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1959年,陈璧君去世,遗书中告诫儿女:勿忘国家的恩情

导语:

1959年5月,原“汪伪第一夫人”陈璧君病危入院,虽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她的病情仍然迅速恶化,自知时日无多的陈璧君,在生命即将进入倒计时之际,决定提笔给子女写一封遗书,告诫身在海外的子女们,一定要记得国家的恩情。

陈璧君临终前的这一举动十分反常,这个拒不认罪、拒绝特赦的“头号女汉奸”,为何会这样做?

陈璧君的父母都是广东人,他们年轻时为了讨生活,不得已离开家乡闯荡南洋。后来,夫妻俩在马来西亚安家落户,通过经营橡胶园赚到了第一桶金,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富商。出生于巨富之家的陈璧君,自幼就过着锦衣玉食的大小姐生活。

1906年,陈璧君从华侨小学毕业后,进入璧如女校读书。同年,中山先生在当地创建了同盟会分会。当时,年仅15岁的陈璧君,积极参与同盟会的活动,后来成为了该组织中最小的成员。

1959年,陈璧君去世,遗书中告诫儿女:勿忘国家的恩情

两年后,陈璧君结识了大自己8岁的汪精卫,至此开启了一段长达几十年的孽缘。熟知汪精卫夫妇的大汉奸陈公博,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不是陈璧君吹枕边风,汪先生未必能成事,但也不至于败事。”

可见,陈璧君并非单纯的依附于汪精卫,她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作为汪精卫的“智囊”,陈璧君在汪精卫走上汉奸之路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二人狼狈为奸,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汪精卫曾是中山先生最信任的助手之一,在那段时间里,他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抨击清政府的文章,并积极宣传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革命主张,深得中山先生的器重。

为了进一步实现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汪精卫曾于辛亥革命前一年以身犯险,刺杀清朝最后一任摄政王载沣。即使最终的结局功败垂成,汪精卫本人也被判处终身监禁,但他在狱中却表现出了一位革命者视死如归的气魄。

1959年,陈璧君去世,遗书中告诫儿女:勿忘国家的恩情

中山先生临终前,指定汪精卫做自己的接班人,不过这也为内部分裂埋下了伏笔。后来,蒋介石通过一系列操作夺取总裁大位,汪精卫大权旁落之后,陈璧君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她为了让汪精卫东山再起,没少出馊主意,甚至不顾国家大义走上了汉奸之路。

不断被边缘化的汪精卫,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后,为了能重新执掌大权,居然提出了令人发指的“战必大败”的卖国言论。在此期间,陈璧君坚决支持丈夫的言论,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很多“求和派”坚定的站在了汪精卫一方,这也为“汪伪政权”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1940年,汪精卫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建立了臭名昭著的“汪伪政权”,而陈璧君则充当了他的“亲日特使”。每当汪精卫举棋不定之时,陈璧君都会以夺回大权为借口鼓动汪精卫,致使汪精卫不断答应日本人提出的各种条件和要求,在汉奸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可以说汪精卫的很多错误决定,都有陈璧君在身边煽风点火。夫妻二人沆瀣一气,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日本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成为了人人唾骂的千古罪人。

1959年,陈璧君去世,遗书中告诫儿女:勿忘国家的恩情

1944年,作恶多端的汪精卫病死于日本名古屋,为他臭名昭著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句号。抗战胜利半个月后,陈璧君、褚民谊等汉奸被押送至南京,本以为必死无疑的陈璧君,后来又被押解至苏州,开启了囚徒生涯。

后来,陈璧君被以汉奸罪提出检控,最终被定下了五大罪状。上海解放之后,陈璧君一直被关押在提篮桥监狱。身在狱中的陈璧君依然死性不改,但后来经过多年的改造,她的内心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陈璧君和汪精卫共育有六个子女,除了夭折了一个孩子之外,其余5人均在海外生活。其中,长子汪文婴和长女汪文惺定居在美国,次女汪文彬一直在印尼生活,而三女儿汪文恂和次子汪文悌,则生活在香港地区。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陈璧君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许早已幡然醒悟,所以才会在遗书中告诫子女勿忘国家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