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净利润暴跌116.65%,长城汽车迎来转型痛苦期
导语:一季度净利润暴跌116.65%,长城汽车迎来转型痛苦期
到底是什么拖累了长城?
上海车展无疑是最近汽车圈最热门的话题了,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各种新车、新技术频频亮相。而这其中,长城作为传统自主品牌,携近30款产品强势登陆展场。数量之多,阵容之强让长城一时风光无限。但是在这背后,却是长城道不尽的心酸。
就在上海车展期间,21日晚长城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其销量除了皮卡保持了同比增长,其余子品牌均大幅下滑。要知道长城2023年的销量目标是160万辆,一季度的22万辆仅完成了不到15%。
除了销量,长城的业绩数据更是令人咂舌。财报显示,长城汽车首季实现营收290.39亿元,同比下滑13.63%;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滑89.34%;扣非净亏损2.17亿元,同比下滑116.65%。
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长城,到底是被什么拖了后腿?
一方面是曾经SUV市场的“国民神车”哈弗H6已风光不再,一季度销量仅4.8万辆。而长城过于依赖哈弗品牌,一旦哈弗品牌销量下滑,对长城整体销量都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这个被魏建军堵上姓氏的魏牌,在第一季度的销量仅3403辆,成为长城汽车跌幅最大的子品牌。
更关键的一点,是长城这两年来的新能源转型之路走的并不顺利。
整个一季度,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2.78万辆,这个数据甚至还够不上某些新能源车企一个月的销量。是因为长城入场太晚吗?我想并不是。
一个是其产品布局的问题,这两年长城发布的新车不少,但却没几辆能打的。而且车型又少,像哈弗品牌下的大狗、赤兔、神兽等同级产品过于同质化,不仅形成内耗,消费者也容易审美疲劳。另一个就是长城另类的产品命名问题。消费者无法从产品名上看出产品的定位高低,虽然车型名字出圈,但也让长城的优势变得黯淡无光。
即便这条新能源路长城走的并不顺畅,但它依旧没有放弃。
就像这次上海车展中,长城汽车的智能新能源战略成果强势亮相,近30款产品中有超过15款产品都是智能新能源。无论是搭载全新的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的枭龙MAX、魏牌的双旗舰车型,还是坦克带来的越野超级混动架构Hi4-T,长城炮带来的山海炮PHEV,都体现出长城向新能源转型的决心。
就长城的新能源战略成果来看,其一季度的低糜或许只是一时的,通过智能新能源产品矩阵,长城或许能实现触底反弹。
长城汽车的销量何时能实现增长,其实并不好说。但今年是属于长城汽车的“起跳之年”,对长城来说,认清自己才是正确的出路。而在新能源这条道路上更是要快速布局,直视自身问题,或许还有赢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