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导语: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慈禧少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后将年仅4岁的光绪帝接到身边抚养,先后三次垂帘听政。

嗜权如命的她以女子之躯行帝王之职,将清朝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长达40年,直接影响了晚清的政治格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也最臭名昭著的女统治者,这个权倾天下的女人又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做了哪些事呢?

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两宫相继宾天

光绪人生更深重的悲剧始于戊戌变法失败后,自那场政变后,光绪就被幽禁在了瀛台,彻底成为了供慈禧随意操纵的傀儡。

而光绪似乎也全然失去了对政治的兴趣,在朝堂上的表现得更木讷卑顺,宛如一个在面见朝臣时陪坐的吉祥物,没有任何说话的份。

光绪毕竟是名义上的皇帝,慈禧有时会看在面子上,点他说上几句,但光绪也只是喏喏地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有时声音小到甚至要慈禧重复一遍,底下的臣子们才能听到龙椅上的皇帝在说些什么。

政治的失意,珍妃的惨死,无不让他意识到,尽管自幼在慈禧的阴影下成长,但他还是低估了这个女人的狠毒程度。

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被幽禁在凄清孤岛中的光绪,究竟是彻底认命了,还是在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以谋得一日东山再起,这一切都不得而知。

因为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这位帝王就怀着满腔幽怨悲愤离开了人世,结束了短暂而屈辱的一生。

光绪帝自幼缺爱,在慈禧的打击式教育下长大,动辄遭受慈禧的严辞训斥,因此对慈禧的畏惧情绪根深蒂固,性格怯弱的他对于慈禧的任何决定都不敢违抗,永远都是一副木讷而忠顺的模样。

慈禧留给光绪的也不仅是童年阴影,在光绪成人后,作为晚清政权实际操纵者的她又对光绪给予了严酷的政治打击。

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感情生活上,慈禧为了逼迫光绪立自己本家侄女为后,将光绪心爱的珍妃推入井中杀害,致使光绪精神极度崩溃,政治感情均失意,光绪又被长期囚禁在阴冷的瀛台,抑郁成疾,旧病复发,最终凄凉地病死在冰冷的涵元殿。

如此看来,光绪的死因其实有迹可循,算不得突兀。

但偏偏诡异的是,光绪去世后不到一天,慈禧也紧跟着撒手人寰,一天之内,清朝接连失去了两位主政者。

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两宫相继宾天的消息传出,举世震惊。

所有人都不明白,为何正值壮年的光绪反而会死在年老体弱的慈禧太后之前,并且前后去世的时间只差一天。

如此一来,光绪究竟是病死,还是被人害死,就很耐人寻味了,于是世人对光绪帝之死生出了种种猜测。

比起自然病逝,人们普遍更相信光绪是死于非命,但凶手到底是谁,说法又各自不一。

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清宫疑案:谁杀死了光绪

首当其冲的怀疑对象自然是慈禧,这对名义上的母子彼此憎恶纠缠了一辈子,在人生的最后关头同样在病榻上苦苦挣扎,拼着最后一口气比谁先把谁熬死。

第一种说法是,病重中的慈禧担心自己死后,光绪会东山再起,重新执政,这是她最不愿见到的,于是她死也要拖着光绪一起陪葬,命人毒杀了光绪。

第二种说法认为凶手是慈禧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

如果说还有谁比慈禧更怕光绪主政,那必然是李莲英了,李莲英等人平时狗仗人势,是将光绪推入深渊的最大推手,也是他向慈禧进言把珍妃填井。

慈禧一死,失去了靠山的李莲英势必要迎来光绪的复仇清算,于是李莲英便先下手为强,毒杀了光绪。

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而作为在光绪死后被慈禧选中的继承者,也就是末代皇帝溥仪,则认为袁世凯才是杀害光绪的凶手。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写道,在戊戌政变中,袁世凯背叛了光绪,因告密有功从此一路扶摇直上,虽官运亨通,但袁世凯有着最大的心病。

他担心慈禧一死,恨他入骨的光绪绝不会放过他。

光绪的确是痛恨袁世凯的,病中的光绪萎靡不振,有时会与太监们坐在地上画画娱乐,光绪总会在纸上画各种长身大头的鬼影,然后又将纸撕碎,有时也会画一只王八,在龟背上写下袁世凯的名字,粘在墙上用竹弓射击。

溥仪在书中说,自己曾听过一个老太监谈起光绪之死的疑案,说光绪死的前一天分明还好好的,用了一剂药就不好了。

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派人送来的。”溥仪写道。

光绪帝的死因是史学家都无法给出确切定论的历史悬案,至今都是世人众说纷纭的话题。

环绕瀛台的一泓潭水清冷孤寂,却是光绪无法跨越的万丈深渊,将这位一国之君的励精图治之梦碎了个彻底。

光绪去世前些日子,慈禧才刚过了74岁大寿,仪鸾宫内的莺歌燕舞与涵元殿的阴冷黑暗形成鲜明对比。

寿宴的热闹喜庆抚平了慈禧痢疾缠身的郁闷,使她心情极好,但她也察觉到一点,那就是光绪怕要不行了,该考虑立嗣的问题了。

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慈禧心中早就有了人选,并很快作出决策,于10月20日连发三道懿旨,命人将载沣之子溥仪接进宫中教养。

懿旨传来,溥仪的祖母当场就晕厥过去,年幼的溥仪哭闹不休,拳打脚踢不肯让太监抱走。

慈禧给溥仪准备了一串糖葫芦用来哄他,但溥仪却极不给面子,啪的把糖葫芦打到地下,接着放声大哭。

“这个孩子啊,真是别扭。”慈禧说道。

慈禧很是不快,命人把溥仪抱去一边玩。

放着25岁的载沣不立,偏要立他那3岁幼子,慈禧打的什么主意也无需明说。

三道懿旨颁下的第二日,光绪就驾崩了,宫内为了皇帝的丧事忙得一片人仰马翻的同时,无人知道,慈禧生命沙漏中的沙子也即将见了底。

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慈禧的最后一天

慈禧的肠胃一直不好,但影响不大,还能进行政务活动,但到了光绪三十四年六月份后就明显不行了,又患了慢性腹泻,日渐耗损了她的生命。

此时的慈禧并没有打算让出手中大权,她似乎对自己的寿命很有自信,觉得在溥仪继位后,自己还能继续独揽朝纲大权。

但慈禧失算了,光绪死在十月二十一日的傍晚,自那之后慈禧就忙得停不下来,既要处理光绪的丧事,又要安排她的新棋子继位的事情。

十月二十二日早晨,名医张仲元等人为慈禧作出最后诊断:“请得皇太后六脉已绝,于未正三刻生遐。”

未正三刻,也就是下午14时35分。

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自知不久于人世的慈禧立刻拖着病体召见了载沣,并连发好几道懿旨。

第一道懿旨,立溥仪为嗣皇帝。

第二道懿旨,将溥仪的名份定为“承继同治,兼祧光绪“。

这是张之洞给慈禧的建议,兼祧的意思,就是一个皇帝同时兼任两位先皇的继承人,因为同治和光绪都没有子嗣,所以溥仪就是他们两个共同的继承人。

慈禧也没忘了光绪的丧事,又下了一道关于筹办光绪皇帝丧礼的懿旨。

花了一上午处理完光绪的后事和立嗣事宜,自知“病势危笃,恐将不起”的慈禧还得安排自己的后事。

此时已经是太皇太后的慈禧又连下两道懿旨,一道是命摄政王载沣为监国,表明慈禧终于将国家政事的最高决策权让渡给了载沣。

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但另一道懿旨中,慈禧又特地留了个尾巴。

“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懿旨。”

也就是说虽然一般的军国政事都交由载沣来裁决了,但遇到重大事件,载沣不能自己单独做决定,必须要跟她的侄女隆裕皇太后一起商量。

就连交权,慈禧都要留个后手,防着载沣这个摄政王一家独大。

此时的慈禧或许是为自己的这个决定颇为自得的,毕竟载沣是她的亲侄儿,隆裕是她的亲侄女,溥仪又同时有着爱新觉罗和叶赫那拉的血脉,无论怎样,皇朝大权还是没有落到外姓人的手中。

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但慈禧根本想不到,她下的这道懿旨直接导致清朝退出了历史舞台。

因为多年后,身为摄政王的载沣退出朝政,只有隆裕皇太后一人主事,根本干不过老谋深算的袁世凯,无奈之下签订了溥仪的退位诏书,亲手终结了大清王朝,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位太后。

安排好载沣隆裕互相牵制后,慈禧终于放心地处理起了自己的后事。

此时慈禧还没有大限将至之相,神智依旧十分清醒,她命人起草遗诏,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字数比前面所有懿旨加起来都还要多。

起草完后,慈禧又亲自看了一遍,不满意的地方让人删掉重写,又让人加了几句话。

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多加上的这几句话,是说时事愈艰、内忧外患云云,自己不得不再垂帘听政,但是不知内情的人都觉得是我权欲熏心,实则几番垂帘,都是有苦衷的。

慈禧这番话想要为自己正名的意图很明显。

她知道自己坏了祖宗的规矩,后宫不得干政,但她却迫害皇帝,独掌大权,且做了不少丧权辱国之事,死后却还想要个好名声,但凭她做的种种,实在令这番辩白很没有说服力。

删改完遗诏后,慈禧就穿上了寿衣,不久就驾鹤西去。

慈禧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更是出人意料。

她说以后不要再让妇人干政了,需要严加限制,而且也绝不能让太监操纵权势,明朝末年发生的事就应该引以为鉴。

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慈禧的这番话其实很有意思,还需要溯洄到拿明末寻找反面教材吗,慈禧的这句遗言,字里行间桩桩件件,不就是她自己做过的事,末了却冠冕堂皇警告起了后人。

慈禧总是能给自己的嗜权如命找到太多借口,她在把持皇权这方面的确是成功的,但又是失败的。

因为她站在权力巅峰的同时,也是国家民族最危难的阶段,但慈禧却没有将自己的权力和所谓的聪明才智利用到正途上,而是为了盲目维护爱新觉罗的统治地位,做了太多丧权辱国之事,就这一点而言,慈禧的名字注定要被牢牢钉在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

慈禧的最后一日:上午如常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参考资料:

[1]李骛哲.慈禧太后与同治皇帝之死[J].紫禁城,2022(02):132-141.

[2]王道成.慈禧光绪的恩怨情仇——兼论光绪之死[J].清史研究,2009,75(03):13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