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累计进尺突破2000米 海螺沟景区道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加速“生长”
导语:隧道累计进尺突破2000米 海螺沟景区道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加速“生长”
李兰可 刘涛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去年9月,四川甘孜泸定发生6.8级地震,受地震影响,通往海螺沟景区的道路山体多处高位垮塌,方量巨大,道路损毁严重。地震发生后,四川路桥交建集团抢险队第一时间挺进“震中”实施救援,负责景区道路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4月24日,记者从海螺沟景区道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部获悉,项目的主要控制性工程包含4隧2桥即青岗坪隧道、共和1号隧道、共和2号隧道、兰花寨隧道及嘠木沟大桥、向阳坡大桥。目前,全线隧道进尺累计已突破2000米,平均每日掘进能达26-30米,预计今年10月基本建成通车。
地震发生后,因山体垮塌形成的“绝壁公路”。
全长约29千米
1300余名工人5A景区内“修路”
海螺沟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从景区入口处大门往下,几个月前,这条沿山而建的公路,被地震造成的塌方体掩埋,成为“绝壁”公路。
如今,这里已经面貌一新。记者在现场见到,整条“绝壁”公路的边坡处置基本完成,目前仍被绿网覆盖,绿网下大约50%的面积已经复绿。
“震后,这里的边坡整体土质松散,稳定性很差,所以我们采用了钢花管注浆加固的处置方式,既能提高岩体强度,也能起到抗滑支挡的作用,能更有效地提高边坡的安全稳定系数。一个月前我们已经喷过一次种植土,前天又补喷了一次,目前整体长势良好。”手指向前方,海螺沟项目负责人刘霖超介绍说。
目前,“绝壁”公路边坡处置基本完成。
据悉,地震发生后,四川路桥交建集团承接了道路灾后抢通保通、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该项目全线起于泸定县磨西镇海螺沟景区大门,经绝壁公路下磨西台地后,利用青岗坪大桥跨河,沿既有道路布线,由北向南至贡嘎神汤后,再由东向西沿景区专用通道老路布线,止于三号营地,全长约29.092千米。
走进道路灾后重建工程现场,刚过青岗坪大桥,不远处的山体上,震后垮塌痕迹仍然处处可见,边坡防护网一层又一层,上面布满落石。山下,全长563米的青岗坪隧道,已经掘进482.8米,预计将于5月初实现贯通。
再往前行,道路沿线的施工人员随处可见,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挖掘机、吊车等车辆正紧张作业中。
“工期仅一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刘霖超提到,针对震后道路损毁情况,并结合现已探明的各类地灾的分布情况和危害等级,海螺沟项目部新设隧道绕开大型崩塌、滑坡等地灾点,新建桥梁跨越泥石流沟、冲沟地灾点,以保障重建后的道路通行安全。目前,项目部有参建人员约1300余人,投入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混凝土罐车等大型机械设备200余台。
灾后重建并非简单的恢复,而是提升性重建。除去4隧2桥控制性工程,该项目还要针对原有道路进行加宽处置,加宽后,具备条件路段参照三级公路30km/h技术标准,路基宽度7.5米;特殊困难路段参照四级公路20km/h技术标准,路基宽度6.5米。
建设中的青岗坪隧道。
灾后重建与环保“两手抓”
全线预计今年10月通车
全长29千米的道路,重建却仅仅只有1年时间,刘霖超向记者揭示了项目背后的难点。
“主要有四大难点。”刘霖超首先提到海螺沟特殊的地质条件,这里地处鲜水河断裂带,项目范围内存在多条断裂和分支断裂,岩性极其破碎,部分路段位于山高、峡谷、陡坡、绝壁地带,地震造成多段道路出现连续分布的高位滑坡和崩塌,通行危险性极高、灾后重建难度极大。据统计,全线现有各级统计灾害点共计56处,其中高风险7处,中风险18处,低风险31处,包括:滑坡、崩塌、路基震害、潜在泥石流,主要分布于线路起点至一号营地。
针对震后道路损毁情况并结合现已探明的各类地灾的分布情况和危害等级,海螺沟项目新设4条隧道对大型崩塌、滑坡等地灾进行绕避,新建桥梁13座对崩塌、滑坡等地灾进行跨越,以保障重建后的道路通行安全。
同时,海螺沟景区地处“9.5”泸定地震震中,穿越鲜水河断裂带,地质灾害频发,气候条件恶劣。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后至今,已有记录的3级以上余震27次,其中最高余震等级出现在2023年1月26日,等级达到5.6级。同时,海螺沟气候也多变,一天之中四季交替,常面临大雪、冰冻、大风、大雾、暴晒、暴雨等极端气候,其雪季长达5个月,到3月底山上依旧冰雪覆盖。
工人在雪中进行边坡处置。
施工难点之一还有景区道路狭窄,施工作业面狭窄,材料运输困难。原道路路基宽度仅5.5-6.5米,施工作业点多面广,且日均材料运输量达5000吨,大型罐车、货车往来不绝,极易形成拥堵。
此外,作为国家5A级景区,海螺沟景区的道路灾后重建,环境保护同样至关重要。
刘霖超表示,为实现与环保两手抓,沿线所有隧道都采用“零开挖”方式进洞,将涌水、污水分流后进行处理并循环利用,洞渣也实现加工再利用,尽可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减少施工现场扬尘,项目部还严格控制车速,在拌合站、隧道等固定区域设置喷淋设施进行降尘,设置环保专班对沿线道路进行清扫,同时配备了10台洒水车,在沿线设置多处取水点,保证及时取水洒水,减少扬尘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重建路线还为景区内的珍稀树木“让路”,在省林科院、林勘院专家指导下,避开珍稀树木设计路线,并对红豆杉、连香树、康定木兰等濒危植物进行了专门保护。而针对在设计征地红线内普通树木如白皮松、桦树、云杉、冷杉等,则将直径在30厘米以上的大树进行移栽,数量达200余棵,其中有2棵大树的直径在1米以上。
据悉,海螺沟景区道路灾后重建项目计划于今年10月基本建设通车,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推动甘孜州受“9.5”泸定地震影响地区灾后经济恢复与发展,对促进海螺沟景区旅游环线的建设,提升区域的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