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导语:

书名|《觉醒时刻》

作者|陈独秀 蔡元培 李大钊 等

评价|⭐⭐⭐⭐⭐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社会风雨飘摇,正是各种思潮激荡之时,也是许多中国人之觉醒时刻。其中,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们以铁肩担起唤醒铁屋中沉睡之人的重任,以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为枪击碎腐朽落后的旧文化。他们是时代的先知先觉者,完美诠释着大钊先生曾写下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以前只是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和内容,却从未深究过其中每个人的思想和观点,颇为可惜。这本书收录了16位身处时代漩涡之中的觉醒者们的数十篇文章,字字珠玑,传达着他们的思想,正弥补了我的遗憾。

很明显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中的各位同侪的想法有激进和温和之分。陈独秀首先在《敬告青年》中申明“新青年”所应有的六大特征,开宗明义,向社会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随后,他在《文学革命论》中炮轰孔夫子,批判韩退之,对“文以载道”之论嗤之以鼻,极力排斥古典文学。然而,李大钊在《新的!旧的!》一文中盼望新青年创造新生活来包容覆载残废颓败的老人们,温和地主张对旧事物要感化包容。对此,钱玄同毫不客气,在文末附记反驳,要将旧事物彻底消灭,最后还直言“守常先生!你道我这话对不对!”。这一句生活化和充满个人情绪的话语,让我恍惚间觉得这些前辈们从书中活了,他们拌嘴争论,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稍显温和,阐释说明了新道德和旧道德的关系,让我对此有了新的认知。新道德不完全是对旧道德的彻底颠覆,而是补充扩大,“因为新文化运动是主张教人把爱情扩充,不主张教人把爱情缩小”。文末以精妙的比喻辛辣讽刺了想要限制束缚住新文化运动的军阀和政客们,“他们的争夺是狗的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我们只应该拿人的运动来轰散那狗的运动,不应该抛弃我们人的运动去加入他们狗的运动”,鞭辟入里。

刘半农《“作揖主义”》一文认为对反对者不必多费口舌,只管作揖应是,“我仍旧做我的我;要办事,还是办我的事,要有主张,还仍旧是我的主张。这不过忙了两只手,比用尽了心思脑力、唇焦舌敝的同他辩驳,不省事得许多么?”这一段简直就是网上冲浪宝典啊。如今网络平台戾气越来越重,一不小心就会引起大战,我只管作揖应是,和压根不认识的人置气,完全没必要也不值得。

蔡元培为中国教育作出巨大贡献,开“学术”“自由”之风,积极推进美学教育。鲁迅的《狂人日记》不管几次读来,都只觉脊背生寒。傅斯年、赵世炎、邓中夏等当时年岁本就为青年,以青年视角发出时代的呼号。其他先生的文章也都让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往往埋藏在了史书上寥寥几笔之中,而这一篇篇承载了他们思想与道义的文章,使他们从故纸堆中生动了起来。

每读一篇都仿佛与他们畅谈一次。心潮澎湃,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