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拜占庭与佩切涅格人的冲突与和平
导语:
9世纪晚期到11世纪初期,拜占庭和佩切涅格人维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随着拜占庭皇帝瓦西里二世摧毁保加利亚王国,拜占庭和佩切涅格人之间的缓冲地带不复存在。
早在1017年一支佩切涅格人的部落曾南下多瑙河劫掠拜占庭,当时瓦西里二世正集中兵力进攻保加利亚,派遣伊比利亚人特佐兹西乌斯到锡利斯特拉与他们谈判。
11世纪20年代末期气候发生重大变化,东欧和巴尔干迎来了史上最严寒的一个时期。
这种恶劣的天气使得多瑙河结了厚厚的冰,足够承受这些游牧民族骑马穿过进入拜占庭境内。
而1025年12月瓦西里去世,一代杰出军事指挥者谢幕。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辉煌时代的结束。
拜占庭的以夷制夷政策11世纪中期因为与乌古斯人等民族的战争,佩切涅格人占有的区域大大缩小仅控制第聂伯河和多瑙河之间的地区,它划分为13个部落。
科根统治的部落联盟由2个先前未有记载的部落贝勒曼尼部和帕古曼尼部组成,近2万臣民这一数字较为合理;但提拉克领导的联盟由11个部落构成,将近80万人口,这一数字显然存在夸张的成分,引起学者们的质疑。
科根在与老汗王提拉克的内斗中以失败告终,率部逃到锡里斯特拉附近,向拜占庭政府寻求庇护。此军区的将军米哈伊尔友好地接待了他,并上达天庭,之后安排科根前往首都。
君士坦丁九世热情招待了科根,同意他率部生活在帝国境内,赐予其贵族官职及居住之地并派遣他们守护多瑙河边境上的三座要塞(三所要塞的具体位置仍不得知)。
佩切涅格人开始承担防卫帝国边疆的义务,抵抗仍留在多瑙河另一边的同胞以及罗斯大公的入侵。
当时迫于东面乌古斯人部落的压力以及大量牲畜被冻死的困境,提拉克部不得不放弃了多瑙河北部生活地区,入侵拜占庭的帕里斯特隆地区,给拜占庭多处造成恐惧和破坏。
不久一场瘟疫袭击了提拉克部落,致使其战斗力下降,拜占庭趁此良机联合科根部打败提拉克。
面对这些新的归降者,科根主张屠杀他们,但君士坦丁九世不同意,认为他们是相对人烟稀少的巴尔干地区的拓殖者,将他们安置在尼斯到萨尔底迦的主要道路附近,而提拉克也被赐予贵族职位。
1048年拜占庭东部边疆遭到塞尔柱突厥人的入侵,君士坦丁九世认为佩切涅人骑射精湛且战斗力强悍,与塞尔柱人不相上下,命令在佩切涅格人中征15000名士兵,由他们的首领即苏尔图恩,塞尔特,卡拉曼和卡塔莱姆带往前线阻挡塞尔柱人,并受贵族君士坦丁监军。
他们在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后很快发动了军事叛乱,一番考量之后决定返回巴尔干半岛,越过巴尔干山并在保加利亚王国旧都普雷斯拉夫周边安定下来,这次抗命行动很快演变成为一场全面的叛乱。
1050年夏佩切涅格人穿过巴尔干山的隘口侵入色雷斯地区,并在亚德里安堡附近和拜占庭军队展开激战,但结果拜占庭全军覆没1051-1053年拜占庭与佩切涅格人在普雷斯拉夫持续爆发战争,但战况不利于拜占庭。
尽管拜占庭出动了重要的军事力量,由米哈伊尔·阿克卢索斯和杰出的战略家率领,其中两位战略家尼基弗鲁斯·博塔奈亚迪斯和罗曼努斯·戴奥根尼斯后来加冕成为皇帝。
而自始至终君士坦丁堡就有一波又一波的怒涛,市民认为拜占庭青年没有必要牺牲于与蛮族佩切涅格人的战争中。
1053年,君士坦丁九世迫于市民压力,不得不承认了佩切涅格人独立的事实,拜占庭政府与佩切涅格人签订一项为期30年的和约,以高昂的代价从佩切涅格人那购买和平,这些代价包括支付年贡和赐予贵族封号等其他方式。
这样佩切涅格人被允许生活在帝国巴尔干山脉和多瑙河下游之间的地区,但他们和多瑙河北部的其他佩切涅格人部落相互勾结共同洗劫拜占庭城镇和乡村,这成为未来几十年内拜占庭北部边疆动荡混乱的根源。
科穆宁王朝的对策1081年4月阿莱克修斯发动政变推翻了尼基弗鲁斯三世的统治,开创了科穆宁王朝。阿莱克修斯一世面对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各方向的边疆狼烟四起,帝国在巴尔干的权力遭到严重挑战,尤其是北方佩切涅格人频频洗劫拜占庭腹地色雷斯地区,如同悬挂在帝国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并于1090年达到最高点,他们的入侵也牵制了拜占庭在其他战线上的战争。
拜占庭和佩切涅格人接连爆发一系列冲突,双方互有胜负。但1090年佩切涅格人竟然到达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下。同时在东部皇帝面临着塞尔柱人危机,土麦那的突厥埃米尔扎查斯在安纳托利亚西海岸正
逐步加大扩张步伐,他是瓜分苏莱曼政治遗产的其中一位参与者。扎查斯派遣
密使潜入佩切涅格人驻扎营地,要求他们在来年春天以前占领加里波利,因为双方可以从那里保持直接不断的关系,并按照统一的计划行动。
扎查斯清楚地意识到对拜占庭的致命打击来自于海上舰队,企图从海上来封锁君士坦丁堡,切断它和外界各省的联络。
阿莱克修斯选择马里查河入河口处的艾诺斯港口作为关键点。如果拜占庭人可以掌控此处,他们就能切断扎查斯和佩切涅格人间任何有效的合作。
但一支近4万名的库曼人军队的接近改变了皇帝的策略,他们的到来并非是皇帝的授意,阿莱克修斯惧怕库曼人和佩切涅格人建立联盟,那么战争的结局对于拜占庭来讲将是显而易见的惨败。
拜占庭和佩切涅格人纷纷向库曼人派出使者争取他们的援助。库曼人怀疑佩切涅格人作出的承诺,因为此前他们便就战利品的划分而发生过战争,阿莱克修斯邀请库曼人的首领博尼阿克和图戈坎等参加宴会,赐予其大量珍贵礼品。
最终,库曼人同意加入皇帝的阵营,宣誓效忠并向皇帝交纳人质。库曼人请求先和佩切涅格人作战,两者爆发了连续三天较小规模的冲突。
1091年4月29日星期二,库曼人协助拜占庭军队在雷文农山脚下和佩切涅格人展开决战。佩切涅格人无法抵挡拜-库联军,他们以失败告终,退出了巴尔干半岛的政治舞台。
综观拜占庭和佩切涅格人的战与和,9-11 世纪初期双方之间尽管发生冲突, 佩切涅格人也担任过其他民族的雇佣兵,听从他国王公命令行事入侵拜占庭, 但双方的关系基本上以和平相处为主流,这与拜占庭帝国一贯执行的外交政策相关,即以金钱和丰富的礼品换得友好相处而非更大代价的开战。
40 年代末佩 切涅格人部落发生内讧,科根、提拉克先后率部涌入帝国境内,依附帝国生存, 佩切涅格人被编入拜占庭防卫多瑙河边界的军事体系中,然而不久他们发动了 反抗拜占庭的叛乱。
君士坦丁九世承认了佩切涅格人的独立地位,允许他们在 帕里斯特隆省区生活,并以年贡来换取暂时的和平相处。
70 年代后期佩切涅格 人趁着拜占庭混乱的局势谋取私利,两者间的战争不断升级,直到阿莱克修斯一世统治期间,他再也无法容忍佩切涅格人肆意劫掠,爆发了决定性的战役, 雷文农山之战使拜占庭在未来 30 年内免受佩切涅格人的侵扰。
1122 年,约翰二世彻底清除了拜占庭外交中的佩切涅格人因素。
参考文献:
陈志强《巴尔干古代史》,北京:中华书局,2007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