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揉什么穴位对痛经有好处?
答:
中医对痛经的认识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胝,甚至剧痛难忍,或伴有恶心呕吐的病证。
痛经以青年女性为多见,其发生常与受寒饮冷、情志不调、起居不慎、先天禀赋、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痛经病位在胞宫,与冲、任二脉及肝、肾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实证是冲任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虚证为冲任虚损,胞宫、经脉失养。
西医学中,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两类。
原发性痛经见于月经初潮后不久的未婚或未孕妇女。
继发性痛经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子宫颈口狭窄及阻塞等。
中医辩证分为实证和虚证
1、实证
主症经前或行经期小腹剧烈疼痛,痛处拒按。
兼见小腹冷痛,可放射到股内侧及阴道和肛门,得热则舒,经血量少,色紫暗有血块,舌淡胖苔白,脉沉紧,为寒凝血瘀。
小腹胀痛,可放射到胸胁、乳房,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血块,块下后痛减,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或涩,为气滞血瘀。
2.虚证
主症行经期或经后小腹或腰胝部绵绵隐痛,痛处喜按。
兼见腰低部隐痛,经行量少、色红,伴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细,为肾气亏损。
小腹绵绵作痛,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伴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弱,为气血不足。
按揉什么穴位对痛经有好处。(一)实证以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以足太阴肾经和任脉穴为主。
1、中极穴
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
中极为任脉穴,与足三阴经相交会,可调冲任,理下焦之气。
2、三阴交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调理肝、脾、肾活血止痛。
3、地机穴
地机穴位于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地机为脾经的郄穴,善于止痛治血,取之能行气活血止痛。
4、次髎穴
次髎穴的准确位置在骶部,髂后上棘与后中线之间,正对第二骶骨后孔中。
次髎穴是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单用有效。
5、十七椎
十七椎位于在腰部,第5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十七椎是治疗痛经经验效穴,单用即有效。
(二)痛经虚证
温养冲任,调补气血,以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要穴位为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次髎、十七椎。
1、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关元穴为任脉穴,又为全身强壮要穴,可滋补肝肾,温养冲脉。
2、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三寸。
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可补益气血。
3、三阴交、次髎、十七椎的定位和作用在文中已经叙述,在此不在重复。
注:本文为家庭健康知识参考和科普知识,不作为治疗依据,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并科学治疗,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声明:文本所用的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和文献,仅作医学知识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