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主动求死的十大著名人物
导语:中国历史上主动求死的十大著名人物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可在中国历史上,有些人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做一回事,有的还主动求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为了心中的那点执念。在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这点精神更显的难能可贵,有了这种执念的人,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本是孤竹国的太子,互相让国而跑到周地,阻止周武王伐商没有成功。周代商后,两人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而饿死。
总结:要的就是那股气节。
二、伋、寿二子乘舟
卫宣公令太子伋使齐,同时欲使贼半路杀之。伋异母弟寿知而告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告贼自己才是正主,贼又杀之。
总结:寿代兄而死,为的是兄弟情谊;伋甘愿赴死,有点迂腐。
三、白圭之玷的荀息
晋献公病榻前托孤荀息,荀息立年奚齐为国君。大臣里克在献公葬礼上刺杀奚齐,荀息又立奚齐异母弟卓子,里克又杀死卓子和献公宠妾骊姬,荀息深感有负于献公而自杀。誓死实践自己的诺言。
总结:忠心可表,能力不行。
四、不顾而唾的先珍
刚继位的晋襄公在嫡母怀嬴(秦穆公女儿)的请求下,释放了孟明视等三位秦将俘虏。五贤士之首的先轸知道后当面斥责晋襄公,还狠狠啐一口唾沫。同年八月,先轸在稳能取胜的“箕之战”中,脱下头盔铠甲,冲进狄军中战死。
总结:老大的权威是要维护的,有时候是要用生命去维护的。在老大面前,再有理也不能跋扈,先轸以死明志,好悲壮的一幕,这是坚守清白的古人的作风。
五、“下宫之难”中的公孙杵臼
下宫之难中的赵家门客公孙杵臼救出赵氏仅存的一个孩子(赵武),找到挚友程婴。两人设计出一套完美的保护赵氏孤儿的方案,一人抱着假赵氏孤儿藏于山中,另一人去告发。公孙杵臼问:“保卫婴儿与死,哪个更难?”程婴回答:“死来的容易,拥立少主难啊!”。于是公孙杵臼选择了较容易的死。
总结:公孙杵臼的死,让赵氏血脉得以保存,两个不怕死的聪明人,制定的方案绝纶无比。公孙杵臼义字当头,慷慨赴死。
六、左羊之交中的左伯桃
情趣相投左伯桃、羊角哀结伴到楚国去谋事,恶劣的天气把两人困在了山中,干粮也不多了,身体不济的左伯桃以自杀相劝,让出自己的衣服、食物,羊角哀得以逃出险境。
总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七、漆身吞炭的豫让
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攻灭智伯,感恩的家臣豫让立志为智伯复仇。两次行刺赵襄子不成功,斩衣三跃后,伏剑自杀。
总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八、乌江之畔的项羽
战神项羽冲出十面埋伏来到乌江之畔,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项羽。只是让乌江亭长渡走自己的坐下马,回身再战至最后一口气而亡。
总结:乌江之畔的项羽是哪么的高大,让后人不住扼手叹息。伟人留下名句“至今思项羽,不肯渡江东”。
九、嵇康《广陵散》绝唱
多才多艺的嵇康,看不贯司马家族的跋扈,坚拒出仕而德罪了司马昭。263年司马昭下令处死嵇康。“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的嵇康,一曲《广陵散》后从容就戮。
总结:我是魏晋之风的创始人,死又何妨。我的名气这么大,你杀我,受损的是你。
十、“我自横刀朝天笑”的谭嗣同
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兵变废黜光绪帝,大肆捉拿维新派。本可逃走的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随后被捕斩首。传说侠客大刀王五劫狱救他,他也不走,一心求死。
总结: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