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门错误命名百年!城门遗址名张冠李戴!城墙曾建欧式城门!
导语:
极度网红城市光环下的南京玄武湖,寂寥得不如街巷烟火!
随着2019年南京成为我国唯一的联合国授予的文学之都称号的城市,作为十朝都会,历史文化符号上的错误与瑕疵,也更加必须纠正了。
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南京明城墙,原有十三个城门,其名称都具有美好寓意或者呼应山川形胜,具有深沉的历史厚重感。近现代亦有对原古城门的成功更名范例,如中山门、中华门等。但增建的城门,也有着错误的或者具有瑕疵的命名。
我们应当尊重历史文化的涵义,担当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不能将以讹传讹继续下去了。
1.玄武门:
清末为了配合南洋劝业会的举办,面向正东增建丰润门,民国时更名为玄武门,沿用至今已近百年。玄武乃北方之意,玄武门却是朝东。南洋劝业会是我国第一次举办世界博览会、玄武湖湖心洲上曾建有与明城墙同时代的明朝皇家之黄册库,因此可以充分挖掘该门与这些历史的渊源和文化的时空交织,重新命名该城门,不能给子孙后代传播错误的文化知识。
2.雨花门:
1936年为了便于市内小火车通行,增设雨花门。其实,雨花门与雨花台并不相邻,中间隔着外秦淮河与大报恩寺;与雨花台更近而且正对的是中华门,也不是雨花门。如今,雨花台烈士陵园作为红色文化符号在全国的影响力日增,与古城门实无相干。在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可以充分研究大报恩寺与城墙内老城南诸多传统文化元素,重新命名该门。
3.挹江门:
民国时期,也有对增建城门的成功命名与改名的范例:为方便中山码头与下关火车站的交通,1921年增建海陵门,后为迎接孙中山灵柩更名为挹江门,具有生动的文化意涵。抗战胜利后曾短暂地使用过凯旋门,最终还是敌不过挹江门这个名称的魅力。
4.民国时期增建的其它城门:为了方便交通,增建了1931年的中央门、1933年的武定门、1933年的汉中门、1934年的新民门,都是以当时的道路和桥梁命名的,命名缺乏足够的文化含量,也没什么大的问题。
但鲜为人知的是,汉中门与新民门却是按欧式牌楼式增建的城门,是不是超乎你的认知了?是不是有很强烈的滑稽感?你能想象出欧式牌楼与中国古老城墙相连的样子吗?这样的“洋为中用”真的合适吗?还好,汉中门被彻底拆除了、新民门两侧的古城墙也被拆除荡然无存了,否则我们真的还能欣赏到这样的奇观了。
图为新民门,仅存的欧式牌楼式城门。没有城墙的加持,你能看得出这是中国城墙上的城门?
5. 汉中门1958年拆除、中央门1957年拆除,只有20+年历史的城门名称,却作为地名保留,而没有使用与其毗邻的、具有600多年历史的石城门、神策门的名称。新建的汉中门距离古老的石城门有多近?汉中门就连着石城门的瓮城。真正的零距离吧。对600+年的历史文化遗迹的处理,就是这么简单、草率,还有蔑视(至少我看到了如此这般)!
不仅如此,1997年建设于石城门瓮城处的广场公园,被命名为“汉中门广场”,有关部门还立了石碑;碑记称“汉中门广场位于明代石城门瓮城处......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古迹......建造汉中门广场”,原来张冠李戴始于此。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南京人都会误以为汉中门就是现今留存的石城门遗址,地图上也还标示着“汉中门市民广场”(各位看客现在就可以去搜一下)。这是不是对几百年历史遗存认识的严重误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错误的榜样同样如此。
有碑为证
6.华严岗门:
2007年为了配合交通增建华严岗门,名称随即遭到众人反对:首先破坏了古城门2个字命名规范,三字城门名称非常突兀;其次,在华严岗门诞生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南京有个华严岗,该名的方向指向不明确,更没有历史的人文的自然景观等元素的沉淀。该门外不远处是秦淮河入江口,附近就有一个叫定淮门的古城门,寓意非常美好。该门应该更换一个更有文化元素的名称。但愿华严岗门成为一个最短命的南京古城门名称。
解放后,为了方便交通增建了1954年的解放门(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的集庆门、1996年的标营门、2008年的长干门,命名中规中矩。2001年还将曾于1928年更名为和平门的神策门,恢复了原名。可见,一个美好的名字,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若需转载或者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