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被孔子、司马迁等人痛批,却因才能出众被后世敬仰
导语:文姜:被孔子、司马迁等人痛批,却因才能出众被后世敬仰
文 |凌轩
编辑 | 凌轩
●—≺ 前言 ≻—●
春秋时期,齐僖公的女儿文姜生来美艳聪慧,从小与兄长一起长大,在豆蔻年华和哥哥关系暧昧。
她出嫁生过孩子后,更是合谋哥哥“杀害”了丈夫,因此文姜被孔子、刘向、司马迁等人在史书中怒斥为荡妇。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修私德的女子,却被后世人敬仰和爱戴,这是为何?
●—≺ 年少风流的文姜 ≻—●
《史记》是这么记载的:“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夫人如齐。申繻速止,公不听,遂如齐。
齐襄公通桓公夫人。公怒夫人,夫人以告齐侯。夏四月丙子,齐襄公飨公,公醉,使公子彭生抱鲁桓公,因命彭生折其胁,公死于车。”
齐僖公年间,宏伟的宫殿一座叠着一座,遮天蔽日,宫人们井然有序在干活。
文姜是齐僖公的小女儿,生的花容月貌,白皙的脸颊如同初开的木槿花,清新雅致。她喜欢读书,尤其是史书。小小年纪就已经能博古通今,常常能怼得一些大人哑口无言。
宣姜是文姜的姐姐,只爱胭脂水粉,而文姜喜欢读书,因此两姐妹经常玩不到一块。深宫寂寞,文姜常常因找不到知音苦恼。
有一天,文姜在院子里看闲书,抬眼间看到一个风流俊雅的少年。她歪着头想了半晌,才终于从记忆中扒出这个人来。
这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诸儿。文姜平时只在后院活动,只有在重大庆典上才能见到别的男子,之前对这个哥哥并不熟悉。
两人相谈甚欢,很多困扰文姜许久的问题都解决了。她看着诸儿温润的眉眼,不觉羞红了脸。
花开花谢,雁飞雁回。长大后的文姜美艳动人,一双盈盈带水的含情目,惹得不知多少人为之倾倒。诸儿也长成了英俊潇洒的翩翩少年郎。
闲暇时,他们依然在一起嬉戏玩乐,时不时互送的小礼物也由木剑、布娃娃,变成了玉佩、发钗。
两人朝夕相对,情愫渐生,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纯情的少年少女偷尝了禁果。
之后齐僖公听说了这件事,勃然大怒。如此丑闻若是传了出去,必会使齐国成为一个笑话。
齐国虽然强大,但仍需要联姻巩固政权,于是他开始给文姜相看婚事,想把女儿尽快嫁出去,彻底掩盖下这个丑闻。
僖公23年,齐僖公同鲁桓公定下姻亲,将文姜嫁给鲁桓公作为妻子。
文姜不喜欢鲁桓公,但为了国家发展,不得不嫁给一个自己完全不认识的男人。
齐僖公虽然心疼女儿的遭遇,可一个女儿在他心里却远远比不上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补偿,他给了女儿前所未有的荣耀。
齐僖公却亲自将女儿护送到鲁国。春秋时期,皇宫贵族的女子出嫁,都是由大臣官员护送。
一国之君亲自护送,这足以见得国君对女儿的宠爱与重视。文姜也因此在鲁国获得了崇高的地位。
出嫁那天,文姜穿着庄重的黑红色嫁衣,在父亲的护送下离开齐国。黄沙漫漫,柳叶浮沉。这一去,恐怕再没有归家的那一天。
鲁桓公对文姜很好,敬重呵护。三年后,两人拥有了第一个孩子。
这个男孩和鲁桓公的生辰恰巧在一个月。桓公十分宠爱,给他取名为同,当即就立为了太子。
小太子渐渐长大,他常常看到母亲坐在窗前,眉眼微蹙,定定注视着远方;“母亲,您在看什么啊?”
文姜笑了笑。她在怀念家乡齐国,和她的哥哥诸儿。
太子不明白母亲在看什么,也好奇地学着母亲,一起望向窗外。
●—≺ “谋杀”亲夫 ≻—●
眨眼间,小太子12岁了。文姜的诸儿哥哥也成了齐国的新一任君王——齐襄公。
鲁国与齐国同为大国,关系紧张,最终爆发了战争。鲁国虽然没有什么损失,但同盟国纪国却元气大伤,岌岌可危。鲁国想要去支援纪国,可是鞭长莫及,有心无力。
鲁桓公不想舍弃纪国这个盟友,就带着夫人文姜一起去秦国,想要缓和两国之间的关系,放纪国一条生路。
出发前,鲁国臣子申繻(xu)曾劝诫桓公:“大王,您不应该带着夫人去齐国。臣听闻夫人在闺中时就与齐王私交甚佳。现在夫人已经嫁给了您,齐王也早已娶妻,夫人回去不符合礼节呀。”
鲁桓公摇摇头,语气不容置疑;“不必再劝了,我与文姜琴瑟和鸣,她不会背叛我的。”
就这样,文姜同丈夫坐上了去往齐国的马车。
车轮滚滚,碾过高山,涉过水流,终于到达了齐国境地。齐襄王亲自在城门前迎接他们。
15年过去,文姜不再是活泼可爱的小女孩,诸儿哥哥也不在是青涩稚嫩的齐国小太子,他们都长大了。
文姜同丈夫住在使馆。曾经那,她是齐国的主人,如今,却成了齐国最熟悉的客人。
文姜趁着月色,出了使馆去见了哥哥。
事情还是被鲁桓公发现了。
这一日,文姜正在镜前梳妆,只见桓公气冲冲地闯进卧室,怒斥;“你个荡妇,居然做出如此不知廉耻的事。不仅是你,就是同儿,也不再是我的儿子了!”
突如其来的一幕把文姜吓坏了。她赶紧找到自己的哥哥,诉说这一切。
齐襄公看着文姜梨花带雨的面容,心疼得无以复加。
他安抚住文姜,温言到:“别怕,这件事交给我了。”
几天后,齐襄公宴请鲁桓公。宴会上觥筹交错,欢声笑语。推杯换盏间,鲁桓公已经醺然大醉。
齐襄公对着臣子彭生使了个眼色。彭生会意,拉着鲁桓公哥俩好一般出了大殿。
鲁桓公跟着彭生醉醺醺地上了马车,不久后,一声惨叫。鲁桓公脊椎断裂,气绝身亡。
鲁国吃了这样一个大亏,无奈太子还小,国家式微,如此耻辱只能硬生生吞下。
众人推举太子同登基,成为鲁庄公。文姜犯下如此大罪,不敢回到鲁国,干脆就在齐国常住。
事实上在齐国,女人一辈子不嫁也是正常的。
《战国策·齐四》记载:“齐人见田骈··.···对日:“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
这个故事是说:齐国有一个使臣对田骈说:“我的邻居有一个女儿,早就打算不出嫁了,虽然现在三十七岁,却已经有了七个孩子了。”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齐国对于女子的束缚并不严格。
当然齐国的风俗有精华,她们对女子宽容,允许她们自由选择是否婚嫁,但其中还有许多需要摒弃的文化。感情是需要从一而终的,婚姻中找外遇绝不可取。
文姜与哥哥违背伦理道德,本应遭人唾弃。那么她又做了什么引得后世敬仰呢?
●—≺ 外交风采 ≻—●
文姜不仅仅是一位长得貌美的女子。她蕙质兰心,冰雪聪颖,竭尽全力为鲁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史书没有对她的功绩进行赞美,但上面对她所做事的每一条记录,都证实了她为了保住鲁国呕心沥血,费尽心机。
文姜在儿子登基不久就回到鲁国。齐国不顾鲁国请求,执意要吞并纪国。
鲁庄公刚刚登基,没有足够的治国经验。鲁国本就生存艰难,纪国作为鲁国的同盟国,本是鲁国不可或缺的一大助力,现在却面临即将被吞并的危机。
文姜无法坐视鲁国一天天衰微下去,于是毅然决地出使齐国,说服齐王放弃吞并纪国的计划。
《春秋·庄公》记载:“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zhuo)。”“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文姜两次到齐国劝说齐僖公。但齐襄公势必不会放弃唾手可得的纪国,终于在鲁庄公四年吞并了纪国。
齐襄公虽然吞并了纪国,但对于文姜这个妹妹还是很疼爱。并向她保证:只要你能常回来看看兄长,我就能保证,只要我在位一天,就会和鲁国交好。
果然,在接下来的几年,齐鲁两国亲如一家。
好景不长,四年后,齐国发生内乱,齐僖公在内乱中丧生。正是齐国这场内乱造成了齐鲁两国关系的交恶。
齐国的公子纠走头无路下带着管仲,逃到了鲁国。鲁庄公看到表哥遭难,虽然心急,但也知道。既然自己收留了公子纠,那公子纠就和鲁国的命运息息相关。眼下最急迫的就是赶回齐国。
齐国有两位公子有争夺王位的实力,一位是逃到鲁国的公子纠,另一位就是公子小白。
眼下最急迫的就是赶回齐国,谁能先回到齐国,谁就是齐国的下一位君王。
鲁庄公立刻派出人马护送公子纠回国。一路上披星戴月,竟碰上了公子小白的车队。
管仲箭术超群,埋伏在暗中对着公子小白放出一支冷箭。只听“噗”地一声,公子小白从马车中摔下,鲜血流了一地。
鲁国众人喜出望外,公子小白已死,公子纠就是板上钉钉的君王。大家也放慢了脚步,悠哉悠哉地到达齐国。
哪知齐国已经推选出了新的君王——齐桓公,公子小白。原来公子小白诈死,早在六天前就回到齐国登基为王了。
齐桓公登基后心里记恨鲁国的行为,暗暗积蓄力量,终于在两年后发动了对鲁国的战争。
两国在长勺进行了一场大战,鲁庄公因听取曹刿的建议以少胜多,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齐桓公在军事上无法给鲁庄公打击,就在外交上排斥冷淡鲁国。
鲁庄公13年、14年、15年,齐国频频在各地同宋、陈、卫、郑等国会盟交好,甚至周天子都派代表参加。
齐桓公在四海内的地位如日中天,挟天子以令诸侯,鲁国却被排挤在外,鲁国形势岌岌可危。
鲁庄公16年,文姜再次出使齐国,游说齐桓公。终于说服齐桓公同意鲁国在这年冬季参与联盟。两国关系终于有所缓和。
齐桓公虽然敬佩自己的这位姑姑,对但他对鲁庄公支持公子纠的行为依然耿耿于怀,还是没有让鲁庄公亲自参加盟会。
文姜心急如焚,齐桓公铁了心要排挤鲁国,已经没有可以转圜的余地。她只能尽力维持与齐国交好的国家的关系。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她多次出使莒国,维持鲁国和莒国的关系。而在这些年里,两国关系一直都很亲密。
一直到鲁庄公22年,文姜去世。齐桓公不用在顾及文姜的面子,对鲁国的排挤变本加厉,鲁庄公在齐国的施压下步履维艰,终于在一年后向齐国俯首称臣。
●—≺ 笔者观点 ≻—●
虽然文姜的私德不好,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文姜是一位优秀的女子。
她有才能,有谋略,却不贪恋权势。文姜嫁到鲁国的那些年,鲁国强大的时候,她总是会安于后宅,读书写字,在暗处提升自己的政治修养。
当国家陷入危机时,她也有铁骨铮铮,用女子柔弱的身躯承担起家国大任。
她四处奔波,帮助鲁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虽然结果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依然拖慢了鲁国衰败的进程。
她不只是一位平凡的女子,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外交家。封建社会束缚了她的脚步,让她无法更进一步。
试想,如果文姜生于现代社会,她会不会创造出更大的贡献呢?
而人物功过是非如何,全由后人评价。
部分参考资料:
《春秋》孔子
《史记》司马迁
《战国策》刘向
《文姜小议》童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