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别怀疑,你一直在对孩子做“无效引导”

当孩子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得到了表扬,回家跟你分享的时候,你会怎么回应孩子?

有一次皮皮沐在画画课上被表扬了,老师也在微信上提前告诉了我。所以何先生接了他到家时,我立马逮着机会,扬起他手里的奖励贴纸,强化他做了什么得到了夸奖,告诉他以后也要这样哦。

结果他把贴纸递给我,就跑去玩儿别的了。而我的所谓“引导”,估计他根本没听进去。

别怀疑,你一直在对孩子做“无效引导”

大多数时候,我们重点关注的都是孩子的行为,而非他在这些行为之下的体验。所以在引导的过程中,我们也自然地侧重行为的强化,而不是孩子内在体验的强化。

《精准回应》的作者杨杰在书中提到:

在教育中,“引导”是被滥用、被误用最多的词汇之一。

那么,到底应该要如何引导才有效呢?

杨杰说,真正的引导必须要回答两个问题:

怎么引?导向哪里?

也就是说,得把“引”和“导”拆开来。

别怀疑,你一直在对孩子做“无效引导”

在面对孩子被表扬这件事上,得先引,引出孩子受到表扬时的愉悦感觉。

我们经常说长期通过追求外界的奖赏来维持动力,是一件不靠谱的事,而如果向内构建愉悦的体验,动力就不会那么快枯竭。其实孩子也一样,强化他们内心的体验,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感受,比敷衍地夸一句“你好棒”更有用。

强化了孩子的内心体验后,就要考虑要导向哪里。一次的行为获得表扬,得到正向的情感体验,并不稀奇,难得的是坚持做。

所以,我们要导向让孩子坚持

别怀疑,你一直在对孩子做“无效引导”

每每看育儿方面的书籍,都会有一种这里面学问挺多的感觉。但其实,这些所谓的“学问”背后,只不过是用了心。

当我们用心去体验孩子的感受,他们就会接收到我们的关注和爱。那时,不用讲大道理,他们也能明白,因为一切道理已经在行为中发生了。那时,育儿就会变得简单了吧~

我是二姐,持续阅读,持续记录,如果刚好对你有用,感恩“留言”、“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