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出自哪里,怎么解释,有什么典故吗?
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明代著名诗人曹学佺的诗。
其实本来也不是曹学佺原创,而是他在一个屠夫的家中看到的,感慨良多,就摘录入自己的诗歌里。
原文是:蝇营狗苟贪妄欲,人猿如何再作揖, 仗义半从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
萨沙翻译一下就是,蝇营狗苟,只知道贪图一些小利益而什么都不顾,这种人只算是人形动物,不能算是人。一般仗义晓理的都是屠夫之类的市井粗人,而忘恩负义的多是通情达理的读书人!
这其实是曹学佺在讽刺当时官场的乌烟瘴气。
曹学佺这个人很特殊,是平民学霸,依靠自己的才华成为省一级的官员。
有意思的是,此人虽在官场混迹了40年,却能够保持独立人格,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
曹学佺是个坚持原则的人,在刚刚做官的时候,提拔他的老师张位就被人陷害入狱。当时社会是流行连坐的,也就是被认为是某人的弟子、门生、党徒,都会被连带打击。
于是张位的弟子纷纷划清界限,不同老师来往。张位被押送回原籍为民时,只有曹学佺一个人来送行。张的政敌得知此事,将曹学佺从刚刚就职的户部,调到大理寺担任长达7年闲职,不予提拔。
试问,人生有几个7年?这个打击够大了。
但曹学佺还是坚持原则。被调到四川担任地方官后,他对老百姓很好,救济灾民,约束官吏等等。但是,曹学佺经常按照法律对付四川的明朝宗室,引起了几个王爷的不满。
蜀王府毁于火灾,蜀王要地方官筹资70万两修复,曹学佺援宗藩条例予以拒绝。
蜀王大怒,找了个机会诬陷曹学佺,导致他又被免职,回老家闲居,直到9年后再被又被委任官职。
有意思的是,曹学佺被迫离开四川时,平时关系很好的官员和文人基本没人送行,反而是受过他恩惠的普通老百姓来了很多人。
曹学佺深受敢动。
他后来去广西任职,又得罪了当地的地方势力。这些人更狠,直接诬告到中央,导致曹学佺直接被魏忠贤变为平民,还坐牢3个月,本来他已经是省一级官员副布政使。
曹学佺是个有骨气的人,崇祯皇帝自杀以后,他仍然在南明朝廷服务,抵抗满清入侵。
后来南明政权垮台,曹学佺所在的福州被清军攻破。他选择上吊自杀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联:“生前单管笔,死后一条绳。”
相反,之前很多高喊忠义的文人,很多投靠满清成为汉奸。
曹学佺当官40年,对官场的一切都很了解。当时官员多是科举考试上来的文人,进入官场以后大多同流合污,眼中只有利益,其他一切都不放在眼里。什么恩师、朋友、亲戚,只要同利益相违背都可以出卖。
最关键的是,这些家伙平时还站在道德制高点,满口仁义道德忠孝两全,实际上做的是男盗女娼汉奸卖国的事情。
由于官场风气是全社会最差的,所以官场的人渣最多。相比起来,社会上的风气比官场要好,普通老百姓还多讲一些游戏规则。
这就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