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政权的灭亡
导语:高句丽政权的灭亡
高句丽政权自建立起,同中原王朝历代统治集团有友好的一面,也有敌对的一面。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乃至斗争,时而潜伏,时而爆发,世代相继,未曾停息。
唐朝初年,李渊在同群臣共商对待高句丽的大计时说:&34;这是唐朝对待高句丽的一个基本原则。而此时的高句丽,权臣专政,内讧迭起,政多失误,正一步步向其政权的尽头走去。
公元618年秋,高句丽婴阳王辞世,荣留王即位。为了缓和与中原王朝的矛盾,荣留王派使臣入唐朝贡,且按唐皇旨意,将历次战争中流落在高句丽的隋朝军士送还中原。此举,赢得了唐王朝的称道。于是,高句丽与唐王朝维持了友善的关系。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在唐政权稳定和内部安定的情况下,唐太宗李世民一反唐高祖保守的民族政策,对周边地方民族政权展开军事行动,以固边安民。公元630年,唐军大破东突厥,威震四夷。高句丽万分惊恐,遂遣使入唐示好,以表忠心。而中央朝廷对高句丽政权仍不放心,高句丽对唐太宗也也存戒备。在这种貌合神离的局面之下,高句丽开始兴师备战,加强防御。从此,高句丽与唐王朝的关系进入了箭在弦上的紧张状态。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唐军打败高昌后,西北地区基本稳定了下来。唐太宗便把注意力投向东北地区。公元642年(贞观十六年),高句丽西部大人盖苏文发动政变,领兵入宫杀荣留王及百余名大臣,挟持高建武的侄子高宝藏即位,称宝藏王,盖苏文成为高句丽的宰相。盖苏文掌控高句丽内外大权,独专国政,恣意横行。盖苏文的所作所为令唐太宗十分愤怒,他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封高藏为辽东郡公和高句丽王。盖苏文果然上当了,他更加张狂,为所欲为。公元643年 (贞观十七年)秋,盖苏文发兵进攻与唐朝关系密切的新罗,企图割断新罗与唐朝的联系。唐太宗遣使前往高句丽,诏谕盖苏文停止进攻新罗。但盖苏文置若罔闻,拒绝唐朝规劝,继续我行我素。唐太宗勃然大怒,决计发兵讨伐高句丽,以收复辽东失地。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2月,唐太宗李世民以盖苏文弑君虐民、违抗诏命而大动干戈,统率10万大军御驾亲征。唐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大将军李勣率兵6万从辽东进攻高句丽;另一路由刑部尚书、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率4万水军、战舰500艘从水路进攻高句丽。李世民亲率后备部队坐镇幽州指挥。水、陆两路大军对高句丽形成夹击之势。5月,唐军渡过辽水,挥师至江东城下。7月,唐军先后攻克玄菟、盖牟、辽东、白岩、卑沙等十座城池,并设辽、盖、岩三州,以安抚民众。此役,共斩杀高句丽将士4万余人,并将7万多高句丽人迁入内地。从而,严重损伤了高句丽的国力和军力,动摇其统治根基。
公元647和648年(贞观二十一、二十二年),唐太宗两次遣师东征。他针对高句丽依山筑城、易守难攻、大兵团作战难以奏效的情况,以小股部队出击消耗高句丽军队的实力,其打法相当于今天的游击战和消耗战。此时的高句丽表面上常遣使入唐朝贡,但暗地里却不断激化与唐王朝的矛盾。公元654年(永徽五年),高句丽派兵攻打契丹,而契丹已归属唐朝,这显然是向唐王朝挑战。次年,高句丽又联合百济、靺鞨夺取新罗33座城池。唐高宗遂派兵征战高句丽,使高句丽兵力遭受重创。公元660年(显庆五年),唐高宗派大将苏定方率领10万水军执行&34;的战略方针,一举消灭百济,设立州县,驻扎军队。这样,既使高句丽失去了外援,又对高句丽形成夹击之势,唐王朝在战略上占据绝对优势。
公元666年(乾封元年),高句丽宰相盖苏文病死,其子泉男生执掌大权。由于泉男生兄弟不和,发生权力之争。在泉男生出巡之际,其弟男建、男产发动政变,篡夺了朝政大权。泉男生被迫逃往唐朝示降。唐高宗趁高句丽统治集团内乱之机,命令大将军契苾何力率兵援助泉男生,泉男生将勿哥、南苏、苍岩等城拱手让于唐。唐高宗诏拜泉男生为辽东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抚大使,封为玄菟郡王,助唐兵讨伐高句丽。
公元668年(总章元年)9月,辽东道行台总管兼安抚大使李勣指挥唐军发起总攻,一举攻克大行城(今朝鲜咸兴府西南)。各路兵马与李勣会师,向鸭绿江高句丽营寨发动猛攻。高句丽江防军拼死抵抗,唐军奋勇作战,大破高句丽防线,乘胜追击200多里,攻陷辱夷城,其他各城守将纷纷弃城而逃,或献城投降。
契苾何为率部首先攻至平壤城,李勣率军随后兵临城下,将平壤城团团围住。高句丽末代王高宝藏派泉男产率政府98名官员手举白旗向李勣投降。但泉男建负隅反抗,把部队交给佛教和尚信诚指挥。信诚见大势已去,便暗中派人晋见李勣,表示愿当内应。几天后,信诚打开城口迎接唐军。李勣进城后活捉泉男建,一举攻陷高句丽王都平壤城,宝藏王投降。经过20多年的连绵征战,唐王朝终于消灭了高句丽国,实现了收复辽东的夙愿。唐朝将高句丽故地划为九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任命征讨高句丽有功者为都督、刺史、县令,任命大将军薛仁贵为安东都护,统兵两万镇守安东。至此,高句丽国亡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