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迷龙身上藏着三个隐喻,最后被龙文章枪毙是必然
导语:我的团长我的团:迷龙身上藏着三个隐喻,最后被龙文章枪毙是必然
一、迷龙的愤怒
历史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符号象征!比如一提三国时的关羽,必会捆绑着荆州,一说夏侯渊就是定军山,至于曹阿瞒,那是个“大白脸”……
历史人物和事件,就这么通过这种符号的隐喻,被折射出来。有人会看到兴衰存亡,有人会看到喜怒哀乐,总之历史“符号化”,是最简单又深奥的表述,一加一等于几?对于符号化的历史来言,就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而《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历史剧目,也归属于这种历史符号范畴。其实,笔者最初选定的是龙文章。但龙文章这个符号,蕴藏的隐喻过于沉重和复杂。还是迷龙更简单和接地气,更容易理解!
迷龙是东北佬,收容所里的霸王,谁不服,就削谁。总之,迷龙最初表现出来就两个字“愤怒”。他有一位老乡叫李胜利,也就是李乌拉,还是个排长,可惜却被上等兵迷龙欺负惨了。
比如影视剧中,李乌拉为了偷吃西瓜挨揍,被扔下来,摔了个半死。而在虞啸卿整编他们这群溃兵时,几乎所有人都被“唤醒”,全部站立着,唯迷龙,依旧躺着——躺在吊床上,却在偷看。
于是,迷龙更愤怒了,谁想去缅甸他就揍谁!可迷龙的拳头再硬,也揍不回来了,所有溃兵宁肯挨揍也要去,哪怕最没出息的李胜利。迷龙愤怒到了极点:“不要脸的李乌拉!你敢去!说说你害死多少人!整排人被扔那,你做兔子他爹!”
跟着就是:“连胜个屁呀?你爹给你起名时骂你呢!”
还不解恨,又骂:“打过很多败仗!让东北老爷们死得烧纸钱都收不到!他妈是汉奸!他就打这种仗。”
《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中,曾这样点评李乌拉:他的特长是总能在想消失时立刻消失,留下迷龙在对着天空对着我们大喘气。
愤怒的东北上等兵迷龙,和“想消失时立刻消失”东北排长李胜利,就这么奇妙地组成了一幅画,满满的错位感,还有满满的问号?
阿译虽被讥笑,但没人敢否认他是营长,再看不起他也还要服从,哪怕装样子。孟烦了虽瘸着腿,也没人敢否认他是连长——毕竟再溃兵,也是军人!可李胜利在迷龙面前,却遭到如此否决,竟然还怂到了,“想消失就立刻消失”,这是为何呢?
二、第一个隐喻
这就是藏在迷龙身上的第一个隐喻:东北军的愤怒!看到这六个字,想必谁都瞬间明白和理解了吧?
一出场,东北溃兵迷龙,就是这群溃兵中最富有的,东北军是不是如此呢?自然是!可惜却在不抵抗的命令中,逃离白山黑土。这对于绝大多数东北将士来言,是不堪忍受之重、之苦。
他们渴望胜利,也坚定认为有理由取得胜利(李胜利),但上峰却命他们不抵抗,剥夺了他们的一切。于是退啊,跑啊,逃啊……愤怒,他们只剩下了愤怒。
所以,“想消失时就立刻消失”的李胜利(李乌拉),就这样成了迷龙的出气筒。哪怕当李乌拉终于醒悟,要去抗争,要去打小日本,迷龙却依旧不依不饶——他是在讨债,为过去而讨债。
故而当我看到迷龙怒吼着, “连胜个屁呀?你爹给你起名时骂你呢” 时,我总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人……不说了,不说了,好在,他终于醒悟了过来。可惜当他不想再消失,要面对时,“却被消失了”!
李乌拉,随后战死在了缅甸!迷龙背着他躯体,不想让他消失,却还是撒手。那一刻,迷龙终于从愤怒中解脱。这种解脱很痛苦,无论是“已消失”的李乌拉,还是苟活的迷龙。但再痛苦他们却都行动了起来——无愧于心,无愧于家国父老!无愧于那段历史!
三、龙文章的愤怒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两条“龙”,一个是龙文章,另一个就是迷龙!都说一山不容二虎,但两条龙呢?
在缅甸,龙文章救了他们后,孟烦了就看出来此人是“妖孽”,迟早会带着咱们走上死路。故而在孟烦了的撺掇下,又逼着阿译长官拍板,迷龙就成了“整死”龙文章的第一“杀手”。
哪料龙文章是真正的“神龙见首不见尾”,根本不讲武德,“打得赢就上,打不赢就创造打赢条件”,稀里哗啦,把包括迷龙在内的所有溃兵揍了一个遍。
不过说实话,笔者感觉,若龙文章跟迷龙一对一单挑,还真不是迷龙的对手。可惜,人是“以智见雄长”的生物,龙文章的智慧太妖孽,迷龙等人捆在一起都不是对手。这是迷龙跟龙文章的第一次“双龙斗”!
跟着就是第二次,这次是因迷龙犯花痴,一眼看中了上官戒慈,用“三寸厚”的棺椁当“聘礼”,埋葬了上官戒慈的亲人,在溃逃时搞来一个媳妇。
这回龙文章愤怒了!这是打仗,能带着老婆孩子吗?故而,非要依军法枪毙迷龙。
迷龙却不敢愤怒了。道理很简单,一则是知道自己错得离谱,二则是一个有了家庭的男人,从来都是最惜命的,这点谁也别说谁!三则就是迷龙不信龙文章和这群生死与共的“瘪犊子”真会杀自己。
哪料,真是玩真的!迷龙再次愤怒了,但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如怂包一样的哀求。而龙文章却愤怒依旧,好在上官戒慈非一般女性,先跟龙文章斗嘴。
毫无疑问,龙文章输惨了。因为上官戒慈这样评价他:“你们为了理想要凌驾众生,为了凌驾众生再把理想当作肥料。”跟着就是影视剧中的武斗——上官戒慈持枪追杀。最终以龙文章的“假死”,换来了迷龙的“新生”。
以上这发生在缅甸的两段“双龙斗”,无论在剧中还是原著里,都非常搞笑和好玩。但却在搞笑的背后,藏着第二个关于迷龙的隐喻。
四、第二个隐喻
从上面两次“双龙斗”中可知,龙文章属“神龙”,迷龙是条“凡龙”。
关于这点,上官戒慈的评价龙文章的那句,一针见血指出了其的本质。但这却不是贬义,毕竟这是女性视角,而战争却是让女性走开的!故而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谁而战?
龙文章的妖孽是为了“唤魂”,唤回这群溃兵失却的魂魄,为家国大义而战,无论承认不承认,这都是历史的责任,必须有人站出来背负而起!所以龙文章是“神龙”,不如此,不足以“凌驾众生把理想当肥料”,滋养出“果实”!
而东北佬迷龙,从愤怒中解脱后他就成了一条迷失方向的“凡龙”,家国大义离他太远,多少年来他一直在退啊,逃啊,从最北面的东北到了最南边的禅达,如今又走出国界,之前有愤怒支撑着他,如今呢?
所以,迷龙需要重新定位和解决“为谁而战”这个问题!所以老婆孩子就成了迷龙,所有力量的来源,他要保护他们,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这就是迷龙溃逃时娶妻的隐喻。
简单却深刻!平凡却大义!
其实迷龙其实像极了如今的你我。在单位里被上级骂成狗,却还没脸没皮地笑,一股子怂包气息……不是我没尊严,不是我没勇力,而是我明白,我的尊严和价值,是构建在家庭和亲人之上!
所以,你有多欣赏迷龙,就有多欣赏自我或你的老公!但笔者却要为迷龙一样的你我而赞叹!因为这是我们五千年悠悠璀璨历史传承的力量源泉——为亲人而战,为家人而搏!
五、迷龙为何叫迷龙
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说有一人姓李,虽是缙云县令,却是赌棍!天天吆五喝六的折腾。以至于都病得快死了,却还留着最后一口气,躺床上吆五喝六折腾呢。
他老婆就说了:“都这德行了,省省力气吧。”
李县令却睁开眼说:“我刚才正跟一群人玩呢。”说完死了!却突然又活了过来,对老婆说:“赶紧着烧纸,我到那边还要接着玩!”
老婆惊愕非常问:“你都死了,还玩个犊子啊?”
李县令说:“你不知道,阴间有个赌神叫迷龙,但凡如我们这样的人,在投胎之前,他都会写张纸条,塞入我们天灵盖里,所以自出娘胎就好赌如命,别管有严父,还是贤妻,都不能改变。你们现在赶快给我烧一万纸钱,他们就放我投胎了!”
说完,李县令彻底咽气。
这就迷龙的由来!跟《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迷龙,是不是很像?都好赌!
所以,迷龙为了跟着溃兵兄弟去缅甸,一把敢输光!
为了娶媳妇,也是如赌徒一样,砍树造棺椁。
哪怕南天门的三十八天苦守血战,都是如此!当他们逃生南天门回来后,就迷龙“叛变”了——接受了一千块大洋的赏赐!也就是说,对迷龙这个名字的由来分析,这三十八天的血战,为他赢回来一千块大洋!(其实,更是为了家庭活得更好)
所谓有赏(赢)就有罚(输),无赏何来罚?
迷龙随后就枪毙了一位逃兵,哪料这逃兵,却正是那位上使陈大员的侄子。虽龙文章没脸没皮地去求情,但奈何只依然被定罪为“恃功自傲,抢械行凶”。龙文章无奈下,为了留迷龙全尸枪毙了他——迷龙输了!
六、第三个隐喻
都说,人生如赌局。这一点从迷龙身上体现得最直接!岂止迷龙输了,龙文章和其他炮灰团的兄弟,何尝不是输了呢?先后顺序罢了!所以最终龙文章枪毙迷龙,就成了必然。因为对炮灰团的兄弟们来言,龙文章才是庄家!
这就是为何龙文章亲手杀迷龙的隐喻,他的这个庄家是骗来的,如今该还了。哪怕他不想,哪怕他做得那么出色。
历史总是如此,每个人在历史大潮中,都身不由己的赌着。不同点仅在于,是否意识到历史潮流的不可逆。
其实,这群溃兵曾有过机会,在那位小书虫呐喊《少年中国说》时,尤其是在河顺镇,他们救孟烦了父母,遇到游击队相助时,都曾过他们机会。
迷龙更是如此,他在桥这边,疯狂对游击队员喊:“你别磨叽了,你过来!”
当游击队员,为了掩护他们顺利逃脱,而选择牺牲时,他又说:“整我一身鸡皮疙瘩你。”说完后,却再次魔怔般大喊:“咱俩唠唠那个佛学,你过来。”
“桥”的这一段,迷龙喊得最凶,显然对他的触动最大。但他却没有意识到,“走过来和留下来”,却是决定输赢的一次“掷骰子”。迷龙他们虽“走过来”了,却已经输了!
这就是“人生赌局”,不仅只有利益上的输赢取舍,更有人生抉择上的正邪对错!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赌神迷龙,之所以只能在阴间称王称霸,是因为他只为了利益,所以根本见不得光!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迷龙,也犯了这种错,他看到了更多的利益取舍,却没发现人生的抉择!由于无法渡过这座桥,使得迷龙血战南天门后,领赏了一千块“带血的大洋”。
所谓有赏有罚,故而跟龙文章、阿译等相比,迷龙不是死于信仰崩塌,更非死于龙文章之手,而是死于“利益的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