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当下,你最喜欢历史上哪个朝代?
有人喜欢汉代,开疆拓土。有人喜唐代,大唐盛世,有人喜欢宋代,歌舞升平,有人喜欢明代,天子国门,有人喜欢清代……
答:
我最喜欢历史上的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如果能时光穿越,就可以见识各路豪杰逐鹿中原。可以把游戏中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忠义的关公,枭雄曹操,神医华佗等等与现实对照,而且也可以真正见识下那个时代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的忠臣良相诸葛亮(181年—234年),让我们细细品味下,诸葛军师在茅庐之中,对刘备提出的战略疑问,进行解答的隆中对吧。
诸葛亮做为一个农夫,能在刘备三顾茅庐后,发出了:"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的感叹!可见他已经推演过天下事。据说真实历史中曹操也派人去找过诸葛亮一次,不过被拒绝了。那么是否是诸葛亮算出曹操是个忘恩负义的奸雄?还是已经听闻了曹操误杀死友人吕伯奢一家后还要对着陈宫感叹:“宁教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故事?那么为啥要刘备三次顾茅庐才肯见面呢?三代表啥呢,在咱们的文化中,一为天,二为地,三为人。刘备要有仁厚之人品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礼贤下士,才能得人和吧,我想这可能是诸葛亮对刘备得考验。
在得到诸葛亮的见面后,刘备将天下事问于诸葛亮,诸葛亮逐一为刘备分析了天下的时局和对手,描绘出一幅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的争霸蓝图,从此以后,兵过不千,将不过关张,四处颠沛的刘备就像开了挂一样,战赤壁,取荆州,下西川,夺汉中,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直至蜀汉称王,鼎足而三,真可谓一篇隆中对,半部三国史。
现在有人说,吴国的鲁肃早就有了三分之计,可是孙权当年是什么情况,生子当如孙仲谋,承接了父兄给他打下来的江东81州基业,根本用不到三分,要献策也应该是划江而治的楚河汉界,所以,这个计谋要看给什么对象献,同样这三分天下之计策,诸葛亮说个曹操,肯定被批山野村夫,无良才吧,归根结底,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是为刘备的良谋战略,就比如现在你作为军师出个战略计谋给罗永浩,他就不用直播带货了,而是杀回手机市场,不出几年就让锤子手机打败小米,打败苹果,打败一众小品牌,做到世界第三,最后和三星华为三分天下了,那么你就是天下奇才。你就是被刘备称赞:“如鱼得水!“的军师诸葛亮。
接下来我们读下隆中对,感受下诸葛亮对于时局和对手分析之准确吧。
诸葛亮说:“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意思就是一个字乱,在这乱世迷局之中,身为势力弱小的刘备,该如何破局呢?
诸葛亮就逐一剖析了刘备的对手。首先是肯定是曹操,“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这里告诉刘备天时重要,但人谋的更重要性,两强(曹操和袁绍)相争,人才是根本,当下时局,曹操锋芒毕露,不可争锋。
接下来说的是孙权,“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这里告诉刘备地利的重要性,会用人才的重要性,可以结盟也不可图。
接下来就给刘备找根据地了,“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凭准确的判断荆州为用武之地,还判断出其主刘表不能守,刘表的两个儿子不堪大任,解开了刘备的心结(没立足之地)。
接下来就讲如何发展,往哪里发展呢?“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准确分析出刘璋暗弱,张鲁虎视,在乱世之中身为一方之主无能就是罪,智能之士(法正、张松等)思贤若渴,解开了刘备第二个心结(高举仁义大旗,怎么能取宗室的土地)。
接下来讲得就是等待时机,一举统一中原,复兴汉室,“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实现了跨荆州和益州的战略,也实现了和睦周边,但是没有结好孙权,最后未能统一中原,复兴汉室。如若当年凤雏不死,在荆州辅佐关公定不能让吕蒙白衣渡江,也不能让关公性情中人,一句:“虎女不嫁犬子”得罪了盟友。可惜辅佐关公的是叫麋芳的商人子弟,纨绔子弟误国误民,千古真理。另一方面刘备后来人才多了之后,就不再像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了,尤其是军事方面,所以才有了后来诸葛亮感叹,如果法正在就可以劝住刘备去打夷陵之战了。那么隆中对的战略良谋,大概率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