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士兵作战败逃多少步,都要记录在案?出土竹简藏着多少秦军秘密

导语:士兵作战败逃多少步,都要记录在案?出土竹简藏着多少秦军秘密

士兵作战败逃多少步,都要记录在案?出土竹简藏着多少秦军秘密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黎子堂

字数:5135,阅读时间:约13分钟

编者按:《岳麓秦简》自公布以来,就引起广大学者和爱好者的关注。但研究视角多集中于其反映的吏治、数学、历法等内容。其中记载的部分案件所涉及的军事信息,则研究不多,属实可惜。故本文尝试从岳麓简中所记“绾等畏懦还走案”为切入点,尝试复原涉案件相关这场秦军平叛战斗,以期为秦军事史增添一些小细节,并起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

学术回顾

关于此案件的相关资料,《岳麓书院藏秦简 1-3 释文修订本》(下文简称修订本)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在此前的研究则有张伯元先生《岳麓秦简(三)字词考释三则》(下文简称《考释》)一文、文中对此案简文中涉及的“伍束符”一词、及涉案人员“绾”的身份进行了考释。

在修订本之后,又有张寒先生《由“绾等畏耎还走案”探析秦汉畏耎逗留罪》一文,文中展开了对此案涉及的秦汉时期的畏耎逗留罪的研究。

最后是李章新先生《<岳麓秦简(三)>“绾等畏耎还走案”与“五十步笑百步”新解》(下文简称《新解》),此文可谓是有关此案的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重点梳理了案件过程,并引申出对先秦典籍中步数的军事运用、弓弩射程作出了新的解释,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案情总括

根据《岳麓秦简1-3释文修订本》的简文(为便于分析,同时便于读者查证,全案简文兹录在文尾),我们可以确定此案的发生时间为始皇二十六年(BC221),据《新解》,此案是一场在楚地的一次平叛战斗中,部分兵士畏耎(懦)逃跑导致友军伤亡的军事案件。

关于参与平叛战斗的主体、规模。《新解》中认为由于案中未提及车、骑,说明参与平叛的主体为步兵。结论可从,但论证略显粗糙。按:案件简文毕竟不是战史,不会详细记下作战全局,同时简文或存在脱漏,仅以存世简文未提及车骑就判断主体为步兵,未免武断。

实际上,完全可从“反寇落入笿中”(笿为虎落,此处当指野外营寨)的记载进行论证。反寇在被射败后即撤入营寨,说明反寇营寨离战场不远,则秦军的最终目的当是攻城拔寨,其部队主体构成就必然是步兵。

士兵作战败逃多少步,都要记录在案?出土竹简藏着多少秦军秘密

▲汉代官障,外围一圈即是虎落/图源《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另外,就平叛的秦军规模而言,《新解》中根据此役先后畏耎者共二十六人,加战死者不等,加之最后“余皆夺爵为以为士伍”。以及简文中未出现“旅”“帅”等中高层级军职字眼,另据《张家山案简》奏谳书中所载类似案件中,南郡平叛战斗的指挥官为卒史。认为出动兵力为卒建制规模军队,一卒规模的可能性最大。

按《汉旧仪》:“百人为卒,卒史一人。”,则为百人规模的战斗。此说甚是,至于叛军的规模,《新解》认为很可能多于秦军,笔者以为,叛军敢于出寨作战,当是对兵力有自信的。

但从后文“反寇来追者少”来看,其在后面投入战斗的部队当是少于秦军的。具体的过程见下文分析,而这点结合发生地或也侧面反映叛军的构成,其很有可能是由少部分军事素质较高的原楚军士兵和大量军事素质较差的流民/匪寇组成。这种构成最终导致了此役叛军的失败(详见下文)。

战斗过程还原

关于此战的战斗过程,《新解》中进行了梳理,但笔者以为仍可商榷,下面先说一下《新解》中所梳理战斗过程:

“首先,一部分反寇追击秦军,大部分观望驻足不前.....追来的反寇与冲锋的秦军相向而行....然后,追击的反寇与冲锋的秦军短兵相接,未追击的秦军与逃跑停止的秦军整束队伍列阵射杀反寇...最后,来追的反寇败退逃走,后方的反寇见势不妙,抱头鼠窜,秦军乘胜追击...最终秦军歼灭败入营寨的反寇。”

士兵作战败逃多少步,都要记录在案?出土竹简藏着多少秦军秘密

▲《新解》所作战斗还原示意图

今按:笔者以为,《新解》中将“来追反寇”置于首,不太恰当。首先,从简文来看,“反寇来追者少”的描述,被置于秦军部分士兵畏耎溃逃之后,以及“鞠之”得到的㺒等士兵的口供也是,先逃跑,才有“反寇来追者少”的描述,故,反寇来追,其实是发生在战斗后半段而非前半段的。

战斗的前半段,按简文,首先是“得、文、芻、慶、綰等与反寇战”,接着发生“忌以射死,卒喜等...短兵死”的情况,然后才出现“畏耎”“还走”等溃逃现象。其后是战斗的后半段,叛军见秦军出现溃逃现象,进行追击,但人数少,被稳住战线的秦军反杀,最后引发连锁反应,败入营寨,被歼灭。

由此,我们可以重新还原战斗的过程。首先是双方开战时的情况,前文提到,反寇在被射败后即撤入营寨,说明反寇营寨离战场不远。则,此战最初,或是叛军依托营寨,在寨外与秦军作战。而“得、文、芻、慶、綰等人”首先犯下“不伍束符”的过错,其后出现了“忌以射死”的情况。

士兵作战败逃多少步,都要记录在案?出土竹简藏着多少秦军秘密

▲图源《大秦赋》

这里有两个点需要解释,即“伍束符”的意思和“忌”的身份,《修订本》注释将此解释为“用伍符约束”、即列队用兵符管束、《考释》中则认为“伍束符”并非用兵符管束,而是指军中什伍之制,“伍束符”与“不伍束符”之间是士卒有无伍籍的问题。《新解》中则认同《考释》中“伍束符”为什伍之制,但提到伍籍在秦军编制中是广泛存在的,故“伍束符”与“不伍束符”当理解为士卒是否同进取。

笔者以为,《修订本》之说与《新解》之说可以综合一下,即,“得、文、芻、慶、綰等人” 没有服从军官命令保持队列,或未服从命令与友军一同前进。至于《考释》之说《新解》已批,什伍之制是秦汉军队的基本编制,用是否有伍籍来解释实属勉强,再就是忌的身份,《新解》认为忌当是此战的指挥官,因为后面的卒喜有加卒为前缀与他区分。

笔者认为,这只能说明忌或非一般士卒,而不能断定他就是此战的指挥官,因为后面退缩士兵重新列阵说明有军官在稳定战线。同时,指挥官一般也不会直接投入到最前线的作战,这种任务一般还是由下一层级军官执行。厘清这两个问题,就可以解释前半段的战斗情况了。

首先,若反寇依托营寨作战,则秦军当是发起进攻的一方,双方此时的交战距离,《新解》通过“得、文、芻、慶、綰等人”后退约四十六步后,距离战死者百步,认为可能是“忌”指挥部队前冲了五十余步距离,与叛军撞上,双方相向而行,速度接近,则叛军可能也冲出五十步,则双方一开始是相距百步。

此说可从。结合前文对“伍束符”的阐释来看,则很有可能是忌下令部队冲锋,而“得、文、芻、慶、綰等人”不听调令,与冲锋的“忌”所部士兵脱节,而“忌”所部士兵在冲锋过程中,遭受了营寨处叛军的投射火力打击,“忌”被射杀,余部在短兵相接后被叛军以优势兵力击败。

士兵作战败逃多少步,都要记录在案?出土竹简藏着多少秦军秘密

▲纪录片中展现的秦军方阵/图源《复活的军团》

另外,《新解》中将“穨、秙等伍束符,卒毋(無)死傷者。” 理解成未逃跑、逗留原地的士兵,因为战后的处理是“餘皆奪爵以為士五(伍)....”笔者以为,此句当是作为与“得、文、芻、慶、綰等人”不伍束符行为的对比,“穨、秙”等组织度较好的士卒应该没有参加前半段战斗,而是作为后方压阵的存在,这点后文再讨论。

至于为什么战后所有人都遭到了处罚,笔者以为,或是因为此战损失过大,且战死一名军官的缘故。又或是,这些人可能就不在处罚范围内,毕竟《新解》中也提到部分跟随忌迎战的士兵是应受奖赏而非处罚(但笔者认为随忌冲锋的部队恐怕是全灭了),“穨、秙”等士卒无过错,出现在案件中也只是作为一个对比存在。当不在受罚范围内。

而在忌所部被击败后(这个时间应该不会太长),或者说,在忌被射杀之后,“得、文、芻、慶、綰”等十二个士兵很可能彻底失去战心,往后溃逃了四十六歩,而同样畏耎逗留的“㺒”等十四个士兵见状,也一同溃逃,但只往后跑了十二步。之所以停下,很可能是被后方压阵的士兵逼回。

士兵作战败逃多少步,都要记录在案?出土竹简藏着多少秦军秘密

▲图源《大秦赋》

从逃跑的人数看,一共二十六个士兵,即五伍加一人,那么秦军有可能是分成两批次,第一批次是战力较差的一批,大概在五十人(一屯)左右,先去试探叛军,结果刚发起冲锋就有一半的士兵畏耎,导致了战斗的失败。

最后,我们可以推出前半段的战斗过程:一卒建制的秦军被派往攻打叛军营寨,忌指挥的部分秦军作为先锋,攻打在营寨外列阵的叛军,与叛军相距百步。

发起冲锋时,得文绾㺒等约五个伍的士兵畏耎逗留,与冲锋秦军脱节。忌在冲锋过程或作战过程中被叛军投射火力射杀,人数较少且遭受投射火力打击的冲锋秦军被叛军击败,原本畏耎逗留的秦军随即溃逃。(可参考下方作战示意图:)

士兵作战败逃多少步,都要记录在案?出土竹简藏着多少秦军秘密

士兵作战败逃多少步,都要记录在案?出土竹简藏着多少秦军秘密

接下去就是第二阶段的战斗,这一阶段战斗较为明确。在击败第一批进攻的秦军后,叛军进行追击。但是从“反寇来追者少”可推知,叛军内部并不协调,最终只有少部分叛军选择乘胜追击。

诚如前文推测,叛军很可能由少部分军事素质较高的原楚军部队与大量军事素质较差的流民兵组成,抓住秦军溃逃机会发动追击的,很可能就是其中较有战斗力的部分。其他素质较差的,可能滞留原地抢夺战利品。

而此时,溃退的部分秦军,即“㺒”等十四人,见反寇来追者少,便立即停下,重新列阵,与后方友军“共射”,这里的后方友军,当就是“伍束符”、服从命令的“穨、秙”等士兵,这批士兵在作战中因为服从调令而没有伤亡,在审判“得、文..绾”几人的时候被拉出来对比。而“得”等人应当是没有参加此次反击的。

另外,反击的战斗细节,笔者这里进行一些小小的推测,以飨读者。

首先,里耶秦简中记载的迁陵县武库中,武器有两种:弩和戟。说明此两类兵器是秦代地方军的常用装备,此战秦军的远射兵器,可能也是以弩为主(不排除后方士兵装备弓的可能性),至于弩兵的装备,里耶秦简曾提到一个追捕逃兵的案例,其中案犯缭携带着“具弩二...钜剑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秦军弩兵的装备。

另外,近来新公布的兵马俑一号坑发掘成果中,也有携弩配长剑的士兵形象(见下图)。

士兵作战败逃多少步,都要记录在案?出土竹简藏着多少秦军秘密

▲图源网络

发掘领队申茂盛先生提到他们认为这种剑是秦军士卒标配,即每个士卒都会佩戴(笔者以为这个观点略微武断,尚可商榷)。再结合后半段战斗双方的距离,从逃出四十六步的绾等距离战死者百步远来看,㺒等人距离战场大概在六十余步的距离,而反寇追击,㺒等重新列队需要时间,则等到架弩,双方相距可能就不到五十步的距离,约今六七十余米的距离。

在这个距离上,秦军一轮弩箭齐射带来的杀伤将是非常可观的。而追击叛军的人数少的情况下突然遭遇一轮强有力的投射火力打击,必将产生巨大伤亡,后方战力较差的叛军也可能因此而士气大减,发生溃逃,撤入后方的营寨中。

士兵作战败逃多少步,都要记录在案?出土竹简藏着多少秦军秘密

▲秦军弩箭齐射/图源《大秦赋》

秦军在射完一轮箭矢后,可能立刻拔剑发起反冲锋,一举击败追击的叛军。而随着战力最强的一部叛军被消灭,叛军的最终结果可想而知。从简文中“诊、丈、问”一段,可推知秦廷后来对战斗现场进行了现场复核,显然是控制了战场,则最终秦军是成功攻下了叛军营寨。

最后,再复盘一下后半段战斗:叛军击败忌所部先锋部队后,少部分叛军希望抓住机会乘胜追击,一举击溃秦军。但溃逃秦军在后方秦军的威慑下,重新稳住战线,并重整阵型,与友军一同作战。通过弓弩齐射的手段击溃来追叛军,并最终进一步攻下叛军营寨。可参考下方作战示意图:

士兵作战败逃多少步,都要记录在案?出土竹简藏着多少秦军秘密

士兵作战败逃多少步,都要记录在案?出土竹简藏着多少秦军秘密

以上,就是关于此战的全局。由于简文缺失、脱漏的问题,笔者不能保证是完全符合实际的复原,或有不当处,还望读者斧正。

《岳麓书院藏秦简 1-3 释文修订本》简文:

廿六年九月己卯朔〼【得、】文、芻、慶、綰【㺒等曰:與】反寇戰,去環(還)走可卌六步。……

穨、秙。穨、秙等伍束符,卒毋(無)死傷者。

【㺒等曰:……畏】耎,輿偕環(還)走可十【二步。】敢獨前,誠畏耎而輿偕環(還)走可十二步。反寇來追者少,皆(偕)止,陳(?),射反寇,反寇敗入笿中。辠。毋(無)解。

●診、丈、問:得等環(還)走卌六步,等十二步。術廣十二步,垣高丈。忌等死時,得、綰等去之遠者百步。它如辤(辭)。

●鞠之:得、文、芻、慶、綰等與反寇戰,不伍束符,忌以射死,卒喜等……短兵死。畏耎,去環(還)走卌六步。逢包〼□□□□……〼【㺒等……】□不敢獨前,畏耎,與偕環(還)走十二步。反寇來追者少,皆(偕)止,陳(?),共(?)射(?)〼〼穨、秙等〼〼□毄(系)。它縣論。

〼〼□臣信(?)請:取得(?)〼皆致灋(法)焉∟。有(又)取卒畏耎冣(最)先去、先者次(?)十二人,完以爲城旦、鬼薪。有(又)取其次(?)十四人,耐以為隸臣。其餘皆奪爵以為士五(伍),其故上造以上,有(又)令戍四歲,公士六歲,公卒以下八歲。□眛死請。●制曰:可。

参考资料:

陈松长著. 岳麓书院藏秦简 1-3 释文修订本.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8.05.

張伯元.嶽麓秦簡(三)字詞考釋三則[J].出土文献研究,2015,(第0期).

张寒.由“绾等畏耎还走案”探析秦汉畏愞逗留罪[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第4期).

李章星.《嶽麓簡(叁)》“綰等畏耎還走案”與“五十步笑百步”新解[J].简帛研究,2020,(第1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黎子堂,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