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七分打拼三分贵人扶持,盘点三国时期那些强大的人脉关系。

导语:七分打拼三分贵人扶持,盘点三国时期那些强大的人脉关系。

三国历史风云诡谲,尔虞我诈。立于乱世,没有强大的人脉支撑,别说建功立业,单是存身都是难上加难。因此,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拉拢更多的人力为己所用,方能最终成事。这个时期,有哪些靠谱的人脉关系呢?

一、 宗族关系.

宗族都具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在古代宗法制度下,同族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七分打拼三分贵人扶持,盘点三国时期那些强大的人脉关系。

三国最强宗族当属汝南袁氏。袁绍袁术兄弟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到了袁家的上一辈家资更是强盛。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袁绍和袁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从宗法论,二人为从兄弟,属宗族联系。

袁家强盛时,连宦官中常侍袁赦也来攀亲,通过连宗,袁家和宦官势力结合,内外通吃,风头一时无两。

七分打拼三分贵人扶持,盘点三国时期那些强大的人脉关系。

曹操家族是沛国谯郡地方豪强。巧合的是,谯郡当地有两大宗族,曹氏和夏侯氏,这两大宗族关系十分亲密。据称,曹氏是汉相国曹参之后,夏侯氏本是汉文侯夏侯婴之后,遑论真假,反正家族的名气是挺大的。

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三国志.诸夏侯曹传》

曹操起兵陈留时,夏侯氏的夏侯惇和夏侯渊兄弟迅速响应,可以说是曹氏和夏侯氏两大家族强强联合,共定天下。

七分打拼三分贵人扶持,盘点三国时期那些强大的人脉关系。

江东孙家宗族势力相比较弱。虽然孙武子之后做噱头,但不过是江东小吏,算不上豪门大族。刘备因为姓刘,直接攀上了皇亲,逢人便说是中山靖王之,汉景帝玄孙。刘备宗族的皇家血脉应该是有,然而,血脉玄远,昭穆难辨。刘备的这个身份也只能让人给让个座之类的了。(袁绍:吾非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

当然,还有像董卓这样强行认亲的。董卓进京后,想分化朝廷的力量。于是,以自己姓董,自称是董太后族人。这两个董有联系吗?董太后是河间人,河间就是现在的河北沧州。

董卓呢?陇西临洮人,就是现在的甘肃岷县。一个西北的糙汉子,一个河北的老太太,在古代那样的地理条件下,老实说一毛钱干系都不会有。这个宗亲,一眼假。

二 、师承关系

东汉时,一些名儒学者晚年致仕归里之后,都转好聚徒授课,有的弟子达数千人。

刘备少年时在叔父刘元起的资助下,拜到了同郡名家大儒卢植门下。有了这层光环,刘备有了一个比汉室宗亲更实惠的名头,海内知名大儒卢植老师弟子。刘备拜师的时间应该是在卢植从九江郡太守职位病退辞职的那段时间,刘备跟卢植老师学习的时间,顶多不超过两年,刘“不甚好读书”,学业想必不会好到哪去。但有卢植老师的金字招牌罩着,刘备至少在文化水平方面,从来没有被人质疑过。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卢植老师后来在仕途上并没有能给与刘备留下什么帮助,可当刘备报出师承门派,任谁都得高看一眼,这就是牌面。

七分打拼三分贵人扶持,盘点三国时期那些强大的人脉关系。

曹操年少时受到太尉桥玄的赏识,二人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交。桥玄作为曹操的人生导师对曹操帮助巨大。为曹操设计了一条通往仕途的金光大道。

曹操少年时的德行大家都知道。

桥玄以自己在业内的崇高身份不遗余力的为曹操进行包装,

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魏书曰:太尉桥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讬。”由是声名益重。——《三国志.武帝纪》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七分打拼三分贵人扶持,盘点三国时期那些强大的人脉关系。

有了桥玄的指引,曹操的仕途一帆风顺。二十岁举孝廉,举孝廉这事看重的是名气,其实就是说你行你就行,曹操此时的名气已足够大,举孝廉是水到渠成的事。曹操除洛阳北部尉正是公元175年前后,而桥玄此时正在京城任尚书令、太尉等职。所以,知道为什么二十出头的曹操敢在权贵如云的洛阳城大展拳脚,混的风生水起了吧。

此外,东吴丞相顾雍早年也曾拜大文学家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蔡邕赠之以名。故顾雍与老师蔡邕同名(“雍”与“邕”同音)。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取字元叹。

七分打拼三分贵人扶持,盘点三国时期那些强大的人脉关系。

吴录曰:雍字元叹,言为蔡邕之所叹,因以为字焉。

三、 同学关系

刘备拜卢植老师门下,不仅收获了师承,还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结交了一个同门好大哥,辽西令支人公孙瓒。公孙瓒家虽是两千石之家,但其母地位卑贱,属于家族的边缘。然而,即便如此,刘备如果不是因为同学关系,和没落的贵族公孙瓒之间依然是云泥之别,两人不太可能有太多交集的。

七分打拼三分贵人扶持,盘点三国时期那些强大的人脉关系。

刘备事业起步时得到好大哥公孙瓒不少扶持,任安喜尉、高唐尉、高唐令等职背后或多或少均有公孙瓒的影子。在高唐县被盗贼攻破后,刘备于是往奔公孙瓒,被表为别部司马。初平二年(191年),公孙瓒派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牧袁绍,刘备因为累次建立功勋而升为试守平原县县令,领平原国相。

“割席断交”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典故,它出自于《世说新语·德行》,东汉末年,年纪相仿、出生地又相近的华歆、管宁二人原本关系友善,常一同四处游学。某天,二人在菜园中劳作时,管宁挖到一片金子,但他不以为意,照常挥动锄头。然而,一旁的华歆却急忙将金子捡了起来,端详一番后才丢弃。

七分打拼三分贵人扶持,盘点三国时期那些强大的人脉关系。

又有一次,华歆、管宁一同在屋里读书,外面路过了达官显贵的车驾。管宁丝毫不受影响,照常读书学习,但华歆却把书丢下跑出去观看。等到华歆回来,发现管宁已经将二人同坐的草席割开,以示与其决裂。显然,管宁淡泊名利,而华歆则更在乎身外之物,似乎不及前者高尚。

可是,这二人的同学情并没有因此完全割裂。

黄初四年(223),曹丕下诏要求众臣推举民间特立独行的人才,华歆当即推荐了管宁。然而,管宁却坚决地推辞掉了曹丕的任命。黄初七年(226),已是太尉的华歆称病请辞,表示愿将太尉之职让给管宁。曹叡虽然并没有同意华歆的请求,但也能感觉到管宁绝非凡人,于是下诏封其为光禄勋。这一次,曹叡尽管派出了车驾、随从,以极高规格邀请,管宁还是不愿出山。

华歆和管宁这对同窗好友没有谁对谁错,富贵了的华歆不忘旧时同窗,甘为管宁之下,多次举荐管宁,他对昔日的情谊还是十分珍惜的。

四、同乡(州里)

古代交通不便,人员流动不频繁。因而相同的地域关系,相同的风俗文化,甚至语言交流,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更见亲密。一般来说,同郡或是同县的才是同乡关系。三国时期,这个概念被大大扩大,于是大而化之,出身于同一个州郡都是同乡了。东汉共有十三州,其中,以豫州,兖州,益州和司隶凉州人口比较密集,这样一来,同乡就太多了。

如王允之所以拉吕布合谋诛杀董卓,因为王吕二人都是并州人,(吕布五原郡九原县人,属并州;王允并州太原人。)

七分打拼三分贵人扶持,盘点三国时期那些强大的人脉关系。

吕布受收买杀了一手提拔自己的丁原。可是,丁原的手下,包括张辽,张扬还是和吕布亲善。因为他们和吕布同为并州同乡,而丁原是外来人。(张辽并州雁门人,张扬并州云中人,丁原兖州泰山郡人。)

大将军何进妹妹入宫是因为同乡南阳人宦官郭胜帮忙,后来何太后被立为皇后也是南阳老乡的助力。从这点讲,何进诛杀宦官多少有些忘恩负义,难怪被宦官集团反杀。

《三国演义》里一段,刘备和孙坚同样讨黄巾有功,可刘备迟迟不得除授,而“坚有人情,除别郡司马上任去了。”这里罗贯中暗指的是孙坚的上司朱儁。朱儁是会稽郡人,孙坚是吴郡人,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原会稽郡的钱塘江以西部分设的吴郡。

至于一统北方的大老板曹操的同乡那多了去了,豫州下辖颍川郡、汝南郡2郡,梁国、沛国(谯郡)、陈国、鲁国4国。豫州本来就是东汉末年人才聚集的地方,曹操所任用的大部分都是本乡人才。

七分打拼三分贵人扶持,盘点三国时期那些强大的人脉关系。

曹操文用颍川人(荀彧、荀攸、郭嘉、陈群、戏志才、钟繇),武用谯郡人(诸夏侯曹)。对曹操“大异之”的桥玄是梁国人,袁绍和许攸是南阳人。

刘备出身边远的幽州涿郡,地域偏远,人才稀少。而他的政权建立在西南的蜀地,因而在同乡资源上,刘备政权比之曹孙两家吃了大亏。能叫上名的同乡大概也只有张飞和简雍了吧。刘备还任用过一个同乡涿郡人叫傅士仁(背叛刘备献公安而投降孙吴的那个),真是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刀。

顺便一提的是诸葛亮和司徒王朗其实也是同乡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七分打拼三分贵人扶持,盘点三国时期那些强大的人脉关系。

五、圈子。

东汉末年,流行一种名士文化,许多文人自诩以清高有德,闻名于世。说起名士,首推颍川郡,颍川在古代历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设立以后长期是京师之外人最为繁华的地方,因此也是人才辈出之地。

刘玄德曾问司马徽道:“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

颍川名士陈寔,后世称为“陈太丘”。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他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与钟皓、荀淑、韩韶合称为“颍川四长”。

七分打拼三分贵人扶持,盘点三国时期那些强大的人脉关系。

中平四年(187年)陈寔卒于家中。致悼会葬者三万余人,车数千乘,司空荀爽、太仆令韩融等披麻戴孝执子孙礼者以千计。中郎蔡邕撰碑铭,大将军何进遣使致悼词,后世尊为颍川陈氏之始祖。

汉末的党锢事件就是当局对名士的打压和禁锢,名士越打压越多,后来不得不在强大的压力下解除了党锢。可见,名士圈子能量巨大,影响广泛。

曹操年少时,被太尉梁国桥玄看重,“大异之”,于是推荐他加入了一个名士圈子,汝南名士文化圈。这个圈子里以汝南袁绍为领袖,包括后来的张邈,孔伷,荀攸,许攸等未出世的少年名士。曹操结交名士,在圈内名声大噪,于是被举孝廉为郎。

中平六年(189年)曹操逃出洛阳到陈留投奔张邈。当时,曹操是背命之人,董卓残暴,也只有享有名士盛名的张邈能收留他。

流落南阳的寒门徐庶,是颍川郡长社人。因为年少时名声不佳(徐庶少年时混过社会。),一直不为家乡颍川名士集团接纳。流落南阳后,结识了襄阳名士圈领袖庞德公,遂被襄阳名士们推荐给了客居荆州的刘备并得到重用。

七分打拼三分贵人扶持,盘点三国时期那些强大的人脉关系。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没有强大的人脉资源,身处乱世,原地打转,步步艰难。

比如吕布,出身边鄙小城九原郡(内蒙古包头),也没有宗族势力,一介武夫,挤不进士族的圈子,加之其人头脑简单又不会来事,单靠一身蛮力打拼,终于混的声名狼藉,无容身之地。

吕布投靠刘备,哭诉衷肠:

布见备,甚敬之,谓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耳。”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英雄记》

吕布都卑贱成这个样子了,可引不起刘备的同情,人家刘备可不承认是什么边地乡巴佬,人家一向以皇家宗室,名门师承自诩。

要不是打不过吕布,刘备此时几乎要给他一巴掌了。

所以强如“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最终还是难免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