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别再迷恋白粥,它才是“胃的第一修复剂”!常吃胃病绕道走,老了还是“铁打胃”
导语:
一说到养胃,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多喝白粥。实际上,喝白粥非但不养胃,甚至还可能伤胃。白粥会促进胃酸分泌,对于胃酸分泌过多以及本就容易反酸的人群来说,喝粥会使胃酸分泌更多,加重病情。
图源:壹图网
那么,究竟吃啥才能养胃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几个堪称“胃第一修复剂”的养胃食物——
它才是“胃第一修复剂”,轻松养出“黄金胃”!
五谷代表:小米
小米,色泽金黄,香甜黏糯,作为五谷之长,其食疗功效和营养价值都是实至名归的。中医认为,小米性平,微寒,味甘、咸,是一种上佳的补益食材,有益五脏、充津液、壮筋骨的功效,尤其适合内热者、脾胃虚弱者、病弱体虚者食用。
图源:壹图网
当有胃灼热、反胃、呕吐等不适时,食用小米粥可润养脾胃,会让胃更舒服。像脾胃较弱、常腹泻的小孩,平时更该多喝小米粥,尤其是将小米熬成浓米汤,喝最上面那层米油,效果更确切。但要注意的是,小米并非人人都适合食用,如气滞者和体质虚寒者就不宜过多食用。如果确实爱喝,可在小米粥里加上一两片生姜以纠正凉性。
瓜类代表:南瓜
南瓜能养胃,主要得益于其富含的果胶成分。南瓜中的果胶成分,可以保护胃肠道黏膜,使其免受粗糙、坚硬食物的刺激及损伤。同时,它还能促进溃疡面愈合,适合胃病患者食用。近年来的研究就发现,食用南瓜能预防胃黏膜溃疡。此外,南瓜所含的营养成分还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帮助排便,整体减轻肠胃负担。
图源:壹图网
《本草纲目》也记载,南瓜有补中、补肝气、益心气、益肺气、益精气的作用,对脾胃虚弱、食少腹胀等也有一定的食疗作用。总的来说,南瓜营养高、食疗佳,既有利于健康,又能满足口腹之欲。
养生推荐:南瓜小米粥
做法:南瓜去皮切丁,小米洗净,一起放入电饭煲煮至软烂即可。
功效:南瓜健脾胃、润肺益气;小米有健脾和胃、补虚安眠等功效,二者共煮成粥有助于暖胃健脾,把受伤的脾胃给养回来。
图源:壹图网
根茎类代表:山药
中医认为,山药是“上品之药”,有健脾、利胃、补肺、益肾等功效,主治脾虚泄泻、消渴、遗精、带下等症。而山药中含有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等物质,也可帮助肠胃消化吸收。也就是说,山药能够补养脾胃,促进吸收,适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食用。它还有止泻的作用,可用于改善腹泻、大便稀薄等症。
在这,给大家推荐国医大师邓铁涛生前钟情的养生食谱——养生推荐:
南瓜山药盅
原料:南瓜一个,淮山30克(也可根据南瓜容量大小调整)。
做法:淮山煮熟碾成糊状,南瓜切掉顶部,放在碗中;将淮山糊放进南瓜内,隔水蒸30分钟,然后根据个人口味调味,咸、甜均可。
功效:山药搭着南瓜一起吃,既能养“后天之本”脾脏,又能补“先天之本”肾脏。
此外,南瓜山药盅口感细软、清淡,牙口不好的老年人也方便食用。糖尿病患者食用时,建议不放或少放糖。
图源:壹图网
提醒:山药养阴,会助湿,一些湿盛中满及有积滞者是不宜服用的。比如消化不良、腹胀、嗝气的患者,服用山药后会加重症状。除了食疗养胃外,我们还可按揉身体自带的 “养胃穴”——
藏在身边的“养胃穴”,揉揉胃更好!
1、中脘穴
中脘穴是胃经的募穴(即经络中气血最充足的地方),被认为“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在临床上,中脘穴也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常用穴位。日常按揉、指压、点揉中脘穴,有开胃、改善食欲不振;护胃、止胃痛,缓解腹胀、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的作用。取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
图源:家医自制
方法:四指并拢,用指腹以顺时针方向点揉中脘穴,每日2次,每次5分钟。注意:点揉的频率不宜太快,力道不太重,动作不能太粗鲁。
2、神阙穴
脐部为神阙穴所在,是人体保健要穴,有温阳补肾、收降浊气、防治疾病之功效,常用于腹痛、虚寒性腹泻、便秘等证,同时对胃肠道功能调节有显著效果。
取穴:在脐部。
图源:家医自制
方法:右手掌心叠放在左手掌背上,以手掌心贴在脐部,先顺时针方向揉脐部,再逆时针方向揉脐部,各50次。
此外,用艾条对神阙穴进行施灸,可防治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
方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置于距穴位处2~5厘米进行热灸,具体距离可根据体感及时调整,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天早上7点到11点进行更好,每次15~20分钟。
图源:壹图网
小提醒:艾灸时,不宜离皮肤过近,以免烫伤皮肤;老弱人群以及有治病需要者,应在中医医生指导下进行。最后再提醒一下,“养胃穴”只作日常预防保健,或用于应急。如果胃痛长期反复发作,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
(养生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