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圆明园是如何建成的?

导语:圆明园是如何建成的?

圆明园是如何建成的?

图为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圆明园,是一座清朝时期的皇家宫苑,它位于北京的西北郊,毗邻颐和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称之为圆明三园。园林面积有三百五十多公顷,建筑面积达二十万平方米,园内景观一百五十余处,素有“万园之园”之称。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与雍正时期,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的一座园林赐给其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并亲自为园林题名“圆明园”。

雍正时期,雍正皇帝下令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工程大体包括三大部分:仿照了紫禁城中轴对称的形制,向南延伸了中轴线并修建了宫殿区,新辟了大宫门等。第二部分,向北、东、西三面拓展,修建了亭、榭、楼、阁等。第三部分,修建了福海及其周围的建筑群。至此,经过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三千亩左右。至此,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乾隆帝继位以后,又对圆明园内的园林的景观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新建筑群,并且在圆明园的东面和东南面修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圆明三园。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对圆明园内抢掠和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但开工不到十个月就因财力的枯竭被迫停止。

新中国成立后,圆明园进行了多次的考古发掘以及修复工作,并在1988年6月29日,正式对外售票开放。目前,圆明园遗址公园内现存的主要景观有西洋楼遗址、大水法遗址、狮子林、万花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