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消失的农田灌溉工具怎么用(消失的农田灌溉工具在哪)

上世纪50年代以前,潮汕地区水利设施落后,灌溉系统残缺不全,农田的灌溉靠天,“望天田”遍布大地。农民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保证农作物的收成,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跟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许多汲水灌溉工具,如桔槔、戽斗、笆斗、水车等。

桔槔

桔槔是中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汲水、提水器具,桔槔潮汕话叫“吊窝”。上世纪50年代以前,潮汕地区稻田灌溉严重缺水,那时农业生产属个体经济,稻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每块稻田旁边都有一口像水井一样的小水堀,旁边装有一套“吊窝”,供提水灌溉稻田。“吊窝”利用杠杆原理,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一根细长的杠杆,杠杆中间是支点,一端绑着石块等重物,另一端连着一支垂直竹竿,竹竿末端挂着水桶。人站在水堀边,用手拉动挂水桶的竹竿往水井(堀)压下,水桶被推入水中打满水后,由于杠杆另一端重物的重力作用,便能较省力地把水提出水井口。“吊窝”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是潮汕地区农田的灌溉工具,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潮汕大地上还可见到“吊窝”。“吊窝”没打水时,由于重力的作用,杠杆一端总指向天空,所以我们小时候经常说它像高射炮,那时几乎每块水稻田都设有“吊窝”,整个田野布满“吊窝”,远远望去就像一个高射炮阵地。传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的飞机飞行员远远看到这阵势,还以为是高射炮阵地,被吓得不轻。

戽斗和笆斗

戽斗是一种简便取水灌田用的旧式农具,用竹篾、藤条等编成簸箕形,绑在一支长约1.5米的小木棍上,用来戽水。笆斗像个斗,用木块像箍桶一样箍成斗状,两边系有绳子。使用时,两人相对而立,双手牵拉绳索,使之上下有节奏来回一下一下从沟渠戽水入田。由于人的身高所限,戽斗和笆斗的提水高度一般在半米到一米。

脚踏水车和手摇水车

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水车(分脚踏水车和手摇水车)在农村的使用较为普遍。脚踏水车可以移动,纯木结构,用独特工艺以脊椎状木榫(用于传动,如自行车链)连接水槽中的叶片,再加上脚踏的传动装置做成水车。水车可以任意安置在靠近河边或水塘的田埂上,只需将装有木叶片的水槽伸进水中,然后一人或两三个人同时踩踏水车木轴上的脚蹬,木轴转动时带动叶片前进,河塘里的水便会随叶片在水槽中一格格被提升上来,源源不断地流进水稻田。

水车除用脚踏以外,还有用手推动的,叫手摇水车。对比脚踏水车,手摇水车小巧简便得多,只有一个装有水车叶片的水槽,水槽上端(即车头)两侧各装一柄木制摇把,由一个人用两手把住两柄摇把摇动,带动水槽里的叶片前进,把水渠里的水带进水田。这种水车较轻便,撤装搬运容易得多。但手摇水车用臂力驱动,较费力。过去在农村,大面积的稻田灌水用水车,戽斗和笆斗只用于不便架设水车的小田块,这时使用戽斗和笆斗灌水就比较方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现在水利灌溉系统完善先进多了。上述提到的多种旧的农田灌溉工具在田间地头已基本绝迹,只能在博物馆里成为历史见证。而今电动抽水机和自来水浇灌田地取代了过去的繁重体力劳动,但这些农田的灌溉工具曾经在农业生产上发挥很大的作用,功不可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优秀作者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珊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