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庞统为什么极力促成刘备取西川?真相竟与孙刘集团争夺荆州有关

导语:庞统为什么极力促成刘备取西川?真相竟与孙刘集团争夺荆州有关

庞统为什么极力促成刘备取西川?真相竟与孙刘集团争夺荆州有关

引言

兵戈扰攘、战乱不断的三国时期,民间盛传“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枭雄刘备把卧龙、凤雏都搜罗到自己的帐下,却没能一统江山,最终只落得个偏安西南一隅的结局。

是卧龙、凤雏徒有虚名,还是刘备得英才而不善使用?抑或是另有隐情?

卧龙乃登高望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凤雏是深谋远虑、善于用兵的庞统。论名气,庞统似乎不如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论才干,两人几可并驾齐驱。

庞统和诸葛亮同在刘备麾下任左、右军师 。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刘备死后又殚尽竭虑地襄助刘禅,五伐中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早已名标青史 ;而庞统则力促刘备取西川,亦功莫大焉,但仔细翻一翻他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他的身上笼罩着层层迷雾,他绝不是一个一般人物,其人其事并不单纯, 还有许多待解之谜。

如果揭开了庞统身上的谜团,我们或许就能弄明白缘何刘备得到了诸葛亮、庞统这两位旷世奇才,却得不了天下。

庞统为什么极力促成刘备取西川?真相竟与孙刘集团争夺荆州有关

谜一:庞统早先效力于东吴,后来为何转投刘备?

《江表传》记载,刘备曾对庞统说:“卿为周公瑾功曹”。意思是说庞统过去在东吴都督周瑜帐下做功曹(官名,又称功曹掾)。《三国志》记载:“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东吴大将周瑜帮助刘备攻取荆州后,(周瑜)委任庞统为南郡太守。

既然庞统先在吴大都督周瑜手下效力,为何后来又转投刘备呢?史书上并未详细记载,只是语焉不详的说周瑜病死后,庞统护送他的灵柩回江东,后来又返回荆州。

当东吴南郡太守庞统料理完周瑜的后事重返荆州后,荆州已经变了天,刘备已经乘机控制了荆州。庞统进退不得,只得投靠刘备。刘备虽接纳了他,却不重用他,先让他去做耒阳县令。庞统曾任东吴南郡太守,好歹是一郡的最高长官,应该说和县令不在一个级别,地位相差悬殊,但庞统没有选择余地,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干了。

庞统为什么极力促成刘备取西川?真相竟与孙刘集团争夺荆州有关

庞统被刘备大材小用,心有不甘,在耒阳县令的位置上“尸位素餐”混日子,因“在县不治”,最后连县令的位置都坐不稳,被刘备革了职。

庞统本是周瑜亲信,为何在刘备袭夺荆州后不随吴军退回江东,反而滞留荆州?在刘备麾下,才干出众的他不仅不受重视,还不断遭受排挤,但依然忍辱负重,听之任之。最后连小小县令的官职都被免了,但他也不重回江东投靠周瑜的旧友鲁肃、吕蒙等人,而是非要在刘备那里厚着脸皮混饭吃。

谜二:卧龙、凤雏早已名噪天下,但刘备为何却不重用凤雏庞统,而且还极力排挤他呢?

庞统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世外高人司马徽的学生,而且和诸葛亮一样能力出众,水平过人,他既然从东吴转投到刘备阵营,以知人善任出名的刘备无论如何都应该对他另眼相看,对其厚爱与倚重自是理所当然。

庞统为什么极力促成刘备取西川?真相竟与孙刘集团争夺荆州有关

可胸怀大志、思贤若渴的刘备却并不这样,不仅不重用他,反而对他极力打压,一贬再贬,最后干脆一撸到底,将他革职贬为庶民。难道因为彼时的刘备已经夺占了荆州,麾下人才济济,队伍已经初具规模,要不要庞统这样的人才已无所谓了。

非也 !刘备虽然起于蓬蒿,但志向高远,以兴复汉室、夺取天下为奋斗目标,且愈挫愈勇、矢志不渝,这样的人自然希望手下的人才越多越好才对。事实上,他礼贤下士, 在荆州确实网罗了一大批各类出色人才,譬如徐庶、诸葛亮、黄忠、魏延、马良、蒋琬、廖立、习祯、向朗等人,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后来都成了蜀汉政权的中坚力量,但刘备却偏偏看不上才气纵横、有“凤雏”之誉的庞统。

谜三:东吴继任大都督鲁肃为何极力向刘备举荐庞统?

按理说,刘备要网罗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量才使用,是刘备集团内部的事,和东吴没有任何关系。令人不解的是,周瑜死后,鲁肃继任为吴大都督后,却对刘备是否重用庞统显示出极大的兴趣与持续关注。诚然,彼时孙刘两家为了抵御北方咄咄逼人的曹操,已经结成战略伙伴,但毕竟结盟是孙刘两家的事,而鲁肃的一些行为已明显超越了联盟范畴,他似乎在插手干涉刘备集团的内部事务。

庞统为什么极力促成刘备取西川?真相竟与孙刘集团争夺荆州有关

从另一个角度看,像庞统这样出类拔萃的高级人才,身为周瑜继任者的鲁肃为何不在他郁郁不得志的时候拉他一把,为何不将他召回江东,再委以重任, 为辅佐孙权添砖加瓦呢?是什么原因让鲁肃这位东吴重臣反过去帮助潜在对手刘备的呢?

谜四:庞统因何极力撺掇刘备攻取西川?

史料记载,诸葛亮见庞统不被重用,忙向刘备做了解释与推荐,劝刘备不要小看庞统。几乎在同时,东吴都督鲁肃也写信给刘备夸庞统“非百里之才” ,可堪大用。庞统因为鲁肃的大力举荐,后来被刘备加以重用,以其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庞统果然不是一般人,刘备和他谈论时事,不禁为他超拔流俗的识见所折服,“大器之” ,不久就攫拔他为军师中郎将,几乎能和诸葛亮平起平坐了。

成了刘备麾下的大军师后不久,庞统就开始着手策划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促成刘备尽快谋夺西川以及具体用兵实施步骤。虽然周瑜和诸葛亮都早有取益州(西川)之意,尤其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已把西取益州列入战略目标 ,但那仅限于远景规划目标,庞统才是帮助刘备袭取益州的具体实施者和首功之臣。

庞统为什么极力促成刘备取西川?真相竟与孙刘集团争夺荆州有关

庞统对袭取益州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与急迫,并且为达成目标显得有些急不可耐甚至不择手段。他先从荆州的时代背景,以及刘备彼时的处境等方面对刘进行了仔细论述,他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吴,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刘备听罢,说自己与曹操是“水火” 不相容的仇敌,舍曹操去夺取益州,师出无名,于是拒绝道:“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吾所不取也” 。庞统耐心地向刘备指出:“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他还特别提醒刘备:“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几乎在同时,对刘璋昏昧不明极度不满的益州别驾张松奉命来到荆州,邀请刘备入川帮助刘璋抵御汉中“米贼”张鲁的进攻......

庞统 、张松极力促成刘备入川后,益州牧刘璋想利用刘备替他抵御汉中张鲁,对其大加笼络,礼遇有加。 两人在葭萌关会晤时,庞统又力劝刘备乘机捉拿刘璋,说如此做可以“无用兵劳而定一州也”。刘皇叔一向标榜仁义道德,他又没有采纳庞统建议。其实刘备并非不觊觎山川雄固的天府之国——益州,他是因为担心谋夺益州的时机不成熟或因手段过于卑劣而失去人心。刘备还对庞说:“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

庞统为什么极力促成刘备取西川?真相竟与孙刘集团争夺荆州有关

刘璋和刘备会盟结束后,刘璋赠与刘备大量军械粮饷后返回成都,庞统又迫不及待地向刘备献上了一套夺取西蜀的办法, 整个方法分为上、中、下三策,供刘备选择。上策是派精兵偷袭成都,活捉刘璋;中策是炮制借口,袭杀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后,再直捣成都;下策是退军白帝城,待机而动。刘备斟酌再三,最终选择了中策。

从庞统的一系列运筹帷幄看,他确实很有水平。他或许在战略层面上不如登高望远的诸葛亮,但在战术层面 、尤其是以奇用兵上,他或许要强于过分谨慎的诸葛亮。但他在如何攻夺西川的问题上却表现出一些浅见,抑或叫操之过急。譬如他出的上策那叫不择手段,简单粗暴,完全是“霸王硬上弓” ,根本忽视西川本土人士的内心感受,甚至不考虑这样做是否会引发别人的反感、反对 ,也没有考虑刘备夺西川后能否获得当地人士的支持,以及强夺是否会对刘备统治西川造成负面影响等等诸如此类的后遗症。

是庞统见识不足,考虑不周,还是他内心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谜五:庞统之死有些不明不白

庞统是刘备谋夺西川的首功之臣。但他却死在刘备基本已经稳取西川、大局已定之时。 小说《三国演义》描述,就在刘备准备大举围攻成都时,庞统率军进剿盘踞在雒城的刘璋残部张任,在落凤坡不幸遭遇敌军伏击,中流矢而死。

庞统为什么极力促成刘备取西川?真相竟与孙刘集团争夺荆州有关

正史《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记载:“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庞统死时年仅36岁。庞统虽为军师中郎将,相当于今天的参谋长,应是文职官员。刘备入川时带着黄忠、魏延等武将随征,后诸葛亮溯江西援时又带着张飞、赵云、刘封等骁将入川,按理说,咋都不会让庞统这样一位文职官员去率众攻雒城,而且他还不偏不倚的被一枚流矢射死,最终命丧九泉,这事确实有些蹊跷离奇。

综合史料,我们会发现笼罩在庞统身上的一些难解之谜以及他离奇经历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他投奔刘备是肩负着特殊使命,他是打入刘备集团高层的东吴间谍。

孙权在下一盘大旗,庞统是最重要的一枚棋子,目的是为索回荆州

说庞统是打入刘备集团内部的高级间谍,乍一听很荒谬, 但如果仔细梳理、抽丝剥茧,所有的谜团都会被一层层剥落,抑或叫迎刃而解。

传统评判或研读三国史,人们更多的是站在刘备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曹操、孙权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基本被忽略。如今,随着观念的更新与改变,一些学者对曹操的看法开始变得与时俱进,同时也积极为雄才大略的他翻案,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三国鼎立中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父子三代雄踞江东的孙权集团,尤其是对孙权的所思所想与运筹帷幄基本无视 。也就是说,很少有人站在孙权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公元208年,刘备被南伐的曹军打得大败亏输,多亏诸葛亮的巧妙周旋,加上鲁肃的审时度势,这才被孙权收留,有了喘息之机。但彼时最难过的却不是屡战屡败的刘备,而是雄霸江左的孙权。

庞统为什么极力促成刘备取西川?真相竟与孙刘集团争夺荆州有关

对于刘备来说,他本就实力弱小,一生辗转依附于各股势力间,连块立足之地都没有,被击溃也是家常便饭,意志坚韧、屡仆屡起的他早就习惯了。如今南下依附刘表的他再次被曹操击败,幸得孙权庇护,才不至于彻底覆灭,孙权还大度的允许他在江东成立流亡政府 ,这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但孙权就不同了,形势对他来说非常严峻。从地缘上看,东吴过去面对的敌人不过是刘表、黄祖等一些实力并不强大的地方势力,这些人都为自保,对东吴的威胁不大。但随着曹操大举南下,刘琮不战而降,东吴的北部边境失去了荆州这块缓冲和屏障,已和咄咄逼人的曹魏直接接壤了。而荆州一失,地处长江下游的江东之地便无险可守,直接暴露在曹操凌厉的兵锋下,其面临的巨大战略压力可想而知。而曹操南伐荆州,最终目的是顺流东下,直取江东,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孙权很清楚,自己和曹操间实力相差悬殊,仅凭一己之力与曹操抗衡,无异于螳臂当车,自取灭亡,所以在赤壁大战爆发前,孙权在战与降的问题上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由于自己力量不足以应付强大的曹魏,为了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效抵御曹操的进攻,孙权这才收留了穷途末路的刘备。孙这样做,最初或许是想兼并这支残军,最不济也要为我所用。刘备虽然是败军之将,但他自诩为汉室之胄,又久历战阵,是乱世枭雄,早已名声在外,就连自视甚高的曹操都敬他三分,很给他面子。所以孙权在给刘备提供容身之所后,为笼络他,还将妹妹嫁给了他,按《三国志》的说法叫“进妹固好”。为了进一步控制、羁縻乃至影响刘备,孙权又通过鲁肃把诸葛亮在荆州时的好友庞统也推荐给了刘备,企图利用他彻底控制住刘备麾下这支身经百战、豪横剽悍的武装力量。按时间推算,庞统应该是在护送周瑜灵柩回江东时,接受了孙权秘密派遣的潜伏任务,重新返回荆州在刘备集团高层做卧底。

庞统为什么极力促成刘备取西川?真相竟与孙刘集团争夺荆州有关

三国“无间道”:庞统的真实身份竟是东吴卧底!

三国不仅战乱不休,还是一个盛行权谋的时代,孙权的做法并不鲜见。譬如陈珪 、陈登父子是曹操安插在吕布身边的两个间谍,华歆是孙权布置在曹魏核心的卧底,但他最终被曹操策反,弃吴投魏,为曹操效力。

刘备戎马一生,什么凶险诡谲的场面没经历过?他对孙权大力推荐庞统的动机当然心知肚明,所以他表面不动声色,对庞加以留用 ,心里却日夜提防,还无时无刻都想拔掉孙权安插在自己身边的这颗“钉子”。所以他故意将才干出众的庞统安排到耒阳去做个小小县令,不久又以“在县不治(无作为、无政绩、渎职)” 为借口将他削职为民。

刘备老谋深算,他察觉到庞统的隐秘身份后干脆将其贬为庶民, 如此他就刺探不到刘备集团高层的机密,间谍的作用也就无从发挥了。孙权知道后大概有些沉不住气了,只好派诸葛亮的挚友、吴大都督鲁肃亲自出马,极力保举庞统。刘备也清楚鲁肃之所以不遗余力推荐庞统,是受孙权授意、指使的。彼时的刘备势单力薄,而且寄人篱下,迫于东吴施加的压力,不得不违心的将庞统提拔到自家的最高核心领导层中。

其实并不是刘备给鲁肃面子,他主要是为维护与东吴的结盟关系,毕竟东吴兵精粮足,他当时面对的主要敌人又是曹操。所以庞统跌宕起伏的命运基本由不得自己,而是由孙刘两家斗争和妥协所左右的。

庞统被刘备任为军师中郎将,进入了刘备集团的决策层后,一方面把刺探到的刘家核心机密情报源源不断的传回东吴,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处心积虑地做好渗透工作,千方百计、潜移默化的影响刘备,将刘备的各项决策都引到有利于东吴的方向上去。

庞统为什么极力促成刘备取西川?真相竟与孙刘集团争夺荆州有关

孙权和刘备勾心斗角,庞统成了牺牲品

赤壁之战,曹军大败,曹操被迫引残部退回北方,孙权急欲讨回荆州南郡,但刘备却出尔反尔,耍赖不还。孙权在外部施压未果的情况下,只好授意庞统从内部撺掇刘备去袭夺益州,以便刘备占据益州后把荆州还给东吴。所以庞统在谋取益州一事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极力劝说、催促刘备尽快入川,袭夺益州。

刘备之所以同意庞统的建议,一方面是因为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早已把西取益州定为长远战略目标,心中谋划、觊觎已久;二是刘备思忖自己实力弱小,欲取西川,就必须借助孙权的力量,必要时可以通过庞统这个渠道向孙权求援。后来刘备围攻成都时,这点也被证实。 据史料记载,刘备围成都时,兵力补充以及后勤保障都发生了困难,他便利用孙权的兵势威逼刘璋 ,这才逼迫刘璋献城投降的。彼时刘备令法正给刘璋写了封劝降书,说:“今荆州道通,众数十倍,加孙车骑遣弟及李异、甘宁等为其后继” 。孙车骑即孙权,因当时孙权被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封为车骑将军。法正这封劝降信说现在益州到荆州的道路已被打通,我们马上就会有十倍以上的援军源源不断开来 ,孙权派弟弟( ?)以及李异、甘宁二将率军前来增援。在刘备软硬兼施、拉大旗作虎皮的讹诈下,拥兵三万、粮秣充足的刘璋竟然就范,真的开门出降了。

那么,庞统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刘备不择手段地谋夺西川呢?其实这也是孙权、鲁肃等人定的调调:让刘备能夺取西川,却又控制不住西川的局势。这样孙吴就能名正言顺的发兵入川,以“帮助” 刘备恢复西川秩序为幌子冠冕堂皇的“摘桃子”了。

刘备不傻,他对庞统应该早就有所防备了,所以再三拒绝他提出的激进用兵计划。倒不是刘备有多高明,更不是他未卜先知,主要是孙权、庞统的一些做法过于露骨了。

庞统为什么极力促成刘备取西川?真相竟与孙刘集团争夺荆州有关

刘备终于从暗弱的宗亲刘璋手里夺取了西川,三足鼎立之势已隐隐成形,翅膀硬了,对于东吴的忌惮也就减轻了八分,不那么如芒刺在背了,那么,庞统也就彻底失去了利用价值,刘备已在盘算着如何找个机会除掉这颗孙权安放在自己卧榻旁的“定时炸弹” 了。

所以,当取成都已如探囊取物般容易、最终胜利即将到来之时,刘备有意将军师庞统派去攻打雒城,放着身边那么多武将不用,却把庞统这位文官派去攻城拔寨,刘备的用意已昭然若揭。就在双方激烈鏖战之时,一支冷箭“嗖”地飞来,正中埋头指挥作战的庞统,他哼都没来得急哼一声,就訇然从马上坠落,不幸阵亡了。这支箭是谁射的?这已成难解的历史之谜。

刘备接到庞统死讯,不禁捶胸顿足,痛哭流涕,追封庞统关内侯,追谥靖侯,也算哀荣备至。

消息传回东吴后,孙权又窝火又恼怒,本想借庞统辖制、利用刘备,没想到反被刘备利用。

刘备一举除掉了庞统,等于和孙权彻底翻脸。既然面子已撕破,那么只能兵戎相见、大打出手了。从此,围绕着荆州的归属权问题,孙刘两家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激烈较量,期间伐兵、伐谋、伐交,无所不用其极,最终孙权乘关羽挥军大举北进围攻襄樊时派吕蒙率兵偷袭蜀军身后, 这场战事以关羽败亡 ,孙吴独占荆州而落下帷幕。

孙刘两家围绕着荆州这块战略要地展开了长期而激烈的较量,过去刘备势力不大,孙权乐得与他结好,以共同抵御曹操。但自从刘备夺取益州后,东吴的西面又有了一个强大的霸主,孙权自然难以安心。加上东吴历来将荆州视作自己的禁脔,而如今荆州的一半落到刘备手中,使吴人耿耿于怀,于是阴招阳招轮番使出。后人在称颂刘备时,何曾想过他所经历的那么多艰难困苦、内忧外患;而东吴孙权在谋取霸业时的处心积虑与纵横捭阖更是鲜为人知;后世在感叹庞统英年早逝、一身绝世才华还没来得及尽情发挥就已凋零时,可有人想过他肩负孙权寄予的重任,独入虎穴,甘当卧底?

而在刘备和孙权为夺荆州而展开的一系列明争暗斗中,庞统只是一枚棋子, 他是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和兴衰荣辱的。一旦尘埃落定,他必定成为弃子。

庞统为什么极力促成刘备取西川?真相竟与孙刘集团争夺荆州有关

庞统为什么极力促成刘备取西川?真相竟与孙刘集团争夺荆州有关

【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