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靠黄麻养活千万人,欧洲奢侈品大量使用,为何我国却早淘汰了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就开始利用麻类作物,距今已经有超过4000年的历史。这种农作物在南亚地区也有广泛分布,尤其是印度拥有多个亚种,形成一条完善产业链。
如今印度大概有近千万人依靠黄麻为生,大量农村人口在农闲时候种植加工黄麻,制成各种工业产品,然后远销欧洲,每年都有数十亿卢比的产出,已然不容小觑。
可是作为更早开始种植黄麻的国家,中国为什么很少见黄麻的踪影呢?中印两国在黄麻利用上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黄麻在中国的历史
黄麻属于麻类作物的一种,根据农业学家考据源自于古代非洲,随着人类在世界范围的扩张而逐渐扩散开来,又分为多个亚种,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时候是人们衣物的重要组成。
古代中国的云贵高原是黄麻的源头,后来开始向西南方向散布,现在来说最主要的产地还是南亚的印度和东南亚的孟加拉,这两个地方的主要特征就是湿热多雨,适合黄麻生长。
作为一种经济作物,黄麻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并不苛刻,属于亚热带作物,只要能够保证温度和湿度即可,土地的肥沃与否并不影响,因此一直是农民在粮食作物之外的重要补充。
中国种植黄麻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北宋,《图经本草》上详细介绍了这种作物的外形和承担的作用,以及各种价值,因为生存环境限制,多在南方地区种植。
明清时期乃至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南方的农村都有大量黄麻储备,一般在4-6月期间种植,初秋时节收获,趁着农闲对黄麻进行加工,将其制成麻绳,麻袋等粗纤维制品。
古代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低下,底层百姓没有办法获得其他材质的衣物,因此只能用黄麻等麻类作物制作衣服,达官贵人们则身着锦衣,在很长时间里“麻衣”都是百姓的代称。
在棉花还没有大范围普及的阶段,黄麻就是最好的选择,质地坚硬,获取轻松,可以及时替换,吸水性强,不怕雨水侵蚀,取料简单,是大部分底层百姓在衣物方面的第一选择。
到了后来黄麻不仅在南方出产,经过多代改良的黄麻开始在北方扎根,变相提高了这种经济作物的价值和地位,在“衣食住行”的“衣”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默默无闻的贡献。
在制造衣物之外,黄麻的用处十分多,可以编织绳索和草鞋,用作造纸行业也十分不错,作为承载粮食的麻袋最为合适,因为其遇水不容易腐烂,面对恶劣环境不易变形。
农民往往没有渠道获取高质量经济作物,黄麻既可以用于制衣,还能日用,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所以在强大的惯性下,黄麻种植一直保留在中国大地,拥有顽强的生命。
总之,在古代社会中,黄麻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有很多贡献。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百姓才逐渐减少了黄麻种植,减小了产业规模。
现在只有淮河流域的一小片区域仍然在坚持种植黄麻,但是总体规模已经很小。每年只有3万吨的产量,勉强供应周边,无法扩大化,更大缺口的黄麻还需要从印度等国家进口。
印度黄麻
和中国黄麻不同,印度黄麻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少,反而维持了一个相当稳定的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也相当有名,每年能有200万吨的产值,商品远销欧洲和日本等地。
印度黄麻是一个本土品种,适应了当地环境,在湿热多雨的加持下提高了产量,有400多万个印度家庭依靠黄麻产业为生,近1000万人依附在这个大规模的产业链之下。
事实上古代印度和中国一样,只有民间小规模种植黄麻的经验,自从英国殖民者过来之后,黄麻产业才开始扩大规模,英国公司定价收购,深度加工后销售至世界各地。
在英国多年的扶持下,黄麻产业拥有许多既得利益者,这些人从中获得了好处,自然千方百法的维系产业,不断改进生产,扩大销售渠道,做好了这个细小分支赛道。
印度当地的人文条件也是黄麻能够扩大的重要原因,巨大的农村人口数量,粮食的种植之外需要额外经济作物支撑,黄麻就是填补了其中的重要份额,改善了当地民众生活环境。
而且黄麻的生长阶段并不会占据印度农民伺弄传统农作物的时间,他们完全可以在农闲无事的时候从事这种生产,在粮食作物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经济支撑,填补了一大份空缺。
在印度广袤的农村里,人力资源是最不值钱的,农民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增加自身收入,需要廉价劳动力和众多工序步骤的黄麻加工就是最好的选择,吸纳了许多空闲劳动力。
印度在税法方面对黄麻没有太多重视,商人们可以想办法钻空子,利用对地方政府的游说进行税务公关,尽可能保证自身收入,这也是印度黄麻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早期培养的渠道系统下,印度黄麻还有很大的利润可以赚取,在当地的影响力十分广泛,这种情况下黄麻产业不仅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萎缩,反而因为缺乏竞争者而不断加强。
现在全球也只有孟加拉拥有比较完善的黄麻种植,每年的产量却不多,无法和印度成熟的产业链相比,所以印度黄麻畅销全世界,尤其被欧洲市场喜爱,每年都要大量收购。
印度政府看到了黄麻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在拥有其他材料的前提下,黄麻并不是不可代替的,未来情况稍有变化,这个行业就会产生剧烈动荡,千万人的饭碗不保,后果极为可怕。
可是印度没有其他可以作为支点的企业,尽管他们在尽量进行城市化,积极吸纳农村人口,可是这种情况无法短时间完成,黄麻产业作为支持农民经济的农作物还很有必要。
黄麻的局限性
前面介绍过,黄麻最早的作用是制衣,古代农民阶级都要穿黄麻制成的衣物,后来在造纸和日用品行业也有涉猎,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原材料,在棉花没有大规模普及之前占据主流。
中国的黄麻种植就是这样,直到改革开始之后,中国的棉花产量增加,更加舒服的棉布代替了僵硬的麻布,成为人们制作衣服的主流,同时聚酯纤维和其他新材料也登上了舞台。
在这些高科技材料面前,黄麻的优势已然不多,在自己适合的领域纷纷遭受重创,很快因为利润问题受到弃用,那么种植黄麻的农民也意识到不挣钱,选择放弃了黄麻。
作为一种小农经济的产物,黄麻在中国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种植,只有小家小户在自己田间地头种了少部分,然后手动加工,或者直接卖到纺织工厂,始终无法打下来价格。
那么在有了更好的替代品后,黄麻自然就没落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还有许多的黄麻工厂,专门从事黄麻产业,可是到了90年代,这些厂子大多转型,或者已经倒闭。
在黄麻产品的材质上,同样有一些先天缺陷,比如无法经受长时间穿戴,时间长了就会变形损坏,在外形上不怎么美观,无法防风等等,这些都是黄麻最终被替换的原因。
许多地方的黄麻传统已经断掉了,这种从远古时代就陪伴在我们身边的重要麻类作物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新技术和新材料面前没有太多抵抗能力,沦为时代的眼泪。
印度当然了解黄麻的局限性,可是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办法,因为农村人口数量太多,工业化进程不够快,为了满足民众对生活的需要,必须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存在。
因为只有工厂吸纳了人口,才能创造价值,即便可能附加值较低,但是也不至于饿肚子。再加上印度之前一直就有的黄麻传统,客观上减少了行业发展的阻碍,是印度黄麻的推手。
在印度,黄麻被称作“黄金纤维”,数量众多的农民就是依靠种植黄麻来获得额外收入,他们将黄麻看的十分重要,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在上面,完全不像我们一样将其视为杂草。
经过多年的深耕,印度黄麻已经培养出了一批坚实用户,主要是欧洲的奢侈品品牌和各大衣物品牌。
前者将黄麻加工成手工饰品,频繁出现在各大秀场舞台;后者则采取新型工艺,将黄麻加工成适合现代人穿着的衣物,作为普通材料衣服的补充,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市场。
和其他原材料相比,印度黄麻每年的产值只有200万吨,只能勉强供应一部分,无法拿下更大的份额,甚至在某些时候还要因为客观原因下降,这也是黄麻在现代社会的局限性。
污染环境
黄麻产业另一个致命的缺陷在于污染环境,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忍受刺鼻气味,还要浪费大量水资源,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这也是许多国家纷纷放弃黄麻的重要原因。
和普通人想象的不一样,黄麻成熟时高约2-4米,农民需要将其砍倒,然后剥出里面的丝质纤维,这些都是生麻,需要对其进一步加工,主要是脱胶处理,以完成后续纺织步骤。
在脱胶过程中需要消耗流动水,通过与水中的细菌进行酶作用,使得生麻中蕴含的杂质脱离出来,保留原本的纤维,然后经过漂洗晒干之后,熟麻就可以用于纺织了。
脱胶步骤听起来简单,可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最重要的是黄麻加工之后的水已经消耗了许多氧气,产生有害物质,这些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就会产生危害。
对于工人来说,黄麻沉淀后留下的色素还可以接受,但是经过发酵反应后产生的有害气体才是最致命的,一旦长时间在这种岗位上工作,很容易肺部致癌,产生严重后果。
欧美国家不愿意接手这种低附加值,还有大量危害的企业,印度却必须解决就业问题,于是只能咬牙承受,几乎每年都要黄麻产业相关的工人死亡,其内幕深究起来触目惊心。
即便这样,印度的黄麻公司还要狠心剥削,借着机器价格上涨的借口,不给工人发工资,或者刻意压低收购的黄麻价格,用这种方法减轻自身成本,扩大在市场中收益的可能。
可以说,印度的黄麻发展就是一条血淋淋的不归路,不仅市场规模不大,收益不稳定,发展前景迷茫,居于产业链底端的人还要经受压榨,近千万人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产业上。
相比之下,中国早早脱离了黄麻产业的巨坑,拥有丰富的棉花和其他替代品,不用在黄麻上投入太多时间和人力,用更加合适的态度研究其他作物,是一种富有远见的做法。
不管怎么说,黄麻已经成为印度的一张显著名片,从印度产出的黄麻经过船舶运输到欧洲,日本,南美洲,然后经过一系列加工制造形成工业产品,再畅销到全世界。
我国则因为黄麻的可替代性,以及黄麻产业需要大量人力,污染性强等缺点,早早的放弃了这种作物,只在局部地区保留一定产量,剩下的需求主要通过进口来补充。
这种大局观上的不同是中印两国的重要差距,作为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总能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合适的选择。
而印度因为庞大身躯和历史遗留问题的拖累,却无法做到像中国那样轻松布局,只能忍受时代洪流碾压而来的巨大落差。
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眼光放长远,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要从整体上看待问题,我相信未来的中国一定能赢得更大的腾飞。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