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各大高校“预算”榜单更新:浙大突破300亿,北大跌落前三甲

高校的经费预算,是其发展的基础保障,下至教职工薪资、学校的硬件设施维护,上至科研经费,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办学经费,才能维持高校的正常运转。

只有学校的经费充足,才能吸引足够多的优质人才报考,吸纳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院校的发展建设之中,提高办学水准,可以说,高校的经费预算,是保证院校形成良性发展循环的关键因素。

2023年,省属高校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均更新了经费预算的榜单,与以往相比,也有不小的出入,冥冥之中也预示着这些院校接下来的发展走向。

各大高校“预算”榜单更新:浙大突破300亿,北大跌落前三甲

全国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共有76所,但截至目前为止,国际关系学院暂时还没有公布2023年的经费预算,其他75所高校的数据已经公布。

在已公布的院校榜单中,清华大学相比2022年的经费362.11亿元,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23年,清华大学的预算收入总计为410.93亿元,稳居第一名的宝座。

和去年的结果一样,清华大学的科研实力和经费预算都是遥遥领先其他院校的,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的天花板,这里不仅汇集了顶尖的教育资源,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质人才。

除了清华大学,最令人意外的还是浙江大学,浙大今年的预算突破了300亿元,2023年的总预算收入达到了309.01亿元,相比去年的261.03亿元,也有不小幅度的增长。

作为合并后的综合类超级高校,浙大的发展势头正盛,无论是高考还是研考,都有不少学子把浙大当成自己努力的梦想,可见,一所优质的大学,会给多少人带来动力和希望,又能无形之中,改变多少学子的命运。

位列榜单前三名的院校,除了清华和浙大之外,第三名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今年的预算达到了265.16亿元,相比去年也有60多亿的增长。

作为国内交通类大学的天花板,上海交大每年的经费投入涨幅都不小,在一些对交通类大学有情怀的家长眼中,学生考入上海交大,甚至是比考上清北更值得喜悦的事情。

高等教育也无法做到绝对的均衡发展,物竞天择是发展的自然规律

北大的预算经费,去年还能跻身第三,如今已经无缘前三甲了,位置被交大顶替,北大今年的预算是222.47亿元,想找去年的219.29亿元,增长聊胜于无。

相较于前三所综合类且理工科占据优势的院校而言,北大相对偏文的性质,注定了其在预算收入方向会“吃亏”,甚至在个别院校榜单中,也有多次险些被浙大夺取第二名的宝座。

有网友甚至认为:如果北大没有了医学部,排名跌落前五都有可能。笔者认为这句话个人色彩过重,院校合并后就是一个完备的整体,非要单拆来看没有任何意义。

更何况,在院校的发展之中,除了经费和科研分数之外,外界的认可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像因素,北大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位置,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轻易动摇的。

在这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能突破200亿的只有前四所高校,前20所院校均已突破了100亿大关。而除了前三甲增幅交大之外,其余的增幅最多也在30亿元左右。

譬如山东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这些院校近几年发展态势迅猛,这和优势学科的重点培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其余院校之中,也有个别院校经费不增反减,比如中国海洋大学的经费就比去年削减了1.22亿元,北京林业大学的经费也照2022年减少了1.29个亿,北京语言大学的经费也减少了0.23个亿。

写在最后:

相较于其他院校的飞速发展而言,经费涨幅较小,本身就很容易“拖后腿”,而经费的缩减,更会对院校的发展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但无奈,优质的资源因为罕见而宝贵,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无法做到百分百的均衡发展,发展越好的院校,经费投入越多。

而发展出现疲态的院校,经费下跌,就会继续走下坡路,其实不止是学生学习如此,院校发展也是这样残酷。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越努力越优秀,越能接触到让自己更加优秀的平台和资源,相反,一旦懈怠,并且因此落了后,想再追上,往往要付出比之前成倍的努力,才有追赶上前的希望。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