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皇帝赐死9岁弟弟,弟弟临死前悲叹一句话,流传至今成千古名句

导语:皇帝赐死9岁弟弟,弟弟临死前悲叹一句话,流传至今成千古名句

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公元465年,刘宋皇子刘子鸾被自己的亲哥哥——皇帝刘子业赐死之前的悲叹一句话,这句充满悲愤与痛苦的感叹之语流传至今,成为了千古名句。

而这七个字之所以得以流传千古,也是因为其道出了封建王朝的残酷本质——权力面前,没有亲情。

那么,刘子鸾是个什么人,为什么刘子业要赐死自己的亲弟弟呢?刘宋又是一个怎样的王朝呢?刘子鸾死前究竟说了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同胞骨肉为了权力而自相残杀的故事。

皇帝赐死9岁弟弟,弟弟临死前悲叹一句话,流传至今成千古名句

刘宋的名气比宋朝小得多,不过他们其实比宋朝要早,是东晋之后南北朝的一个朝代。由于属于南朝,因此叫做南朝宋。又因为皇帝都姓刘,因此也叫刘宋。

刘宋由刘裕建立,他是东晋末年的一个大将,在立下赫赫战功之后执掌朝政,最后夺权篡位,自己当了皇帝,建立了宋朝,他就成为了刘宋的高祖。不过刘裕死后刘宋的皇室就开始了激烈斗争,刘宋第三位皇帝刘义隆被太子刘劭所杀,刘邵随即成为刘宋第四位皇帝。

但刘义隆的另一个儿子刘骏此时在外领兵,他当即起兵造反,最终攻破建康,杀掉了刘邵,随即登基称帝,史称宋孝武帝。

皇帝赐死9岁弟弟,弟弟临死前悲叹一句话,流传至今成千古名句

刘子鸾出生于公元456年,是宋孝武帝刘骏的第八个儿子,母亲则是刘骏的宠妃殷淑仪。

这个殷淑仪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有人说她其实就是刘骏叔叔刘义宣的女儿,不过这种说法有诸多疑点。也有人说她是当时名门殷家的女儿,还有人说她只是殷家的一个侍女。

但不管她的出身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她非常受宠,刘骏对她可以说是宠幸至极。

皇帝赐死9岁弟弟,弟弟临死前悲叹一句话,流传至今成千古名句

爱屋及乌,刘骏连带着对殷淑仪的儿子刘子鸾也十分宠爱,而刘子鸾也确实聪明伶俐,样貌也十分可爱,很受刘骏喜欢。

鸾是神鸟的一种,有时代表凤凰。刘骏将他命名为刘子鸾,也可以看出对他的喜爱和期望。

刘骏在他4岁的时候就封他为襄阳王,食邑二千户,这可是他的嫡长子刘子业都没能得到的待遇。

除了爵位之外,刘骏还给了他文武各一个官职,武职是东中郎将,文职是吴郡太守。东中郎将是负责管理皇帝侍卫的将领,吴郡则包含长江三角洲一带,这可是当时刘宋最富庶的地区。

换言之,刘骏给刘子鸾的官职已经是当时最好的武职和文职之一了。刘子鸾在出生时就得到了天下绝大多数人都得不到的东西,这已经不是赢在起跑线上了,而是别人起跑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终点了。

皇帝赐死9岁弟弟,弟弟临死前悲叹一句话,流传至今成千古名句

当然,刘子鸾还是个4岁的孩童,怎么可能担任得了将军和太守呢?因此这实际上是领的虚职,换言之就是只领俸禄不干事。不过刘骏做梦也想不到,如此的宠爱最后反而给刘子鸾带来了杀身之祸。

463年,刘子鸾7岁时,刘骏又任命他为中书令,兼任司徒。

中书令是当时南朝最为清贵华重的官职,是无数世家大族梦寐以求的高官,刘子鸾却在三岁时就当上了。司徒也同样是当时的中央高级官员,掌管司法。

刘子鸾此时当然是无法胜任这些职务的,但刘骏还是做出了这些看起来很荒唐的任命,可见对刘子鸾的重视程度。

皇帝赐死9岁弟弟,弟弟临死前悲叹一句话,流传至今成千古名句

而此时的太子——嫡长子刘子业的待遇就差多了,刘子业是刘骏和皇后王宪嫄的儿子,不过刘骏一开始对他并不重视。

当年刘骏起兵造反的时候没有把刘子业接过来,而是把他留在了建康,结果刘子业被皇帝刘邵扣押。

众人对于这个“叛贼”的儿子自然没有好脸色,刘子业几次差点被杀。后来刘骏攻入建康,夺权成功,刘子业才得以脱险。

但即便如此,刘子业也还是很不受待见,他性格偏激执拗,经常受到刘骏的训斥。刘子业究竟是因为偏激执拗所以经常挨骂,还是因为经常挨骂所以偏激执拗,现在已经不可考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子业的童年与刘子鸾迥然不同,既不受宠,也不快乐。

刘骏可能因为刘子业是太子而对他要求过高,也可能是因为本来就不喜欢刘子业,因此对他十分严苛。有时刘子业无意犯下小错都会遭到极为严厉的惩罚,而他的弟弟刘子鸾却可以任意胡闹而不受管束。

这种痛苦的经历给刘子业的性格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将他塑造为了暴君。

皇帝赐死9岁弟弟,弟弟临死前悲叹一句话,流传至今成千古名句

而就在刘子业不断挨骂、受训的同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刘子鸾却正享受着刘骏的高度关爱。由于刘子鸾的母亲殷淑仪462年就去世了,刘骏更是把对殷淑仪的爱都转移到了刘子鸾身上,对他更加宠爱。

试想,你每天不断挨骂,一不小心就会遭到严苛的惩罚,父亲在你面前很少有过好脸色。而你的弟弟却备受宠爱,怎么胡闹都没人管,父亲在他面前变得无比慈爱,而大家都在称赞他,你会怎么想?

可能就是在这种对比之下,刘子业的心态越来越偏激,逐步滑向了残忍和暴虐,他想要报复他的父亲,他的弟弟和这个冷酷的社会。

更可怕的是,他还真能做到,因为他是即将继承皇位的太子。

有人可能要问,既然刘骏这么喜欢刘子鸾,又这么讨厌刘子业,刘子业又确实残忍暴虐。那他为什么不干脆把刘子业的太子之位废了,立刘子鸾为太子呢?这样他宠爱的刘子鸾成为了太子,刘子业也无法对他构成威胁了。

皇帝赐死9岁弟弟,弟弟临死前悲叹一句话,流传至今成千古名句

可没这么简单,要说刘骏不换太子的原因,就得提及古代的通用继承法则——嫡长子继承制了。所谓嫡子,就是正妻所生的儿子。嫡长子继承制,“嫡”是排在最前的,代表着最优先的继承顺位。对于皇室而言也是如此,皇后所生的儿子的地位永远是高于其他皇子的。

因此哪怕刘骏再宠爱殷淑仪,殷淑仪儿子的地位也是要低于皇后儿子的地位的。皇后生的儿子就是嫡子,而其他嫔妃生的儿子则是庶子,嫡子的继承顺位是永远高于庶子的。

更何况刘子业还是嫡子中的长子——嫡长子,按照礼法就是应该名正言顺地继位的,其继承顺位无可置疑,刘骏再怎么讨厌刘子业也无法改变这一点。

不过,有没有办法打破这种顺序,硬是让自己喜欢的儿子继承呢?其实也有,方法有两种。皇后之位是死的,而皇后是活人。

因此一种方法就是等皇后死去——或者设法让皇后死去,之后再封那个自己喜欢的妃子作为皇后,这样这个妃子,或者说新皇后的儿子就是嫡子了,就可以让他继位了。

但问题是这里殷淑仪死在了皇后王宪嫄前面,因此刘骏没法用这一招。

皇帝赐死9岁弟弟,弟弟临死前悲叹一句话,流传至今成千古名句

还有一种方法则是不管不顾,抛开礼法,自行指定继承人。历史上也有皇帝采用过这种直接指定继承人的方式,不过下场大多不太好,而且容易被大臣们群起反对,造成局势不稳。

并且刘骏自己就是造反登基称帝的,已经导致了局势的混乱,他不想之后的继承也这么乱下去了,否则的话刘宋的皇室内战估计就没有尽头了。

当然,还有一种极端的方式,那就是直接安个罪名把太子杀掉,或者用暗杀的方式解决问题,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换太子了。

不过虽说刘骏敢于起兵造反,不是心慈手软之人。但要他杀亲儿子,他终究还是下不了决心,因此换太子的事情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

于是,刘子业最终还是继承大统,成为了刘宋的第六位皇帝,史称“前废帝”。为什么叫前废帝呢?后面我们就明白了。

皇帝赐死9岁弟弟,弟弟临死前悲叹一句话,流传至今成千古名句

虽然刘骏最终还是让嫡长子刘子业继承了皇位,其本意是为了继承的稳定,但他这种做法可以说是犯了古代君王的大忌——宠爱太子之外的皇子,却又不更换太子。

如果想让他继承皇位,那就好好培养他,性格培养也是教育的重要一环。而刘骏却是在不断打击刘子业的同时宠爱刘子鸾,这就让刘子业对刘子鸾怀恨在心,在让刘子业的心理受到巨大创伤的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刘子鸾的存在是对他皇位的巨大威胁,从而动了杀心。这反而使得刘宋的继承变得更加不稳。

公元465年10月,就在登基之后不久,刘子业对刘子鸾挥动了屠刀。他先是将刘子鸾废为庶人,之后又赐给刘子鸾毒酒,强迫他喝下。

刘子鸾无可奈何,喝也是死,不喝也是死,只好选择死得痛快点。不过在此之前,他将自己的悲愤和不甘化为了一句话:“愿身不复生王家!”

此后刘子鸾将毒酒一饮而尽,结束了年仅9岁的生命。他年龄虽小,却早已看破了皇室权力争斗的残忍与冷酷。

刘子鸾是无辜的,他之所以得到这样的待遇,一方面是因为刘子业的残暴,一方面也是因为刘骏在继承人问题上犯下了巨大错误。

皇帝赐死9岁弟弟,弟弟临死前悲叹一句话,流传至今成千古名句

但刘子业的恨意却没有尽头,在赐死刘子鸾之后他还觉得不够,又将殷淑仪所生的另一个儿子刘子师和她唯一的一个女儿也都赐死,算是将殷淑仪这一支“斩草除根”了。

即便如此刘子业还不解气,又毁掉了祭祀殷淑仪的寺庙,还将殷淑仪的尸体从墓中挖出来羞辱了一顿。同时他还开始报复那些在他当太子时侮辱过他——或者仅仅是刘子业认为侮辱过他的大臣,将他们屠戮殆尽。

而在此之后,刘子业的残暴日甚一日,之前那些报复行动并没有消解他的仇恨,反而更加刺激了他的残忍和暴虐。

戴法兴等一批刘骏时期的贤臣被刘子业杀死,就连皇亲国戚都不能幸免,刘子业的叔叔建安王刘休仁和湘东王刘彧、山阳王刘休祐等人被他囚禁起来,并肆意侮辱。

无论是朝中的文武百官,还是宫中的嫔妃宫女,都可能随时遭到刘子业的杀戮。他还日夜纵酒高歌,搞各种行为艺术,可能是在发泄早年被压制的不满。

皇帝赐死9岁弟弟,弟弟临死前悲叹一句话,流传至今成千古名句

但这已经是刘子业最后的狂欢了,由于刘子业过于残暴,朝中人心惶惶,宫中都有大批对他不满的人,就连刘子业曾经的亲信都背叛了他。

于是466年1月1日,刘彧的一批亲信和刘子业的一批亲信联合起来发动政变,杀死了刘子业。

刘子业死时年仅17岁,此时距离他登基不过一年多,他也终究尝到了被亲人杀死的滋味。由于过于残暴且功绩寥寥,他最后被称为“前废帝”。

刘子业杀刘子鸾,既是为了报复,也是为了争夺权力。皇室的权力斗争是极其残酷的,毫无亲情可言。不过对于不止有一个孩子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如果对子女不能平等对待,而是刻意偏袒、宠爱一个子女而忽略、打压其他子女的话,既会导致子女之间的关系恶化,也将对子女的性格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造成其心理扭曲。因此,如果有多个子女的话,处理子女关系时要切记一碗水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