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帝王的埋骨地,却被考古专家认定无考古价值,如今沦落成农田
导语: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出现过数不清的帝王将相。正因如此,中华大地上这些名人的墓葬也值得人们参观瞻仰。比如霍去病的墓葬,据说汉武帝在霍去病去世后,仍然念着霍去病的功劳,经过霍去病的墓葬时,都要下马步行前去纪念他。
而帝王的墓葬更为珍贵,因为里面很可能有数不清的金银财宝还有具有丰富研究价值的历史文物。因此,帝王墓葬在国内考古领域是最为重视的。
然而,中原大地上却有一个帝王墓葬群,考古学家认为它并没有发掘的价值,如今荒凉不堪,变为了庄稼地。
而这一个墓葬群就是北宋皇帝墓葬群,北宋的九位皇帝除了宋钦宗和宋徽宗之外,都葬在了这里。按理说这片区域应当具有丰富的考古价值,那么为什么专家认为它并没有发掘价值呢?
七帝八陵北宋皇帝墓葬群位于当今的河南巩义市,在1982年成为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位。那么,定都在开封的北宋为什么将墓葬定在了巩义市,这其中是有一个故事在里面的。
在开宝九年,建立王朝的赵匡胤来到了西京洛阳,举办祭祀,封赏功臣。来到河南之后,赵匡胤想起了当年和父亲在此处生活的点点滴滴,并且又想起了自己最初的结发妻子贺氏,而他的父亲和妻子都葬在永安陵。
于是赵匡胤痛哭流涕,而闻者无不潸然泪下。然后赵匡胤登上高台,向西北拉弓射箭,然后指向箭落下的地方,赵匡胤指着那块地说,我死了之后应当葬在那里。
“既而登阙台,西北向发鸣镝,指其所曰:“我后当葬此。”而这句话决定了巩县成为了宋朝皇帝的墓葬所在地。
事实上,对于赵匡胤为什么想要葬在河南巩县,历史上多有争论。赵匡胤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不可能仅仅因为感情爆发而决定自己的墓葬选址。他之所以选择离开封较远的巩县应当有更深层的意义。
有学者分析说,赵匡胤一直有迁都洛阳的想法。他认为,开封虽然富庶,但是周围都是平原,无险可守。而洛阳则不同,有山川之险,漕运之利。
然而,群臣都反对,最后迁都的计划也就不了了之。因此,赵匡胤想要再葬在巩县,很可能是为迁都做准备。
不论原因如何,小小的巩县成为了赵宋七位皇帝以及赵匡胤父亲的陵墓所在地,这也是七帝八陵的由来。
屡遭劫掠陵墓选址完成之后,赵匡胤要求在他在位的时候不能动土开工,消耗民力。需要等到他驾崩之后方可动工。
北宋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朝代,但是开国的皇帝赵匡胤一直保留着节约俭朴的好习惯。他之所以要求等他驾崩之后再修建陵墓,就是不想使陵墓太过奢靡。
因此,赵宋皇帝的陵墓都按照赵匡胤的风格,力求简朴,陪葬品不多。不仅如此,宋陵还包括了宋代许多名臣名相的墓葬。
比如大名鼎鼎的“寇老西”寇准,还有“包青天”包拯,还有许多陪葬的后宫妃子,大大小小300余座陵墓,都修建在了宋陵。
虽然宋陵规格力求简朴,然而还是免不了被盗墓毁坏的命运。末年,金人大举入侵,俘虏徽钦二帝。
并且扶植刘豫作傀儡皇帝,建立伪齐。而做了皇帝的刘豫就是第一个对宋陵进行大规模盗墓毁坏行动的人。为了获取埋葬的金银财宝,还有发泄对宋朝的怨恨,刘豫派兵进行了大规模盗掘。
然而,刘豫的盗掘并不是终点。金人完全控制中原之后,对宋朝历代皇帝的陵墓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洗劫和破坏。
到了元代,对于被自己征服的宋朝,元朝的统治者更加不留情面,将宋陵“尽犁为墟”。至此,宋陵完全的变成了废墟,失去了其历史考古价值。
如今命运宋陵被破坏后,明清两代都曾经对其进行修葺。朱元璋赶跑元人,建立明朝,自称为华夏正统。当然要对被元朝攻灭的宋朝进行尊崇,以此来获得统治的合法性。
因此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就下令对其进行修复。而后来的清朝,也有皇帝让当地的民户对其进行保护看管。
而在1918年,日本的考古队也曾经来到过宋陵进行勘察。近代的战乱和分裂又使得宋陵回到了无人看管的状态,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对宋陵再次进行盗掘活动。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宋陵的状况十分不容乐观。庄稼已经铺满了曾经的陵墓,原来的砖块被黄土所覆盖。只有庄稼地里的几尊石像似乎在诉说着当年赵宋的盛世繁华。
不过,最近十年,破败的宋陵似乎有了转机。宋陵虽然破败不堪,但仍然入选成为了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和修复对象。
并且随着地方文化建设项目的展开,自2013年开始,巩义市政府对宋陵的修复工作进行投资,并且重新对陵墓进行绿化铺装。虽然文物古迹被破坏了,但是并不妨碍今人对其进行修复利用。
因此,宋陵在2022年成为了考古遗址建设公园,对宋陵进行彻底的改造,使其能够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特色景区。
结语:曾经辉煌一时的赵宋王朝,如今只剩下破败的陵墓供人观赏。然而,历史要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据说当年元人挖掘宋陵时,将宋代皇帝曝尸郊外,无人收殓。
岁月变换,沧海桑田,在麦田之中的孤独的石像,见证了数不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