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勇:成功不忘桑梓地 回报家乡显真情
导语:
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比起他的才华和成就,更令人尊敬之处在于他反哺家乡的情怀,无论飞得多高、走得多远,他不忘桑梓,以企业的发展带动乡亲们在致富路上前进,以实际行动反哺家乡助力乡村振兴。他就是镇原县新城镇创业成功人士、锦运泰企业集团(甘肃)总经理、镇原县第十届政协委员王建勇。
不同于单纯的商业经营,也不同于埋头象牙塔里的纯学术研究,王建勇是一位科技创业者,西北地区的第一批声屏障产品就是他带领团队研发生产出来的。
多年来,王建勇在他的实验室里度过了无数个白天和黑夜,以他扎实的专业功底亲自研究、做实验,主持发明相关专利60多项,在国内行业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并参与了陕鼓、国电、华能、中铁等多项大型噪声控制工程项目。王建勇说:“做企业就是要为老百姓做事情,一个企业家所创造的所有价值都是应该回归社会的,这是必须履行的责任。”
长期噪声污染对人的身体会造成较大伤害,可能引起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疾病,甚至让人患上精神疾病。锦运泰企业集团能够帮助客户从早期的产品研发设计,声环境规划评估、预测,建筑配套,设备安装等一系列有关声音振动方面,提供优质解决方案和全面产品配套,并且与国内知名大学、研究所、航天、汽车、家电、空调等设备生产以及政府机关等领域的客户深度合作,为无数客户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声学和振动难题。这些难题大到航空航天、轮船设备,小到民用住宅、空调变压器,以及建筑声学、声音评估、预测、模拟等。
找他解决噪声问题的有高级知识分子,有名人名家,也有弱势群体,他帮助解决的案例有上百个,人们有了需求,第一个就就会想到去找他的团队。同时他还在公司设立了十几万元的公益经费,专门用于帮助有需求的百姓解决噪音问题或者帮助其提供法律援助。
这些为人们解除噪音困扰的故事让王建勇颇有感触。他说:“对老百姓来说,只要是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音,都应该被消除掉,我们的企业将会沿着最初的创业愿景,把人类宁静事业好好做下去,惠及更多老百姓,让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加幸福和谐。”
在外创业的这些年,他无时无刻不想着能够有朝一日将企业扎根在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上,回报曾经哺育他的故土,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挣放心钱。
王建勇在他的一首诗歌里这样写道:“陇原上走出去的情感,在长安城里结缘。回到童年看夕阳的场畔,企图圆了少年的心愿。”这位从黄土高原农村走出去的企业家,滋润桑梓的情怀了然其中。昨日追逐梦想的少年,如今开始回乡投资。
今年2月,锦运泰声学装备制造基地在镇原县新城镇小岘村启动生产。该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镇原县装备制造业和“专精特新”产业“零”的突破,让镇原县工业经济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也使庆阳老区在乡村一级有了装备制造企业。
基地计划投资2.05亿元,现已完成一期投资1亿元。接到约6000万的意向订单,解决本村村民就业50多人,让村民在家门口变身产业工人。男性普通工人每月可收入可达五六千元以上。
“乡村振兴就是要在农村留住人来发展产业和工业经济。看着乡亲们每天高高兴兴地来厂里上班,我十分开心。”王建勇说,老百姓希望村子里有企业,家里老人也动员他回乡建办企业,让大家能够不背井离乡也能赚着钱,让耄耋老人有人照顾,幼小孩童有人看管!
去年他回乡看到废弃的砖厂长满了荒草,触动很大,就决心将声学装备制造基地落地在此,让这几十亩地变得生机勃勃,惠及附近乡亲们。
历时8个月,从与政府协商、签定租地合同到项目投产,王建勇以令人敬佩的魄力和速度,终于将自己创办的SIS声学模块生产线落地建设在家门口并启动生产了。
走进位于小岘村的锦运泰声学装备制造基地,高大的厂房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棚内机器飞速转动,传出轰轰隆隆的声音。几十名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工件折弯压型、冲孔、组装、喷涂,有条不紊,电焊作业区火星四溅……工人们充满干劲,充满希望,为了日子更好,他们愿意洒下汗水。
“我家里4口人,孩子上高中,老公残疾,80多岁的老人双目失明,我靠种地和养殖养活他们,从去年工厂开始建设的时候我就来这里打工,活不重,每个月3600元,大幅度提高了家里收入。每天上班8小时,中午还管一顿饭,晚上可以回家也可以选择住宿,住宿条件也很好。”村民李金凤感叹道,这位和她年纪相仿的老乡,真正为父老乡亲办了件大好事。
回报路远,砥砺前行。他说:“看到乡亲们在我建的工厂里上班的开心样儿,就是我现在最大的幸福。”
走过万水千山,迈过无数坎坷。他的内心是宁静的、质朴的,他认为自己从来都不是光鲜亮丽、人人艳羡的企业家,而是一路辛勤走来的家乡的游子,要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与乡亲们一起建设美丽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