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二战最快“空中救护车”,时速660公里,单人单间自带观景天窗

导语:二战最快“空中救护车”,时速660公里,单人单间自带观景天窗

二战最快“空中救护车”,时速660公里,单人单间自带观景天窗

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抢救危重病患或伤员能否成功都关乎一个快字,早一秒得到有效救治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正所谓与死神争分夺秒。在各种转运伤病员的交通手段中,最快的莫过于飞机,到二战时期使用飞机运送伤员在各国军队中已经相当普遍,通常执行此项任务的多是运输机或经过改装的轰炸机,不过论速度还是不及战斗机。然而,战斗机都是单座机或双座机,根本没有容纳伤病员的空间,如何让战斗机也能承担快速转运伤病人员的任务,美国人想出一个匪夷所思的点子。

二战最快“空中救护车”,时速660公里,单人单间自带观景天窗

二战时期德国空军使用Ju 52运输机作为战场救护飞机。

在二战时期,美国陆军航空队曾经开发并测试了一种可由战斗机挂载的特殊救护吊舱,利用310加仑航空副油箱改制而成,油箱前端被切除,安装了流线形的树脂玻璃风挡,油箱后部的尾锥也改为可拆卸式的,内部空间恰好可以容纳一位躺在担架上的伤病员。在搭载伤病员后装上尾锥,将吊舱挂载在战斗机翼下,就能进行航空转运了。当时美军采用的吊舱载机为洛克希德P-38“闪电”战斗机,一架P-38可在两侧主翼内侧挂架上各挂载一个救护吊舱,一次可以转运两名伤病员,在飞行时可以达到超过600公里/小时的高速,可以说在同时期没有比这种吊舱更快捷的转运手段了。

二战最快“空中救护车”,时速660公里,单人单间自带观景天窗

美军第28侦察机中队的一架F-5侦察机(P-38侦察型)在主翼下挂载两个救护吊舱。

想象一下,伤员躺在吊舱内,睡上一觉就能飞越上千公里,翻个身还能透过风挡看看风景,也是挺惬意的。然而,这种救护吊舱只进行了小范围测试就被搁置了,没有得到实际应用,其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并不实用。

二战最快“空中救护车”,时速660公里,单人单间自带观景天窗

二战最快“空中救护车”,时速660公里,单人单间自带观景天窗

上面两幅照片是1945年9月驻夏威夷的美军第7航空队某部测试救护吊舱,展示了将伤员送入吊舱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可见吊舱内除了一床毯子,并无减震、隔音和保温设备。

首先,需要使用这种手段转运的伤病员肯定属于危急重症状态,全程必须由医护人员随行监护,随时急救,可是使用吊舱意味伤病员只能独自处在密闭空间内,无法进行照料,途中伤病情突然恶化,根本不能加以抢救,只能等死;其次,吊舱内空间狭小,身体难以移动,长时间仰卧或俯卧都极不舒适,也没有充分的隔音减震措施,在与飞机引擎近在咫尺的地方噪音和震动是无法避免的,反而会对人员造成额外的伤害;最后,在载机遭遇敌机进行剧烈机动时吊舱内人员要承受猛烈的过载和翻滚,不要说伤病员了,就算健康人也扛不住,如果遇到紧急迫降,那吊舱乘员几乎没有任何逃生机会。此外,如果飞机在3000米以上高度飞行,没有加热保温设备的吊舱转眼变冰箱,伤员肯定冻得半死,落地也就没有抢救的意义了。因此,救护吊舱虽然是为了救死扶伤而设计的,可是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马就会变成飞行棺材!

二战最快“空中救护车”,时速660公里,单人单间自带观景天窗

美女问:“怎么样,伙计?感觉不错吧!”伤员答:“最好不要飞上天!”

讲真的,这玩意用于医疗救护并不合适,更适于进行战场侦察,简直就是最早的智能航空侦察吊舱,而且还是高级的人肉搜索。在现存的历史照片中,使用这款吊舱的飞机也是P-38的侦察型F-5,因此有理由怀疑美国人研究这个吊舱的初衷怕就是为了搞侦察活动,所谓救护吊舱只是掩人耳目罢了。

二战最快“空中救护车”,时速660公里,单人单间自带观景天窗

这幅照片恐怕暴露了所谓救护吊舱的真实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