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黄花大闺女,这个花是指什么花?为什么是黄花而非别的花?
导语:
中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文化中,中国人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有许多讲究。比如在对人的称呼上,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都会有不同的称呼。比如皇帝,一国之君,他自称为朕,别人称他万岁。普通男子,15岁左右称束发,意指束发而就大学,是学习各种技艺的好时段;20岁叫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他已经成年;30岁为而立之年,“三十而立”。40岁为不惑之年,50半百,60岁花甲,70为古稀,八十叫耄耋、九十叫鲐背。
我们从这些细微末节的历史碎片中,能够推测出很多老祖宗的习惯用语。
比如“黄花闺女”,就是代表年轻未出阁还没有过婚嫁的少女。由此,黄花闺女同时也预示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女性早期纯洁的人物定位。
所谓“黄花大闺女”,指的是年龄大约在16岁至20岁尚没有出嫁的女孩子。那么问题来了,她们为什么被称作“黄花”,而不是红花、蓝花、白花、紫花呢?这是由一些传说故事形成的。
现代女孩子喜欢化妆打扮,尽可能把自己打扮得漂亮、美丽一点,才会出去见人。其实,古代的女孩子也同样如此,她们也喜欢打扮自己。
尽管在古代,女孩子都被封建礼教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多数时间被封闭在自己的闺阁中,但许多必需的社交活动还是会有的。比如逢年过节,也会随着家人走亲串友、烧香拜佛,这都是必需的活动。
黄花,据说早先是由“花黄”一词演变而来。
现代女性以金银珠宝为主要装饰,这可以看出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带给人们的很多革命性的变化。古代冶炼技术自然没有现代这么发达,但也没有阻止女孩子爱美的天性。现代金簪、银饰、珠翠的存世,就说明了这一切。
据民间传说,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生得非常美丽。有一年的农历正月初七这天,寿阳公主与宫女们嬉戏中,在殿前檐下小憩。一阵和煦的微风吹来,将附近一株腊梅花吹得纷纷落下,有几个花瓣飘落在寿阳公主的额头上,经汗水浸染以后,在公主额头上留下了腊梅花样的淡淡花痕,久久拂拭不去,使寿阳公主显得更加娇柔妩媚。
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这时,正巧被路过的皇后看见,也十分喜欢,特意让寿阳公主保留着它,三天后才将其用水洗掉。此后,爱美的寿阳公主便时常摘几片腊梅花,粘贴在自己的前额上,以装饰自己美丽的容颜。宫女们见了,个个觉得好看,便跟着效仿起来。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们称为“梅花妆”。
还有一种说法是,落在公主脸上的是黄色的菊花瓣。
因为花瓣贴在脸上的确有增加容颜美丽的功效,故此那时女孩子很多有在自己脸上贴花黄的习惯。
正所谓“上行下效”,公主都喜欢这么做,那平民老百姓家的女孩子听说以后,也都纷纷效仿起来,一度形成一种习俗流行开来。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女孩子脸上不贴花黄,显然就缺少了女性的特征,特别是不像没有婚配的少女。久而久之,没有出阁的女孩子就都在自己脸上贴“花黄”,表明自己没有出阁,还是纯洁少女一枚。
不过,不管是腊梅花,还是菊花,其开放时间毕竟是有季节限制的,并不是一年四季随时都有。于是,有人便想出了另外的办法,就是采集花朵的黄色花粉,将其制作成黄色的粉料,再用这些粉料把薄纸片、干花片、云母片、蝉翼、鱼鳞、蜻蜓翅膀等应有尽有的材质染成金黄色,剪成各种花、鸟、鱼的形状,然后把它们粘贴在自己的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部位,成为一种女孩子的必要装饰。
不过,“花黄”一词毕竟不顺口,后来经过文人们的演绎,就变成了黄花。另外,黄花,在古代又代指菊花,菊花属于秋季开放的花,具有傲霜耐寒特性,也常常被文人们赋予高洁的品行。“黄花大闺女”,也就逐渐成为了未婚纯洁少女的代名词了。
据说,这种女孩子脸上贴“花黄”的习俗流传很长时间,一直到金、元民族侵入中原才慢慢停止了。《木兰辞》里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句子。
也有人考证,女孩子贴“花黄”的习俗可能远比南北朝时期更早,很可能在东晋之前就有了。在没有条件贴“花黄”的时候,女孩子们更多的是,在自己脸上画“花黄”。也有的是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在脸上。
不管怎么说,“黄花大闺女”之后影响了很多年,直到现在,女孩子们仍然把自己的贞洁看得很重。
从表面上看,“黄花大闺女”是指没有出阁的女孩子,从实质上说,其实就是指没有和男人有过身体接触、品行高洁的处女。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出嫁的女孩子,并不能等同于“黄花大闺女”。
只要出阁,就不能被称为“黄花大闺女”了,因此有诗句说:“今朝白面黄花姐,明日红颜绿鬓妻”,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出嫁以后的女孩子为什么叫‘“绿鬓妻”呢?绿鬓妻的本意,是说刚出嫁的女孩子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形容尽管出嫁了,但仍然是年轻美貌的。未婚女子,在成年之前两鬓的头发和后脑的头发都梳成小辫垂下来,只有头顶的头发扎发髻。婚后女孩子的头发要全部盘到头顶上去,脑后梳发髻。
《阿房宫赋》里有“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所谓绿鬓,就是指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在光线照耀下呈现出绿色的鬓角。表示已经嫁人,为人妻了。也就是说,今天是女孩子,明天就是女人了。
我们知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子的地位是非常尴尬的,也是很低的,甚至低到根本没有多少地位的程度。既然她们没有任何社会地位,那么就只能任由男人们肆意践踏、挑选。对于男人们来说,娶妻时既要挑选她们的长相,还要求她们必须是“黄花大闺女”。假如一个女孩子失去贞洁,那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这辈子很可能只能被人指指点点,也就再不可能嫁到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户人家家里了,只能给大户人家子弟做小妾,或者有的最后只能流落风尘,成为妓院的妓女了。
那么,男人们是怎么验证这些女孩子是不是“黄花大闺女”呢?根据典籍和许多古代文学作品记载,有这么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看走路姿势。由于封建礼教约束,她们大多数是小脚,她们的行有动作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第二种方法,是看眉毛。通过女孩子的眉毛看她是不是贞洁之身。在古代,女孩的眉毛是非常整齐的,她如果和男人有过关系,据说眉毛会有一些变化。
最后,第三种方式也是在古代最常见的一种,那就是看她手臂上的守宫砂。
关于这个守宫砂的说法,应该是指大户人家的女孩子。据说,大户人家有用朱砂喂养壁虎的做法。壁虎喂养到一定时间以后,把它捣碎,再把这些朱砂 用一种方法种在女子的手臂上。也有人说是把守宫砂涂抹在女子肚子或者手臂上。以后,这个女孩子只要和男人有了关系,守宫砂就会消失不见。
在小说《神雕侠侣》里,小龙女被欧阳锋点了穴道,最后被全真教的小道士尹志平玷污了,玷污之后原本点在她胳膊上的守宫砂就不见了。也就意味着失贞。
西晋的典籍《博物志》中,汉武帝刘彻为了保持后宫宫女们的贞洁,请教了一位术士东方朔,东方朔告诉汉武帝一个方法,就是在后宫养一种叫“蜒”的虫子,其实就是壁虎,每天定量喂它吃朱砂。
等这种小虫子吃够七斤朱砂,就会通体朱红。接着抓住它,用药杵捣碎。据说必须捣够一万杵才行。然后,用笔蘸着,点在这些宫妃的肚子上或者手臂上。
这个红点,便是传说中神奇无比的“守宫砂”。但凡被点,若和男子亲近狎昵,守宫砂立马消失。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宫,亦名壁宫。”将其内脏掏空,晒干服用,可用于祛风,解毒,散结。主治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恶疮等疾,至于它究竟能否验证女孩子失贞,无从考证,但古人相信。
另外,还有一些验证方法,比如看腿、看臀、看颈项部位。据说也有一些参考价值。古代皇宫里挑选宫女,为了维护保持皇家血统的纯洁性,可能还有一些更加严格、更加不可思议甚至匪夷所思的验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