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你的原则,经得起鹰的考验吗?

导语:你的原则,经得起鹰的考验吗?

唐太宗手下的大将李大亮是京兆泾阳(今陕西省泾阳县)人,后来因为军功,升为凉州都督。

《新唐书》中记载了一个李大亮“因鹰谏猎”的故事。说的是有一次,唐太宗派了一名使者去凉州公干。使者到了之后,大肆搜寻新鲜事物、奇珍特产。终于,他在当地找到了一只品种上佳的老鹰,便委婉地对李大亮说:“这只老鹰真是难得一见的好品种啊,用来打猎再好不过了。”过了一会儿,他又补充说道:“说起打猎,我想起来皇上也非常喜欢打猎啊。只是现在很少见皇上打猎了。你说,是不是因为缺少好的猎鹰呢?”

显然,使者是委婉地告诉李大亮:将这只好品种的老鹰进献给唐太宗。面对使者,李大亮不置可否,但他对使者的这番表态,实在不以为然。他没有给唐太宗送猎鹰,而是给太宗送去了一封密表。在密表中,李大亮首先陈诉了这件事情的经过:“近日,陛下派来的使者在凉州替您选了一只猎鹰。”

其次,他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可我听说,陛下很久之前就不再打猎了,这件事大家也都是知道的。所以,微臣现在想不明白,朝廷派来的使者为何还要替陛下挑选猎鹰。”

最后,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这件事是陛下的意思的话,恐怕就违背了您当初禁止狩猎的宗旨和原则。如果是使者自己的主意的话,便说明这次的使者选派得不恰当了。”

作为公认的明君,唐太宗在看了李大亮的密表后,十分欣慰。于是,他给李大亮回了一封信,对他拒绝给自己送礼的行为表示了高度肯定与赞扬:“有臣如此,朕何忧!”有你这样的臣子,我还担心什么呢?

《宋史》当中,也有一个和老鹰相关的故事。北宋的党进是宋朝初年的名将。有一阵子,赵匡胤让他执行巡察京城的任务,负责管理京城的治安工作。当时,京城里有些富户流行饲养老鹰一类的禽兽。作为猎食性动物,老鹰的伙食非比寻常:不吃素,不啃骨头,只吃肉。于是,那些富户们便常常到集市上去买肉喂鹰。

党进发现了这一状况,他深感这些富户的行为是暴殄天物、是对粮食的极大浪费与糟蹋。于是,他下定决心对这种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但凡见到有人买肉喂养老鹰,他便直接把这些鹰全部没收放生,并且还要对这些富户进行思想教育。按照《宋史》记载,党进教育起人来并没有多大耐心,而是直接“骂曰:‘买肉不将供父母,反以饲禽兽乎。’”花钱买的肉不回家好好孝敬父母长辈,怎么反而拿去喂养禽兽呢?

有一次,党进上街巡察时,又看见有人带着一只幼鹰招摇过市,并在肉摊上买肉喂鹰。党进见了,立马上前训斥道:“我一直强调,不允许用肉饲养禽兽,你难道不知道吗?还不赶快把这只鹰给放了。”

这人见状,反而将党进拉到一旁,低声地说:“党将军,这只可不是一般的鹰啊,这是晋王的鹰。我们也只是晋王府里上班的小吏,现在是奉命在帮晋王遛鹰啊,实在身不由己!”

党进一听,内心突然焦虑慌张了起来,头上甚至冒出了几滴冷汗。这晋王不是别人,就是赵匡胤的弟弟、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时任晋王。于是,党进立即换了一副嘴脸,转而交待这位小吏说:“汝谨养视。”你可一定要小心谨慎地养护这只鹰,多买些肉喂饱它,不可出了任何差池。

党进的变脸速度之快,令在场的所有人都猝不及防。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快,这件事儿就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党进打击饲养老鹰的事儿,被“小民传以为笑”,即沦为了笑柄。

同样是对待老鹰,李大亮即使面对的是皇帝,也能够坚守原则,所以,他“因鹰谏猎”的事也就传为了佳话。党进不允许富户买肉喂鹰,看似正直、明辨是非,可他却畏惧权贵,待人接物无法坚守原则、不偏不倚。最终,他的这个事迹也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笑话了。

文/邱俊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