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古城往事丨带你了解奉城那些已经消失的庙会

导语:古城往事丨带你了解奉城那些已经消失的庙会

逛庙会,是中国特有的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也是中华大地为老百姓点染着斑斓色彩的一只万花筒。你知道奉城曾经有哪些的庙会?下面来盘点一下。

古城往事丨带你了解奉城那些已经消失的庙会

· 九月初二 ·

相传,九月初二是奉贤县城隍周中鋐的诞辰。周曾任华亭县知县(时奉贤未立县,属华亭)、松江府知府。后在指挥疏浚吴淞江(苏州河)时不慎溺水而亡。后人为他立庙设会。每逢会期,都要暖寿三天,实际上是绅士聚暂赴宴。同时,城隍庙戏台演京戏三天,戏场上人头挤挤,两旁看楼座无虚席,庙前广场上跑马戏班玩弄各种绝技,如走钢丝 、顶缸甏、穿铁圈等等,诱人购票观看。四街及庙门口摊版鳞次栉比,有南货摊、绸布摊 、竹器摊、香烛摊、杂货摊、玩具滩、鸡蛋糕、豆腐花等等。还有西洋镜、卖膏药、测字、相面、算命等,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各商店也乘机利市三倍。解放后,庙会改为交流会,迷信色彩均摒弃,直至一九五七年宣告结束。

· 城隍出巡 ·

解放前,每逢清明节、七月半、十月初一,城隍出巡,俗称出会。城隍偶像坐在特制的官桥中,然后鸣锣开道。头道是硬牌执事,牌书“肃静”、“迥避”,接着跑小鬼、保正娘娘(男扮女装)、小丑紧随。二道为大红绸旗飘扬过市,后随托香队、拜香队、甩龙灯、荡湖船、踏高跷、蚌壳精等,整个队伍中间贯穿铜锣、喇叭、鞭炮,热闹异常。城隍偶像从下午出堂,直到晚上回殿,各种队伍点上红绿灯笼排队前进,灯笼有四五百盏之多,火树银花盛极 一时。解放后,此种封建迷信活动宣告结束。

· 四月半 ·

相传农历四月十五是府域隍神李若水诞辰。李若水系北宋末年的吏部侍郎,靖康二年(1127),徽、钦二帝被掳,李随至金营,为维护民族尊严大骂金帅而被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每逢四月半,高桥镇上都要举行庙会,演京戏三天,盛况空前。会前半月就有各地的赶节船汇集于运盐河及其支河。届时,商贩云集,商品琳琅满目,有杂货、食品、缸甏、家具竹器、农具日用品、玩具等等,阻塞大街小巷。城隍大殿钟鼓齐鸣,爆竹震天。善男信女,纷纷烧香敬烛,烟雾缭绕,拜佛后都要丢香钱,以祈消灾降福。戏场上人山人海,戏台上锣鼓喧天,响彻里余。此种迷信风俗解放后停止。物资交流会则延续到一九五七年。

· 十月初三 ·

解放前,每逢农历十月初三,朝阳庙神像出巡到高桥,高桥商界和绅董都要举行迎神赛会(俗称摆厂)。朝阳庙偶像由跑小鬼及锣豉喇叭队鸣锣开道,五色大绸旗引路,托香社、拜香社、卖盐社,踏高跷循序紧随,队伍绵延三里之长。神像进厂落座时,锣鼓声、丝竹声、爆竹声响彻云霄。高桥城隍行辕亦张灯结彩,设宴款待。善男信女接踵而来,敬香许愿、求神保佑。摆设香案达六十余桌,供品有古董、瓷器、盆景、花卉;祭菜有全猪、全羊、全鸡、全鸭。还有名目繁多的其它菜肴和糕点。会期两天。邻近乡镇百姓都来看热闹,一时拥街塞巷。各商店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解放后此种赛会才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