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被放出紫禁城,为何连要饭的都看不上她们? 溥仪晚年道出真相
导语:宫女被放出紫禁城,为何连要饭的都看不上她们? 溥仪晚年道出真相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清宫宫女的生活也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她们的情感和婚姻这样香艳的故事。
十多年前,在热播剧《甄嬛传》中有这么一个情节:为稳住主子甄嬛的地位,姑姑崔槿汐不惜牺牲自己,同那服侍雍正帝的苏培盛结成了对食。
孤寂的深宫中,槿汐从此有了陪伴,即便做不得那寻常夫妻,最起码也有了个依靠。
而对于真正历史上的宫女来说,这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但并不是所有的宫女都能走上这条路的。
宫女在到了年纪后都会被放出宫,她们或许本以为能觅得良人度过余生,但往往很快就被骨感的现实打败。因为就连路边的流浪汉,都看不上这些姑娘。
那么是什么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呢?末代皇帝溥仪晚年曾道出过其中的真相。而在溥仪的讲述中,这也不过是宫女们残酷生活中的冰山一角。
住着最豪华的宫殿,过着乞丐都不如的日子紫禁城作为皇城,住着一群天底下“最尊贵”的人。
因此对宫女来说,必须要时刻警醒,毕竟过的是脑袋别在裤腰上伺候主子的日子。这具体体现在日常的睡觉、吃饭,甚至是出恭上。
按照皇族的规矩,宫女们即便是睡觉,睡姿都是有固定要求的。
由于宫廷的人信奉每座宫殿都存在一个殿神,在暗中保卫着皇族,且夜里还会外出视察。
为了防止宫女四仰八叉的睡姿冲撞这些神,卑微的她们只能被迫侧躺。
但长期侧睡坏处很多,例如骨骼变形、压迫心脏等等,这首先就让宫女们失去了一个拥有健康体魄的机会。
除此以外,在吃饭上,宫女也有诸多讲究。
皇宫的伙食当然还算不错,主子心情好时,还能将自己没吃完的珍馐赏赐给看重的奴才。可丫鬟们即便捧着菜,却还不一定敢吃。
为啥?因为她们得视菜品而定。
例如带有腥味的食物吃不得,怕伺候主子时身上散发出异味,犯下大不敬之罪。
而当夜里值班,就算腹中再饥饿,宫女想饱餐一顿也是不敢的。因为吃得多,出恭的次数也就多。工作性质规定她们必须随叫随到,如若不到轻则体罚,重则性命有虞,因此没人愿意冒这风险。
宫女们虽然住在富丽堂皇的紫禁城,但却终日过着食不果腹,夜不安寐的日子。长此以往,身体可不就得出事?
其中宫女们最常得的病,就是因郁结而患的肝脏病。
在《清宫医案研究》这本书中,就有记载在乾隆四十八年的六月初十,御医为宫女圣妞诊断肝胃不和的记录;六月十一,御医又发现一例肝病患者德格;当月二十五,一位名叫八妞的宫女也被确诊患上肝病。
众所周知,肝脏是用来排毒的,可一旦情绪抑郁,肝气就得不到疏通,毒排不出去,别说肝病了,其他病也得同步找上门。
在百病缠身之下,即便熬到出宫,宫女的身体也近乎于被掏空了。
而这还不是最残酷的。
美好的出宫幻想,和残酷的出宫现实其实,宫女如果在宫内待着心情郁结,也是可以出宫走走的。但这同样有着各种制约。
宫女想要出宫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临时的,一种是终身的。但实际上,除非宫女本人拿到了主子下达的诏令,否则是没机会临时出宫的。能临时出去的基本都是太监。
太监出宫主要是采买东西。这个时候,宫女会将自己攒下来的月钱交给关系还不错的小太监,托付对方出宫后交给自己的家人,亦或给点小钱,让对方从宫外买点零食脂粉之类小玩意。
而第二种出宫,则是终身性出宫。这是宫女最想要的,但也是最残酷的。
在顺治康熙时期,宫女须得年满30岁,才能达到出宫要求。
可当时人均寿命本身就短,据学者林万春的《我们历代人平均寿命的预期寿命》中统计,清朝人的平均寿命也只有33岁。
30岁的宫女放出宫去能干什么?大概率也只能拿着在宫内存的体己钱,了此残生罢了。
她们将青春奉献给了深宫,却只能落了个孤独终老的结局。
好在,从雍正开始,便将宫女出宫的年龄降至25岁。如此一来,恢复自由身的宫女还是有可能婚嫁的。
因此所有宫女都盼着到25岁生日之时,由内务府的会计司通知其所属的领事,然后由领事告知宫女的家人,让其准备车辆接人。宫女被接回家后,即可自行婚配了。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来,清朝女子17岁若还云英未嫁,那“剩女”的名号铁定要落到她头上。
因为在清朝,女子十四五岁成家,十五六岁生子,到了快三十岁时,很多人可能都已经当上了祖母了。
二十五岁的女子与十五六岁的相比,不管是从容颜角度、生育角度、还是社会认可度,都不如她们吃香。
因此,出宫的宫女从来不会是未婚男性的首选。
不婚群体一多,就连贵为皇帝之尊的雍正也不得不关注起来了。
他让宫女提前出宫,可不就是希望这些人能成婚生子,为大清王朝子民数量的提高添砖加瓦?如今连人都嫁不出去,又谈何生孩子?
于是,雍正帝想了一个妙招。
当时武将群体中,有不少将领因为常年在外镇守四方,蹉跎了岁月,也耽误了终身大事。
有的人就比较机灵,求雍正皇帝给他赐婚。这可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
这下子,那些出了宫人生大事还没办的宫女可不就派上了用场?
雍正帝大手一挥,一桩桩姻缘就此促成。
比如说,雍正十一年,雍正帝就将雍正十年出宫的一位宫女,许配给了当时一位求婚的镶白旗蒙古都统佐领。
堂堂皇帝却干起了保媒拉纤的事,足以可见他对人口增长一事的看重。
可能毕竟被皇帝记得名号的宫女本身少之又少,更多的在解决婚假这一问题上,还是得靠家里人搭把手。
有的人比较顺利,出宫时父母健在,家庭条件不错,长得也还可以,就是做不了正妻,给人家当填房也未必不可。
但有的宫女就比较倒霉,遇上一些极品的家人,别说成亲,兜里好不容易攒下来的三瓜俩枣,都能让人给嚯嚯没了。
例如慈禧把控朝政大权时还真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当时一位名叫荣儿的宫女,在回忆录中提到了这样一件事:
作为给慈禧太后点烟的小宫女,荣儿一度深受喜爱。于是有一日,慈禧性子上来了,竟然将荣儿赏赐给另一个她十分看重的太监。
主子有令,荣儿不得不从。可为太监妻不久,那个太监便去世。
此时按照宫规,已经出宫的荣儿是不能再回紫禁城的。荣儿也的确没有回去。因为她娘家还有两个哥哥,她只能将他们当成自己后半生的依靠。
荣儿嫁人之际,慈禧给她赏赐了很多东西,靠着那些钱财,她舒舒服服度过后半辈子完全可以。但没耐和两个哥哥实在太混账,吃喝嫖赌一应俱全,那些钱财竟然不费力就被对方花用干净。
生活上的不如意,让荣儿打起了重新回宫的主意。
也许是后来点烟的小宫女始终做得不如荣儿好,慈禧便也破例将人接了回去。
荣儿成了少有的出宫还能回去侍奉主子的宫女,但有着类似处境的其他人,就不会像她这样幸运了。
没了钱财傍身,又不如年轻小姑娘鲜嫩,背后的家人又实在不堪依靠,生活尚且都过不下去,又谈何婚嫁?
并且,清朝宫女25岁出宫,从表面看来,这是当时朝廷采取的一个非常人性化的举措。但实际上,有不少宫女甚至都活不到那个岁数。
历史上就曾有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宠妃将宫女打死,皇帝十分气愤,说要“严惩”,以防其他人会效仿。
但所谓的严惩,不过是将妃子的位份降了一级,没过多久又找个理由升了回去。至于那名宫女?已经没人记得她的死亡。
如此流于表面的惩罚,对宫妃自然形成不了震慑。一个小宫女,操作得当,自然可以让她死得悄无声息。
宫女和太监的命都拿捏在主子手上,即使错在主子,往往当权者对此也只是轻拿轻放。
总得说来,宫女出宫难,出宫后嫁人更难。
有人可能要说,不指望出宫的宫女嫁给什么大富大贵之人,难道找一个寻常老百姓为夫也不行吗?
但实际上,人家平头老百姓根本不稀罕那些宫女。甚至于说,连街头的流浪汉都看不上她们。
宫女宿命几何?前文说过,宫女除了总吃不饱外,还要忍受心理和疾病的折磨。但宫女们的身体背负的,还远远不止于此。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道出了宫女身上除了肝病,其实还存在的另一种病况,那就是“血郁”。
这是指因心情抑郁,饥饱不调等引起的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发生停滞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便血、脉沉、胸肋刺痛等。
其实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大病,经过调理一般都能治愈。
但古代医疗本就落后,再加上宫廷之中根本不会有人给宫女调理病症,并且即便她们出现四肢无力,还必须得忍着病症继续干活。
久而久之血郁加重,她们体内就会产生另一项更严重的症状:不孕不育。
到这里,可能大家就明白,为何宫女出宫后,婚事会成为老大难的问题了。
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的影响下,男人就算再穷,宁可找个能生儿育女的丑八怪,也不愿找个貌美如花但不能生育的宫女。
毕竟这些人不像达官贵人家,正头娘子不能生,他们还能纳妾再娶,总归不需要担心子嗣问题。可老百姓一辈子也就只能娶上那么一个妻子。这要是娶回家还不能生孩子,那她就是长得像花一样又有什么用?
普通百姓不要,流浪汉大致也会抱着同样的心理:对他们来说,不能生孩子的女人,只会是他们本就不富裕的人生的累赘。
嫁,嫁不出去,出宫后宫女的结果大致也就只剩下了几种。
一、给别人当妾,生不生孩子无所谓,有脸就行。
二、用自己在宫内的积蓄,依靠父兄,也算有点依靠。
三、孤独终老。
对宫女来说,从她们出宫的那一刻开始,悲剧的命运齿轮就已经被拨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