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看看孙权在“濡须之战”的表现
导语:曹操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看看孙权在“濡须之战”的表现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孙权有一个绰号叫做“孙十万”,这并不是一个美称。因为孙权亲自带兵打仗总是打不赢,尤其是“逍遥津之战”,孙权带十万大军,拿不下八千守军的合肥,开始的时候还让张辽用八百人骑脸,这就是所谓的“八百破十万”。
其实孙权在作战的时候也不是一点亮眼表现都没有,在第一次“濡须之战”中表现得还是挺不错的,要不然曹操也不会称赞“生子当如孙仲谋”了。
简单聊一聊濡须水和濡须坞在巢湖与长江之间有濡须水。江东集团应对北方军事威胁的天然水利当然是长江,但不能只守卫长江,防线还是要向北方推进,给自己留下缓冲的余地。而巢湖与长江之间的濡须水,就算是防卫丹阳郡的第一道防线。
虽然说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导致曹操失去统一天下的最好机会,但要说让曹操变得元气大伤,没办法再南下,也有些夸张了。
“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打的,在次年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就又开始造船操练水军,然后把这支水军送到合肥。练水军当然是为了进攻孙权,但并不是马上动手,在这之前曹操先去打关中的各个军阀,算是解除后顾之忧。
曹操收拾掉这些关中军阀后,决定继续向南扩张。在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十月,曹操进攻孙权。孙权得知这个消息,决定在濡须水建造一个船坞,却遭到将领们的质疑。这些将领觉得修建濡须坞没有什么必要,要么上陆地厮杀,要么上船打水战。
吕蒙反驳说,一旦战事不利,北方的军队咄咄逼人,到时候再上船就来不及了。显然孙权和吕蒙想得一样长远周全,濡须坞就这样被建造出来,承担起扼守濡须水道、保护扬州治所建业的防御职能。
不过按照《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的记载,在濡须坞建造之前,孙权、吕蒙等人就已经与曹操在濡须水发生战斗。而按照《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记载,第一次“濡须之战”是在建安十八年春季打起来的。
在时间上稍微有一些模糊。要么在建安十七年之前,两家就发生过摩擦,但规模和影响并不大,所以没有详细记载;要么濡须坞在第一次“濡须之战”前期还没有竣工,在战役发生期间才完成,并且在战役中起到一定作用。关于这点我们就不详细讨论了。总之围绕濡须水和濡须坞,两家进行过多次战斗。
第一次“濡须之战”在《建康实录》中记载,在建安十七年,曹操号称四十万大军南下饮马长江,大抵类似当时“赤壁之战”的八十万大军,实际兵力不清楚;孙权方面则是七万军队。甘宁领三千人作为前锋,进行了“百骑劫营”。
但按《三国志·吴书·甘宁传》的记载,甘宁“百骑劫营”的事情在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的“皖城之战”之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之前,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也能找到记录:“(建安十九年)秋七月,公征孙权。”所以《建康实录》中的记载应该有误。关于第一次“濡须之战”的前期,就是建安十七年末尾那段时间,相关史料并不是很多。
在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来到濡须口。濡须口到底在什么地方存在争议。按照网络上找到的谭其骧图的标记,濡须口已经在长江的北岸,和濡须坞并不是一个地方;按照《三国志辞典》,濡须口和濡须坞在一个地方。
而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记载,濡须坞确实起到了防御曹操的作用。巢湖与长江之间水路交错纵横,所以小编猜测如果谭图是正确的,曹操可能是改道了;或许这张地图有误,濡须口就是濡须坞。这个小编就不过多讨论了。
孙权也赶到濡须口,与曹操相对峙。双方相持一个多月,期间也发生了战斗,比如曹操攻破孙权江西军营,但记载较少。
“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击破孙权江西军营,俘虏主将公孙阳,虽然没有入侵到江东,但也算是一次胜利。然而结合裴松之引注的其他史料记载,这次“濡须之战”中孙权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双方其实算是打了个旗鼓相当。
按《吴历》中记载,曹操曾经派水军趁夜攻占一个水中小洲,结果被孙权发现。孙权用水军围攻曹操的水军,俘虏三千多人,曹操水军溺死数千人。这次胜仗之后,孙权开始利用水军的优势主动挑战曹操,甚至乘坐小船在曹操军营之前浪。
这倒是很符合孙权“打虎将”的性格。曹操看到孙权水军严整,不由得说出那句千古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有人说这是讽刺孙权只能当儿子,其实以曹操的年龄,跟孙权摆个老资历也是很正常的。
按《魏略》中记载,孙权曾经乘坐大船来观察曹操的军势,曹操用弓箭射击孙权的大船,一时间无数支箭插在孙权大船的一侧,船体发生倾斜,孙权令船调转方向中箭,又重新回到平衡的状态,带着一船的箭矢回去了。这或许就是《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在广义上的三国时期能找到的原型了。
《吴历》与《魏略》的记载稍有出入。《吴历》中孙权乘小船,曹操也没有乱射箭,反而告诉部下不要轻举妄动。或许两件事都有发生,《魏略》在前,《吴历》在后。
孙权写信“劝退”曹操其实仗打到这个份上,曹操估计已经品尝到“鸡肋”的味道。北方的士兵在水战上确实赶不上江东的水军。但要曹操就这么撤军,其实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真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这个时候孙权给曹操写了封信,信中内容是:“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表面上担心曹操的安危,好心劝曹操撤军。当然这些都是场面话了,孙权在别的纸上又给曹操写了一句话:“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跟手下将领说:“孙权不欺孤”,然后选择撤军。第一次“濡须之战”就这样结束了。总而言之,孙权作为这次防御战的主将,打得还是可圈可点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建康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