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透过成语看历史——邯郸学步

导语:透过成语看历史——邯郸学步

今天要说的成语故事是邯郸学步,出处是《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说的是一个燕国青年,觉得自己那里的人走路的姿势不好看,听说赵国的邯郸人走路都很大方优雅,决定去学上一学。于是他带上盘缠,跑到邯郸的街头去学习起来。每每看到路人,觉得别人走路姿势不错,他就跟着模仿。谁知道学来学去都学不像,他认为定然是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影响了学习。所以他就完全摒弃了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只跟着邯郸人学习。又过了许多日子,燕国青年花光了盘缠,整个人也学得精疲力尽的,邯郸的走路姿势还是没有学会。没有办法,他只得无奈地回燕国,却不想因为原来的走路姿势也不记得了,步子都不知道怎么迈了,只能爬回家了。

透过成语看历史——邯郸学步

庄子崇尚的是无为、自然的道家思想,他透过这个故事想传达的是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地模仿别人,很有可能连自己的优点也一同失去。道家的思想是非常反内卷的,他们不鼓励刻意追求,希望人们能顺其自然。所以这个故事便是庄子为了传达这种思想而编撰的。

故事虽然是编的,但作者的想法确是受历史和现实的影响的,我们来研究研究相关的历史。庄子出生于公元前369年,是宋国人。宋国在现在的河南商丘,这个地方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就是之前商王朝定都的地方。所以宋国便是跟上篇说过的杞国一样,是周朝将商朝遗民分封的国家。赵国则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是战国初期从老牌霸主晋国分出来的。而且赵国最早定都在河南的鹤壁,过了几十年也就是公元前386年才迁到邯郸。也就是说邯郸成为国都仅仅17年,庄子就出生了,显然邯郸在当时是没有太多历史资本的,更多的可能是正当红的网红城市。

我们再说说故事主人公燕国青年,他从燕国跑到邯郸,其实也挺不容易的。燕国在如今的北京,邯郸便是今天的河北邯郸,高铁差不多2小时。这么长的距离爬着回去,真有点魔幻。不过燕国和赵国还颇有点渊源的。燕国的首任国君姬奭,是周王朝的开国功臣,周文王的同族子侄,周武王的叔伯兄弟。周武王得了天下后,就把姬奭一脉分封到了燕地。可惜到了公元前314年,被山东那边的齐国趁乱灭了,不幸亡国了。没两年,赵国国君赵武灵王站出来,雪中送炭,扶助燕国重新复国。所以这段时间燕赵两国,想必是非常交好的。两国人民的交流应该比较多,燕国青年跑到邯郸旅游,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了。

透过成语看历史——邯郸学步

后来我看到关于邯郸学步的另一种说法。说的是这个燕国青年其实是个舞者,当时邯郸地方是有一种很好看的踮着脚跳的舞蹈,青年来是为了学习舞蹈。可惜最后没学好,自己原本的舞步也受了影响,变得不伦不类,感觉这个说法比起走路来,显得可信了许多。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是什么情况,其实都不重要,因为庄子老先生就是想说做好自己,别老觉得别人好啊!

透过成语看历史——邯郸学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