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亮剑》中同样是日军,为何李云龙看见穿皮鞋的日军,立马下令撤退?

问:《亮剑》中同样是日军,为何李云龙看见穿皮鞋的日军,立马下令撤退?

答:

村里一位90岁的老兵爷爷告诉我:在实战中遇到穿皮鞋的敌军,一定要能躲则躲,千万不要主动去招惹,要不然会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影视剧亮剑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主要原因还是其中的很多剧情还原了那个年代的战场情形,比如刚开始独立团的骑兵连全军覆没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写实的,不像有些影视剧,在打仗中我军从来没输过,敌军从来没赢过。

《亮剑》中同样是日军,为何李云龙看见穿皮鞋的日军,立马下令撤退?

比如一些燕双鹰,一些奇侠等等,相比于奇侠那些影视剧,亮剑还是比较还原当时情况的,但是亮剑作为一部影视剧,里面的一些镜头,肯定少不了包装和升华,如果完全按照那个年代的情形来拍,那么这部剧就不会有那么高的观赏度

比如在刚开始,为了塑造咱们李团长的勇猛,直接设定李团长的一个团,进行反冲锋,而且还击溃了敌军一个联队,并且还消灭了敌军连队的队长,还出现了一句名言,那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亮剑》中同样是日军,为何李云龙看见穿皮鞋的日军,立马下令撤退?

这段故事情节中,影视剧就对其进行了升华和包装,要是按照那个年代,我军和敌军的配置,不管是人员配置还是武器装配的配置,想要打垮一个联队,那是非常困难的,在当时那个年代,敌军一个联队大概在4000人左右

按照后来刑副团长的一句话:“一万多人,老李你快要当师长了”,按照当时比较有名的129师,在战争初期也才5个团,这么算下来当时咱们一个团的人数大概在2000人左右,所以当时李团长的新一团也就2000人左右

咱们暂且不说武器,就是在人员配置上,2000多号人打4000多号人,而且在武器装备上也是有差距的,因此如果是在实战中,想打垮这么一个联队,至少需要咱们三个团的人数,而且胜率只有50%。

《亮剑》中同样是日军,为何李云龙看见穿皮鞋的日军,立马下令撤退?

按照张大彪的话说,曾经那个联队打垮了中央军的两个师,证明那个联队的战斗力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可以说亮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比较夸大了,但是依然挡不住人们对这部剧的喜爱,我基本上每年重温一遍。

在那个年代条件比较艰苦,大多数物资都是需要去抢的,也就是所谓的“以战养战”,有一年冬天,李团长为了给战士们弄到棉衣和物资过冬,李团长就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从敌军那里拿取。

李团长先是去隔壁村子去征收物资,因为隔壁村子的一位大户人家,和敌军有来往,因此李团长就想着那位大户人家去给敌军报信,然后敌军派兵来支援,接着咱们的李团长就有点“围城打援”的意思。

《亮剑》中同样是日军,为何李云龙看见穿皮鞋的日军,立马下令撤退?

李团长就在半路埋伏,结果遇到了穿皮鞋的敌军,李团长作为前线的团长,什么场面都见过,然而这种穿皮鞋的敌军,李团长也很少见,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这种情况下,李团长没有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

那么李团长肯定是不会去招惹的,作为一个团长,手底下有2000多号人,而且只带了一个营大约400人左右,万一自己判断失误,损失的可不是李团长一个人,损失的可是400多人的安全,不要说是李团长了,就算是随便一个团长来也是不会轻易下令的

如果贸然出动,很有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平安县城就是一个例子,李团长攻打平安县城,导致了整个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而且当时李团长只带了一个营的兵力,如果当时李团长去招惹,那么短时间内肯定拿不下来。

到时候四面八方的敌军都会来支援,李团长的一个营估计就要全军覆没了,这种责任李团长肯定是承担不了的,所以李团长是不会主动去招惹的,然而事实上李团长的做法是正确的。

敌军穿的皮鞋,再加上当时的年代来判断,敌军穿的应该是昭五式皮鞋,是敌军昭和五年才开始配备陆军的,因为材料比较珍贵,而且做工比较精美,这种皮鞋所用的材料是牛皮,在那个年代能用上牛皮材质的装备。

《亮剑》中同样是日军,为何李云龙看见穿皮鞋的日军,立马下令撤退?

真可谓是不一般,基本上只有嫡系部队,才会有这种装备,而一些编外的小部队穿的都是胶鞋,这种皮鞋也被称为“特种靴”,因为这种靴子的成本造价比较高,好钢用在刀刃上,配备这种装备的要么是将军的卫队,要么就是特种部队

李团长在只有一个营的情况下,肯定是不会去招惹的,然而李团长的做法也是比较正确的,敌军后面真的有“大鱼”,一群“战地观摩团”,因此李团长这次真的收获颇丰,如果刚开始李团长去招惹那股敌军,很有可能吃力不讨好,弄不好还会全军覆没

《亮剑》中同样是日军,为何李云龙看见穿皮鞋的日军,立马下令撤退?

然而实战中也是如此,当时那个年代,穿皮鞋的敌军,大多是敌军甲级师团的部队,这种部队可是敌军精锐中的精锐,相当于咱们中央军的嫡系部队,武器装备优先供给,敌军这样的部队,就算是只有一个连,李团长一个营的兵力在短时间内也是打不赢的

按照当时咱们的条件,想要打垮一个甲级师团,至少需要咱们三个军的人数,而且胜率只有50%,穿皮鞋的部队,是非常精锐的。

写在最后

行军打仗,讲究的是知己知彼,因此李团长的做法是对的,没有贸然出击,而且李团长也是有原型的就是咱们王近山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