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为什么周勃陈平杀了汉少帝和汉惠帝的其他儿子还能成为忠臣典范?

问: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为什么周勃陈平杀了汉少帝和汉惠帝的其他儿子还能成为忠臣典范?

答:

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为什么周勃陈平杀了汉少帝和汉惠帝的其他儿子还能成为忠臣典范?

公元前195年,大汉的开创者刘邦在长乐宫里病逝。当时年仅17岁的太子刘盈继位做了皇帝。刘盈是一个听妈妈话的好孩子。因此在当皇帝的几年时间里,刘盈基本上不怎么管事,大事小事都由吕后做主。

很不幸的是,刘盈当了七年皇帝后,也于公元前188年去世。没有了儿子刘盈,吕后就失去了应有的根基。所以吕后为了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就努力提拔她娘家人。因此吕台、吕产、吕禄及吕通都封了王。并且还掌管的兵权。

吕后这样做是维护了她自己的统治。但也给吕氏埋下了祸根。我们都知道,刘氏的江山是刘邦和功臣集团拼着命打下来的。打完江山后刘邦大肆分封功臣,让有才能立过大功的人得到自己应得的报酬。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大家都信服。

但现在吕后成了太后,掌握着权力,然后吕后的侄子,亲属等没有一点功劳都封王封侯,势必破坏了公平的规矩,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虽然吕家人身居高位,手握重兵,看起来威风凛凛。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吕后能控制住局面的前提下的,而吕后能控制住局面是因为她是刘邦的老婆。

吕后在,因为她在当家,所发布的命令就是有问题,大家也只能顺从。但吕后一死,吕家的所得都变得不合乎规矩。因此就要被拿掉。而吕家人不想被拿掉。矛盾就产生了。

所以在吕后死后,才有“诸吕之乱”,而功臣集团联合刘氏,一举铲除了吕氏。其中也包括吕后所立的少帝。

按常理说,功臣集团只要铲除吕氏,重新掌权即可,但为什么周勃等要杀掉少帝。这样的结果怎么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呢?我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1)吕后的掌权,本来就不是名正言顺。

历史上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纵然被很多人诟病,但最后都是无奈跟从。因为这个制度是让上天安排谁有继承权。出生的早是上天的意思。

为什么要这样讲呢,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开始起义反秦。因为天下人当时都受到秦朝严刑峻法欺压,因此很快起义之火遍布全国。陈胜吴广鼎盛时期派周文带领100万人去攻打大秦的都城咸阳。

陈胜起义时挂的名号是秦始皇的儿子扶苏的名号。但陈胜并不甘心,因为陈胜年少时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确非常励志,在这句话的鼓励下,陈胜在起义后勇敢的称王了。

陈胜称王前,曾经咨询过他的谋士。他的谋士建议他不要称王,而是寻找六国的王族的后裔,立这些王族后裔可以名正言顺一点。跟从的人也会多。

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为什么周勃陈平杀了汉少帝和汉惠帝的其他儿子还能成为忠臣典范?

陈胜心里非常不痛快,他想称王。因此他没有听从部下的意见,而是建立张楚政权,果断称王。但陈胜万万没想到,他是可以称王,但别人也可以称王。既然人人都可以称王,陈胜就不可能管住他的部下。他派出去打仗的将领,很快自己在外面也称王了。

因此皇帝的继承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完整的程序,谁都可以做皇帝的话,这个王朝很快就乱了。

刘盈作为刘邦的嫡长子,就是他再生性懦弱,也是大家心目中的法定继承人。众望所归。因此只要刘盈活着,他就是正儿八经的皇帝。没有人妄图去推翻他,因为他的程序合法。如果别人去推翻他,就是造反。

这就是刘盈一死,吕后马上临朝称制。派他的三个侄子掌握军权。因为这个时候,吕后执掌政权已经变得不是完全合法。吕后曾经杀了韩信,把彭越剁成肉泥。这也帮她震慑住了群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恐惧统治”。

所以说吕后在刘盈死后,虽然说也是掌握大权,但比起刘盈在世已经是少了很多合法的正当性。

2)吕后立的少帝不符合功臣集团的诉求。

吕后因为是刘邦的老婆,当丈夫去世后,吕后站出来管理这个国家,这是有一定的正当性的。虽然还是有人不怎么服气,但这时候有一定的手腕和管理能力,大家还是可以接受的。

当吕后的儿子刘盈去世后,吕后临朝称制,这时候靠的完全是吕后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勉强压制住那些心怀不满的人。这还是建立在吕后和功臣集团达成一定的妥协,这才有吕产,吕禄,吕台等三人统领南北禁军。靠武力来震慑群臣的不满。

在这个时候,吕雉立太子刘恭为帝。自己临朝称制,引起了刘氏宗族的很多人不满,吕后决定震慑一下刘氏家族的成员,因此她杀掉赵王刘友和梁王刘恢。

当时的右丞相王陵是一个个性很耿直的人,他坚决反对吕后封诸吕为王,坚持高祖与大臣的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吕雉一看王陵很难说服,因此就让他担任皇帝的太傅,夺了他的丞相职权。王陵只得告病回家。

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为什么周勃陈平杀了汉少帝和汉惠帝的其他儿子还能成为忠臣典范?

我们再说一下这个少帝刘恭。刘恭是汉惠帝的儿子,但不是嫡长子。因此吕后就想了一个办法。刘盈和皇后张嫣没有生孩子,但和别的嫔妃生的有儿子。吕后就杀掉刘恭的母亲,把刘恭放在张嫣那里养着,对外宣称是张嫣的孩子。

但随着刘恭慢慢长大,知道了他亲生母亲被杀的事情,因此刘恭非常不满,私下里对吕后就有怨言,长大后要报仇。因此吕后非常生气,就把刘恭废掉。改立刘盈的另一个儿子刘弘为皇帝。

从这里可以看出,吕后这时候立的皇帝完全没有什么章法,而是靠手中的权利,想怎么立就怎么立。完全没有规矩,也没有按皇位继承的顺序。想立谁完全看心情。因此立的皇帝不能让人信服。

也就是说,吕后这时候立的皇帝,被刘氏皇族和功臣集团都认为是吕家的代言人。在吕后死后,她立的皇帝也应该被废除杀掉。如果万一这个皇帝有翻身的机会,那么功臣集团就是造反派,肯定会遭到报复。

因此功臣集团和刘氏既然灭了吕氏一门,就不可能留下任何隐患。据说后来汉文帝刘恒的老婆也是吕氏的女儿,因此在刘恒继承皇位前,代王妃就神秘的病死了,不但代王妃,还有代王妃生的几个孩子也都病死了。

因此在吕后一死,不但吕家灭族,甚至吕后立的皇帝也被杀,代王妃和她的儿子们也神秘病死。这就是失败者的下场。

当吕后在立皇帝,封王的时候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时候,那么吕后死后他的对手也会采用同样的手段来做同样的事情。大家都不守规矩了。

3)评价历史的人,只看程序是不是合规矩。

刘盈死后,吕后临朝称制。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大肆分封娘家人。这是吕后的必然之路,因为不这样不足以保证政权的安全。但这样分封娘家人,也让刘氏皇族和功臣集团不满。

因为江山是刘邦和功臣集团打下来的。刘氏皇族才有封王的资格。功臣集团才有封侯的资格。现在这个资格变成吕氏一家专享。因此立过功的人肯定会心里不满意的。

所以有了这样的事情,即使吕后执政期间轻徭薄赋,按照刘邦的治国方略与民休息。国家开始富足,人民安居乐业。这样也不行,因为首先吕后的临朝称制不合法,再者吕氏一门独享富贵更不合法。因此吕后虽然对于大汉有很大功绩,但还是会遭人非议。主要是程序不合法。

而功臣集团后来和刘氏皇族联合,解除了吕氏一门的军权,灭了吕氏一门,就是对这种不合法的权力的反抗和憎恨。也就是说,在天下人的眼中,只有刘氏皇族中,大家都认可的人做了皇帝,这才是合法的。因为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个规矩大家都认可。

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为什么周勃陈平杀了汉少帝和汉惠帝的其他儿子还能成为忠臣典范?

在这个前提下,刘氏皇族和功臣集团联合,灭了吕氏一门,杀了吕后立的少帝。这些都是合法的,大家都认可这样的事情。

因此周勃他们诛灭诸吕,是顺应了潮流,符合时代的特征。并且周勃和灌婴他们立的汉文帝刘恒是一代明君,开创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文景之治”!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周勃等人的选择也是非常正确的,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拥护。

综上所述:吕后是刘邦的老婆,是一个国家的皇后。虽然说刘邦死后吕后可以帮助刘盈治理天下,但决不是自己立皇帝临朝称制。当吕后自己立皇帝临朝称制的时候,就已经打破了大家都认可的约定俗成。 吕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不惜破坏规矩和法律,大肆的分封娘家人为王。这直接把吕氏推到大家的对立面上。因为无功而受禄必然引起刘氏皇族和功臣集团的妒忌和不满。 由于吕后专政,大家都可以忍着,一旦吕后一死,吕家其他人的才华不足以控制大局的时候,占据优势资源无疑是一场灾难,因此很快功臣集团联合刘氏皇族铲除了吕氏一门。 周勃和灌婴他们的功绩就是使大汉王朝又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并且后期的文景之治使汉朝得到长足的发展。历史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为什么周勃陈平杀了汉少帝和汉惠帝的其他儿子还能成为忠臣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