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万古良相”李德裕,又名李崖州,后人只懂黎语不懂汉语

导语:

1889年,晚清重臣、两广总督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临走时特别交代属官,务必找到居于海南岛的李德裕后人,启用为官。当属官找到李德裕后人时,发现他们只会讲黎语不会讲汉语,与他们交流,要翻译两遍才能明白意思。当属官向李德裕后人说明寻找他们的原因后,李德裕后人表示不愿给朝廷增添麻烦,谢绝了张总督的好意,没有出仕。

为什么张之洞执意要照顾李德裕后人?又为什么李德裕后人最终没有接受荫庇?这要从久远的晚唐说起。

“万古良相”李德裕,又名李崖州,后人只懂黎语不懂汉语

晚清重臣张之洞

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历经八朝,辅佐四任皇帝,出为良相,入为贤臣。晚唐名相李德裕的一生,跌宕起伏,有高光也有悲情。生于世家,死于贬所。

他是晚唐著名的“会昌中兴”执宰,出生于赵郡李氏世家,一门三代皆为相祖父官至御史大夫,父亲两度拜相,自己于文宗及武宗时期也两度出任宰相。如他自己所说:”文帝宠深陪雏尾,武皇恩重宴龙津。“在唐武宗朝,他和武宗君臣合作,励精图治,东定泽潞、北斥回鹘、变科场、灭佛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雷厉风行,每一件事都犹如暮霭中的闪电惊雷,重新迸发出大唐气度,将晚唐带入一个几近统一的中央集权时代,再现和平、安宁、繁庶之景象。李德裕因为功勋卓著而兼守太尉,进爵卫国公,权倾一时。李商隐赞他为“万古良相”,梁启超甚赞他是中国历史上的六个中兴良相之一,与管仲、商鞅、诸葛亮、张居正、王安石齐名。

然而,就是这样一代良臣,却在唐武宗死后,唐宣宗即位的第二天即被贬出朝廷,最后凄凉死于贬所崖州(今海口琼山)。他为李唐王朝续命百年,但也改变不了李唐王朝走向灭亡的命数,寿终正寝,被节度使朱温取代,从历史上消失。

李德裕曾拖家带口100多号人来到海南,他死后,他的后人渐渐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甚至黎化。1000多年后,琼州归到张之洞的管辖之下,张之洞执意要在李德裕后人身上寄托报贤情怀,无奈时过境迁,历史名臣的后人,已经看淡政治,“泯然众人”矣!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一去千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这首《流崖州至鬼门关作》,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杨炎被贬崖州崖州途中,在经过广西鬼门关时所写,杨炎还未到达崖州,就在途中被赐死。

“万古良相”李德裕,又名李崖州,后人只懂黎语不懂汉语

海南琼山古城楼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不复过去万邦来朝的辉煌,但是也先后有过三次中兴:一次是唐宪宗主导的“元和中兴”,一次是唐武宗主导的“会昌中兴”,一次是唐宣宗主导的“大中之治”。后两次的中兴紧紧相连,可为何还是不能挽救唐王朝的命运?甚至有人说:“唐之亡,亡于宣宗。”这又作何解释?其实就是会昌中兴是大中之治的基础,唐宣宗的功绩主要在彻底剿灭回鹘的国防方面,而在诸如藩镇、宦官、佛教等方面,均又回头,所以在宣宗之后,会昌中兴的局面再也没有延续下去。

“牛李党争”这个典故,是所有中学生在学习李商隐作品时都要了解的时代背景。牛李党争将夹在中间不被双方任用的李商隐逼成了情圣:“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将心许李派而被牛派赏识的杜牧逼成了浪荡子:“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牛李党争,一派以牛僧孺为党魁,属于科举士人派,一派以李德裕为党魁,属于世袭官爵派,这两派的斗争长达40年之久,横跨宣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几朝,起于宪宗朝,结束于宣宗朝。

史书上记载,唐宣宗即位时在朝堂上见到李德裕都会发抖,非常忌惮威望极高的李德裕,第二天,这位天子就下达了贬谪令,先贬李德裕到荆州当刺史,后牛派的白敏中、令狐绹等继续诽谤李德裕,使他再贬潮州,到了潮州还没安置下来,贬令又到,再贬崖州担任参军尸户。他于大中四年3月到达崖州,年底去世,功成北伐,魂断南溟,终年63岁。

李德裕刚到崖州时,曾登上望阙山瞭望北方,思乡之愁、家国情怀流注笔端,写成如下诗作:

登崖州城作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万古良相”李德裕,又名李崖州,后人只懂黎语不懂汉语

海南五公祠内的李德裕雕像

后记:张之洞建五公祠

“万古良相”李德裕,又名李崖州,后人只懂黎语不懂汉语

1884——1889年间,晚清重臣张之洞责任雷琼道台朱采在原苏公祠的基础上增建”海南第一楼“,用于凭吊海南的五位主张北伐的爱国之贬臣,他们是晚唐的李德裕,南宋的赵鼎、李纲、李光和胡铨,为他们五位都树立了雕像,门上主联为:”五公英雄气,千古海南潮。”楼内柱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亦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万古良相”李德裕,又名李崖州,后人只懂黎语不懂汉语

自此,五公祠承载着溟海人文,为海南注入了血气、勇气、英雄气,壮怀激烈、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