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线之——攀枝花503战备电厂,一座建在山体内的火力发电厂
导语:老三线之——攀枝花503战备电厂,一座建在山体内的火力发电厂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中美关系空前紧张,同时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我国没有退缩,1964年开始三线工程建设,加强纵深战略工业的发展,一旦发生战争,东南沿海、北部边疆必定面临第一轮攻击,因此三线的建设基本集中在中西部地区。1964年在攀枝花修建钢铁基地,炼钢需要大量的电能,所以1966年筹建攀枝花钢铁厂配套的代号为503的战备电厂。
攀枝花钢铁厂
503战备电厂位于攀枝花格里坪镇新庄村尖山子南麓的金沙江畔,由于当时复杂的国境环境,面对两个核大国的威胁,修建503战备电厂是按照发生核攻击的标准修筑的。1966年7月,电厂的设计工作结束,1967年年底,503战备电厂破土动工,按照设计要求,所有的重要厂房设施全部在山体内,这样的设计考虑到两点,一是坚固、二是隐蔽。
尖山子的山体都是花岗岩结构,坚固的山体对于电厂而言就是“金钟罩”,但也给施工带来极大的难度,为了不破坏这个天然的金钟罩,不能采取爆破,只能依靠风枪打眼,铁锤凿石,施工的工人们昼夜奋战,用了4年时间,硬是在这坚硬的花岗岩山体上凿出3个山洞。主洞加上辅洞共计3600米,山洞最大跨度23米,最高高度22.4米,土石方工程量为3.6万立方米,为了提高山洞的强度,拱顶采用喷锚浇筑工艺。
建设中的503
503战备电厂大会战
503战备电厂一号机组安装
503战备电厂的三个山洞内部安装两台锅炉,两台发电机,发电功率为15万千瓦。1975年4月26日,503战备电厂2号机组开始发电,发出来的电通过三条高压线输送到配电站和变电站,然后通过专线直达攀枝花钢铁厂等重点工厂和机构。
503山洞施工中
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离不开煤和水,因为503战备电厂的山脚下就是金沙江,所以用水问题非常好解决。为了解决煤的运输,专门修了一条直通电厂的公路,在半山腰处还修建有煤场,煤场设有三个向地下输送煤的巨型漏斗,煤通过在地下十米深的通道,用传送带送到山体的发电厂,整个过程非常隐蔽。503战备电厂的烟囱设计的非常巧妙,它距离发电厂主厂房近百米,从外面看非常的矮小,不起眼,其实它的主体部分都在地下,看到它根本不会想到这里是一座大型火力发电厂。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能够在这样的地方建立起这样的火电站非常的不易,然而最艰苦的还是电厂工人,由于电厂建在山体内,所以限制了它的空间,锅炉工一年四季都要在高温、高尘的环境中工作,工作的时候要还需要戴防尘口罩,这对电厂工人是非常大的考验。
503发电机组
80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得到缓解,503战备电厂也逐渐被外界知晓。1985年前后,每年的发电量在4.77亿千瓦时,为攀枝花钢铁基地的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1999年3月,攀枝花发电厂、河门口发电厂、503发电厂(新庄发电厂)合并组建攀枝花发电公司,2007年1月15日503发电厂一号机组停产、3月15日二号机组停产,从1975年4月26日的投产发电至2007年3月15日二号机组关停,503战备电厂共计发电177亿千瓦时。
2007年3月15日503战备电厂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