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非国家化的思考
导语:货币非国家化的思考
我想货币为何要走向统一,为何在历史上世界各个地方各个政权,最后都是走向了相同的终点。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货币是远远早于国家产生的,不是出于国家主权的维护,而是出于方便交易,于是产生了货币。战俘营里面的货币是香烟,只是因为香烟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在这样一个“早期”的经济组织里面,有通缩,也有通胀,但是在货币的选择上,最后是香烟作为唯一的货币被广泛接受。
网格状的体系一定是最稳定的,但是这样的架构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事物。竞争也不一定能够带来好的结果。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退而求其次,而不是整出一套“休克疗法”。
民国末年的“金圆券改革”目的是挽救国统区已经全线崩溃的经济,发行准备已经是摸襟见肘了,只能从民间收集,于是强制民众将手中那点战争时期用于保全的金银外币兑换金圆券,同时采取冻结物价等经济管制措施,最后又没能控制货币发行量。这是一个深刻的政府出于自身的政治目的而严重侵犯民众利益的例子。
“鸡蛋与石头的较量之中,一定站鸡蛋这边”强势的政府总能找到损害民众利益的办法,不在乎制度。但是不能以此就得出有罪推定。
通货膨胀论可能有错误的地方,可能也值得思考。
最重要的是,把理论付诸实践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多元竞争的货币会给商品交易带来的不便利其实是难以想象的,遑论对投资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币值稳定的举措在实际操作中绝不会像书里描述的那么简单,而如何保持相互竞争的货币之间的币值的稳定,也是值得考虑的。
产品市场的竞争其实有无序的倾向,于是才有大量的监管和法律限制市场竞争。而货币与实物商品相比,是更加具有迷惑性的。如何管理好一个竞争的货币市场,是相当困难的,货币发行应该遵守怎样一套程序,如何做好上市前的审查,而如何避免比如欺诈等损害持有人利益的行为,如何避免不正当竞争,尤其很多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是极其隐蔽的。
金本位制也许能达到哈耶克所言限制政府发钞的愿望,但是金本位制已经走进历史的尘埃里,同时哈耶克也为了避免误会,明确说明“金本位制不是解决之道”。
问题的核心是如何限制政府滥发货币的行为,而这个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如何限制政府滥用权力的行为,如何抑制腐败,如何防止越权等等,而这些问题不是能够简简单单就能解决的。就像在限制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的问题上,现在强调更多的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而考察美联储的历史,总统为了连任而要求美联储主席采取何种货币政策的事情也是发生过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可能永远找不到答案。最近因为一点机缘了解到“诺斯悖论”:国家权力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但是国家权利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财产安全的限制和侵害,就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看起来,哈耶克提出的也是个“国家悖论”的问题。
资源配置可能很难找出一个最合理的方案,很多时候都是权衡了成本、利弊、效率、公平等等方面的问题之后得出的接近最优解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