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你究竟流产过几次,没必要和我隐瞒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婚前性行为这种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伴随着这种现象的,还有人工流产低龄化的趋势。

有些女性在发生事情的时候不注意保护自己,最后只能一次又一次流产,年纪轻轻却有着丰富的“打胎史”。

你究竟流产过几次,没必要和我隐瞒

她们中很多人对于“打胎会影响生育能力”这种话不以为然,自认为自己的生育能力很强,不会受到影响。

然而,命运给予人的每份礼物,其实早就在暗中标注好了价格。一个人的生育能力也是如此,如果你不懂得珍惜,上天可能就会在哪天让你付出应有的代价。

小崔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美女,在学生时代一直是公认的“校花”。追求小崔的人一直很多,因而小崔年纪轻轻就有着丰富的感情经历。

在大学期间,小崔就和男友在校外租房同居生活。由于不懂得做避孕措施,小崔屡屡“中招”。每次月经延迟,小崔都紧张得不得了。

你究竟流产过几次,没必要和我隐瞒

所幸的是男友家庭条件比较优渥,小崔不用担心每次的人流手术费用。大学期间,小崔一共加起来做了3次人流手术

闺蜜忍不住劝告小崔,让她注意避孕,不然会影响生育能力。小崔却不以为然,她认为自己属于“易孕体质”,觉得怀孕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情。

大学毕业后,小崔和男友也没能逃过“毕业分手季”。小崔现在的丈夫,是她高中的同学,为人忠厚老实,对小崔非常疼爱。在婚后,小崔很想给丈夫生儿育女,而她的肚子却几年没有动静。

无奈夫妻俩只能求助生殖科的医生。当医生问起小崔是否有流产经历时,小崔涨红了脸,支支吾吾道:“没,没有。”

你究竟流产过几次,没必要和我隐瞒

医生见此景,借机支开了小崔丈夫,再次询问道:“你究竟流产过几次,没必要和我隐瞒。”

小崔还是不愿改口,医生只能下了“最后通牒”:“你想要生孩子,就和我说实话,不然我也帮不了你。”小崔这才告诉了医生实情。

医生在检查后,发现小崔的子宫犹如一块贫瘠的土地。子宫内膜的形态很差,又薄又脆弱。小崔这才意识到,自己将为年轻时候的任性买单了。

像小崔这样的故事在生殖科时常会上演,富有经验的医生有时候一眼就能识破患者的谎言。

因为有过“流产史”的女性,身体上会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即使她们想要隐瞒,这几个部位的特征也会让她们的谎言不攻自破。

你究竟流产过几次,没必要和我隐瞒

有过“流产史”的女孩身上的这3个变化,医生一眼就能看穿,瞒不住

①宫颈口的变化

医生们想要知道患者是否有“流产史”,有一种很简单的方式就是检查她们的宫颈口。

宫颈口的形态中藏着很多信息,如果女性的宫颈口呈现出“圆口型”且比较光滑,这名女性一般来说没有生育经历,也没有流产经历。

如果女性的宫颈口出现了外翻的情况,且不光滑,那么该名女性很有可能有过“流产史”。

在人流手术中,医疗器械不可避免地会在女性宫颈口上留下痕迹。如果女性有过生育的经历,那么她的宫颈口变化就更为明显了。

你究竟流产过几次,没必要和我隐瞒

宫颈口的“圆口型”会变成“一字型”,如果女性经历了宫颈撕裂等情况,宫颈口会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形状。

因此,即使女性想要隐瞒自己的“流产史”,你的宫颈情况也会让你在医生面前“露馅”。

②子宫内膜的变化

如果说妈妈的子宫是为胎宝宝挡风遮雨的房子,那么子宫内膜则是胎宝宝还是受精卵时扎根发芽的土地。

如果土地是贫瘠的,那么即使受精卵非常努力地着床,也只能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子宫内膜是多么重要。

你究竟流产过几次,没必要和我隐瞒

女性流产的过程就好比土壤经历水土流失的过程,每流一次产,土壤就会更加贫瘠。到最后,女性子宫内膜变得伤痕累累,支撑不了受精卵的着床、生长。

医生只要通过B超就能检查女性的内膜情况。有些女性在多次流产后,内膜变得很薄,犹如一张薄纸片。

因此,别以为你能瞒天过海,医生一看你的内膜情况,就能将你以往的生育史、流产史推测个大概。

你究竟流产过几次,没必要和我隐瞒

③眼神的变化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此言不假。想要知道患者究竟有没有在撒谎,有经验的医生完全无需做什么检查,他们只需要察言观色即可。

医生们每天会和各种患者打交道,他们对于患者的心理很了解。如果患者在回答医生询问的时候神情自若,毫不慌张,那么患者所言大概率为真。

如果患者在回答医生询问的时候,慌慌张张,眼神躲闪,那么患者可能有所隐瞒。

很多女性在结婚安定之后,往往会对过往的“流产史”三缄其口。毕竟,“流产史”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光彩的,会影响婚姻生活的和谐。但是,出于对患者诊治的需要,医生有必要了解患者真实的情况。

你究竟流产过几次,没必要和我隐瞒

只有了解了患者生育史、流产史之后,医生才能找对患者不孕不育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育儿寄语

过往的经历已无法更改,既然打算求助于医生,女性患者最好可以如实告知自己的真实情况。

医生自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他们是不会随意讨论患者的经历的,也不会将患者的过往透露给他人。医生只有在掌握了患者的真实情况之后,才能更好地给出治疗方案。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