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生长周期有几个阶段,具体是怎样的啊?
答:
水稻的生长周期主要分为两段,既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具体划分的话,可以细分为出苗期、离乳期、分蘖期、孕穗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以及成熟期这么几个时期。
1、出苗期。是水稻播种之后逐渐的萌发从土壤中钻出的阶段。在我们东北地区春季育秧阶段,芽种播种以后大概需要7-10天的时间出苗。如果水分充足、温度适宜的话,5-7天的时间就能立针、齐苗;温度不适宜或者底土水分不足的话。可能需要7-10天的时间才能出苗。除此之外,种子的芽势、出苗率也是影响水稻出苗速度和整齐度的重要因素。
2、离乳期。离乳期是水稻秧苗2-2.5叶的阶段。此时,种子胚乳中的养分消耗殆尽,秧苗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来满足自身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这个阶段是养分吸收方式的转换期,也是大棚育秧过程中最易发生立枯病的阶段。所以,建议在离乳期进行苗床调酸、追施叶面肥或者撒施壮秧剂以及喷施杀菌剂进行立枯病的防治。
3、分蘖期。水稻的分蘖期是长时间的生长阶段,从第4叶完全伸出直至8叶的阶段,都是水稻的分蘖期。其中,在7叶一心的阶段是分蘖的盛期,需要视分蘖情况来进行大田水分的调节,甚至是晒田的管理方式。 同时,水稻从水稻移栽返青之后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分蘖的过程,需要适时的追施分蘖肥。根据水稻n+2的肥效反应公式,在7叶一心的阶段是分蘖盛期,对分蘖肥的肥效反应达到最大,我们就需要在秧苗4.5-5叶期的阶段追施分蘖肥,满足分蘖期对养分的需求,主要以尿素为主。
4、孕穗期。水稻的幼穗发育是在水稻的倒4叶完全伸出的阶段就已经开始了。比如说11片叶的水稻品种,倒4叶就是第8片叶。当第8片叶完全伸出时,就开始幼穗分化的过程。此时您把水稻主茎外部的叶鞘逐层扒开之后,就能看见里面刚刚分化出的稻穗,呈现小毛毛尖的状态。而且,这个阶段也是追施穗肥的关键阶段。穗肥的施用宁早不晚。穗肥施用偏晚,有可能造成尿素肥效持续期过于延后,造成水稻的贪青、晚熟。所以,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讲,穗肥建议稍微提前施用。主要以尿素和钾肥为主,尿素占氮肥总量的30%左右,钾肥占钾肥用量的40-50%左右。也建议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的方式来补充幼穗分化以及后续阶段对磷钾元素的需求。
5、拔节期。拔节期其实也是孕穗期间的一个生育过程,只不过拔节期比孕穗期稍晚一些。一般来说,在水稻的倒2叶完全伸出的阶段开始拔节期。此时,幼穗分化已经完成大半,随着穗部的发育、伸长,水稻上部叶片间的茎叶节间间距也随着伸长。可以说,水稻拔节的长度也会影响穗部的长短。而且,水稻拔节的高度也会影响水稻的最终高度。所以,想要控制水稻的高度、提高抗倒伏的能力,建议在拔节期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等激素或者药物,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要控制用量和次数,避免拔节高度过分受抑制,而影响穗部的大小。同时,拔节至破口的阶段,也是防治穗颈瘟、纹枯病、青枯病和鞘腐病的关键时期。
6、抽穗扬花期。这个阶段时很明显的,抽穗伴随着扬花的开始,也是水稻授粉、结实的最初阶段、最重要的阶段。如果这个阶段出现低温、持续性降水,就会影响到花粉的活性,从而影响到水稻的授粉质量。造成穗部出现大量的空瘪粒。这个阶段最好保证田面有5厘米左右的水层,一旦出现低温天气,就可以通过补充水层、保温的方式来降低低温对花粉活性的影响。
7、灌浆期。水稻扬花之后大概10天左右,水稻颖壳内部就会出现白色的浆液,这就是籽粒中的积累的有机物了。而且,灌浆期也分成乳熟期、蜡熟期和黄熟期。乳熟期,籽粒内部处于积累有机物浆液的阶段;蜡熟期,籽粒内部的浆液逐渐硬化;黄熟期,颖壳泛黄、籽粒内部的有机物呈现逐渐透明的状态。灌浆是否充实,取决于施用的穗肥是否充足。
8、成熟期。最容易理解,就是水稻已经成熟,可以收割的阶段。一般来说,水稻齐穗之后45-50天,就是水稻的成熟期;也可以通过稻穗的外观来判断,80%的稻穗黄化之后,也是水稻的成熟期。
所以,水稻的生育期较长,期间所经历的生育阶段也比较多。我们需要依据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进行管理,以保证稳产、增产。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