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城池史——上海 崇明篇

导语:中国城池史——上海 崇明篇

崇明县(区)的历史与崇明岛的历史息息相关,崇明岛是多个沙洲聚合而成,其最早大致出现于隋末唐初,唐武德年间,长江口积涨出东、西(西沙又称顾俊沙)二沙洲,沙洲之上渐渐形成沙田地,武则天神龙年间,始有渔民定居西沙。

中国城池史——上海 崇明篇

清初以前崇明主要沙洲示意图

五代十国时期,杨吴与吴越在长江口一带争战,杨吴静海都镇遏使姚彦洪于杨吴天祚三年在西沙设立崇明镇,此为崇明建置之始。杨吴之后地属南唐。

中国城池史——上海 崇明篇

唐代东、西二沙洲

后周显德五年,后周尽收南唐江北土地,废除崇明镇建置。

北宋初,恢复崇明镇建置,隶属通州海门县。朝廷流放犯人于崇明沙洲从事煎盐生产。

中国城池史——上海 崇明篇

明清崇明县城(长沙城)大致范围示意

天圣三年,东沙的西北新涨出姚刘沙,并与东沙接壤。建中靖国元年,姚刘沙西北隔水50里处又涨出三沙。

南宋嘉定十五年,于姚刘沙设置天赐盐场,抽征盐税,隶属通州海门县,由淮东制置司统领。

中国城池史——上海 崇明篇

30年代初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崇明县城(长沙城)

元初隶属两淮都转运盐使。至元十二年,因户口繁荣,命横州知州薛文虎前来镇抚,十四年,升崇明镇为州,隶属扬州路。首任崇明知州薛文虎在姚刘沙天赐盐场场署旧址建立州城,为土城;改崇明镇为西沙巡检司。

中国城池史——上海 崇明篇

1932年日本间谍测绘崇明县城图(长沙城)

元至正十二年,州城坍没,于旧州城北十五里处重建土城,俗称东沙城,城周九里。同年海盗方国珍来犯,被击退。十七年,崇明知州归附朱元璋起义军。朱元璋赐字“东海瀛洲”,自此崇明亦称瀛洲。

中国城池史——上海 崇明篇

明代崇明各沙洲已颇具规模,但仍未形成大岛

明洪武二年,由于江流变化,崇明大片盐田坍没,于是降州为县,仍隶扬州路,属通州。洪武八年,因远离扬州,改隶苏州府。永乐十八年,东沙城坍没。知县高居正、指挥江麟在已坍没东沙城北十里的秦家符重建城池,次年建成,规模如旧。周围9里30步,城濠宽11步。有陆门4座:东门宁洋、西门承恩、南门迎薰、北门安顺,在迎薰门东边还有一座水门。宣德初年,土墙被包上城砖。

中国城池史——上海 崇明篇

清代中期木板地图上的崇明长沙城

正统八年,城墙被加高,增设四门城楼和四隅角楼。弘治十年,兼隶于太仓州,不久城西南坍入海中,船舶停靠在护城河里。正德十二年,知县梁景行加高西南土城达一丈多以捍御海潮。嘉靖八年县城再次坍没,县治西迁至三沙马家浜,再次筑起一座马家浜土城。嘉靖二十九年,受江水冲刷影响,县城再度危机,于是又迁治于三沙西南平洋沙重新筑土城。嘉靖三十三年,受倭寇袭扰,以砖包城。

中国城池史——上海 崇明篇

1937年日军占据下的崇明南门(崇安门)

万历十一年起,崇明县城再度迁址,新城取址长沙,故而俗称长沙城。城周四里,高二丈。设陆城门五座,东门乐平,南门迎薰,西门庆成,北门拱辰,东南门朝阳。

清初,郑成功与清军于崇明多有战事。康熙十四年整修城门并易名,五门分别改名为东门春晖、南门崇安、西门镇海、北门武定、东南门百胜。

中国城池史——上海 崇明篇

1937年日军占据下的崇明东门(春晖门)

清雍正二年,崇明县专隶于直隶太仓州。近代改设崇明区,隶属上海。

中国城池史——上海 崇明篇

崇明东门(春晖门)

由崇明岛的形成本就是历代涨出的沙洲聚合而成,而这些沙洲在聚合之前的历史上建置归属不一,故而崇明岛与今崇明区并不完全相等,例如岛北少片属江苏南通的地方,原为海门、启东所属的永隆沙与兴隆沙,后因为围垦才与崇明岛相连。

中国城池史——上海 崇明篇

1944年崇明岛与崇明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