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Soho的名与实

Soho的中国名与实

曾国藩次子曾纪泽,袭侯爵,尊称曾侯。(资料图/图)

曾纪泽,清朝第二任驻英公使(1879-1885),在他的日记中对公务和家事都有记录。有关在伦敦的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段:

(光绪六年)三月十一日,晴。饭后,与清臣久谈。偕之至琐伙集货场,纵观极久。

三月十二日,饭后,偕内人、仲妹率儿女至琐伙集,游观极久,申正二刻归。(曾纪泽《出使英法俄国日记》,岳麓书社,2008年增订本,第321页)

对应的西历时为1881年4月19日和20日,为星期一、二。“琐伙集”,是Soho Bazaar——伦敦的一个大杂货市场,坐落在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根据当年著名的旅游手册《伦敦必得过》(Baedeker’s London and its environs: Handbook for travellers)1889版,它开张于1816年,大约有150个向零售商出租的摊位,所售商品主要为日常用品,诸如珠宝、女帽、篮子、手套、花边、盆栽植物,乃至儿童书籍。曾纪泽先是与中国通、清使馆参赞马格里(Halliday Macartney)打前站,去细细调研一过,第二天一大家子全体出动,逛琐伙集。家人是否“有shopping到”了什么没有,曾侯没有直接写。

当时这个大市场已经存在了超过半个世纪,于1885年关闭,但是Soho Square(“琐伙广场”)继续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个位于与商业大道牛津街交界点的广场区,曾经是伦敦粉色夜生活的一个去处,所以Soho不仅有前生,还有今世,以及后续的模仿拷贝,显示出伦敦作为世界首善之区的昔日声威。

香港有一著名的去处SoHo,名字听起来像是从伦敦借来,但是据说另有来历,是South to theHollywood Road截头缩略语,意思是“荷里活道南边的那条街”。其地以美食为特色。其实,香港的SoHo这个词本身可能还不能自我作古,号称首创。它的蓝本可能来自纽约,当地华人称为“苏豪区”,因北与休斯敦街相邻,自身就是“South of Houston Street”(休斯敦街以南),曼哈顿的SoHo由此得名,也用来向英国伦敦的前辈致敬;拼法稍作区别,规避掉了完全重名的一系列麻烦。曼哈顿下城的这个街区,在二十世纪就是艺术家的工作室和艺术画廊的聚集地,当然艺术与商业结合越来越紧密,卖价高的艺术直接就是奢侈品的近邻了。

最近三十年,SOHO这个名字在神州大陆出尽了风头,在北京三里屯和朝阳门外、上海南京东路、广州西关、海南博鳌、成都九眼桥等等风水宝地以此为名的写字楼、购物广场、高档公寓如雨后春笋。这些大厦背后的商业背景恕我不道出其名,不做广告。

伦敦的鼻祖Soho,昔有曾侯的“琐伙”,活脱脱画出“忙忙碌碌的店铺伙计搬运杂货”的集市情景;今有中文世界里的“苏活”“苏豪”“苏荷”,译音选字都洋气十足。但最洋气的还是不译的,而且大多数人不明所以的SOHO。直接使用洋文招牌,这好像也是当今中国消费市场的起名主流,含有拉丁字母的公司、物业可以在政府工商住建管理部门注上册,在楼宇上挂上牌,就说明时代已然丕变,外文词或者Logo也可以逐渐算是“中国名字”了嘛。

王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