入到了这北宋官场。
此时是宋神宗的统治时期,这位帝王正任命王安石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试图以此改善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王安石推行一项新的征税政策,将地方上征收的税统一上交给中央保管。然而这项改革实际上也存在着一个弊端。
看似减少了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概率,但假如将地方上的税收拿走的话,一旦地方遇上天灾,那就不能及时拿钱去救助百姓,这样也是不利于社会安稳的。
另外,由于古代王朝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商业贸易还不甚发达,但是王安石的一部分改革是要对商人征收高额的赋税。如此一来,很多商人就不愿意经商了,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但是,王安石集团是得到了帝王的支持与信任的。可苏轼却公然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上,反对他。
因此,不赞同王安石变法的苏轼自然也不会受到帝王的宠幸 ,被外放贬官,又因为“乌台诗案”被一贬再贬,这就是为什么苏轼会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但苏轼其实被贬的还不止这三州。
公元1092年,苏轼被下放来到了江北瓜州当官,在这个地方他结识了金山寺的僧人佛印。
史书有载,佛印在五岁的时候就能背下3000首古诗了,年长一点后还精通四书五经,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个天才。
虽然佛印精通儒道,可他却不愿入仕,在他19岁的时候就遁入空门,与世俗世界隔绝了联系。在苏轼来到瓜州后,就去拜访了佛印,与他谈经论道,以此消解被贬的忧愁。
在与佛印交往的过程中,苏轼发现他们志趣相投,很快就变成了知交好友。
苏小妹在得知了苏轼结交了个才学过人的新朋友后,也想知道兄长的新朋友是不是如传闻中的那般学识渊博,于是就想与他在知识上相较一二。
于是在苏轼与佛印有一次聚会时,苏小妹也跟去了,在见到佛印后,就给他出了一个难度系数非常高的上联,即“面对面吃面”。
这是因为当时佛印正在与苏轼吃面,而苏小妹是就这个场景被激发出了灵感。在她看来,如果佛印对不上她的上联的话,这就代表着他的学识也并不怎么样。
僧人对出,绝妙下联
佛印在听闻了苏小妹的这个带有着刁难性质的上联后,他很快就给出了下联,即“心连心贴心”。
先来说说着上联为何难对。首先,在这5个字中共出现了3个“面”字,前两个面既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而且指代的是人。可是上联中出现的第三个“面”却换了一个含义,指的是面条。
此外这上联,除了代表着两人对面坐着吃面以外,还能说是一个人对着面在吃面。虽然上联字数寥寥,可却代表着很多含义,这就是难对的原因。
再来看看佛印的下联,他同样也在下联中一连用了3个“心”。这“心”字在这里就别有深意,除了指心脏之外,还能指代心意,而这“贴心”的含义也就更微妙了。
这两个字连在一起用,能够指亲密,符合心意,还是男女间表达好感的话语。所以,在公开场合听到了这样带有暧昧情愫的对联,苏小妹自然也会感到羞愤了。
尽管是苏小妹有意拿文字游戏来为难佛印,可是这个僧人却用更为巧妙的文字组成了下联回应了苏小妹,这也是刁难不成,反被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