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硕士在县城体制内上班,钱少活多看不到希望,怎么办?
答:
这种情况也属于正常!
大家可以看看,三年疫情给就业方面带来的压力有多大?
我们先来看看2020、2021、2022三年的高校毕业生大致数字是3000多万人。
对应的就业岗位无外乎是考研深造吸纳一部分,余下的也接近3000万人。
这个3000万:通过选调生、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公务员考试、各地事业单位招聘、央企国企招聘、外企招聘、部队文职人员招聘、地方国营企业、地方私营企业、三支一扶、自主创业等途径进行吸纳一部分!
从最近三年国家公务员、省级以下公务员考试来看,虽然招录人数有所增加,也是非常有限的。
在选调生方面,各地选调也都是集中在诸如北大、清华、浙大、上海交大、中科大、南大等顶尖的985高校,名额也是非常有限的。
外企、央企、国企当然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作为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的首选还是选调生、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省级及以下公务员考试,甚至是三支一扶。因为属于体制内的,认为是铁饭碗!
其次选择就是国家机关参公管理、国家机关直属事业单位以及地方的事业单位招聘,这些也是体制内的,无论是待遇还是工作条件也不一定比国家公务员和省级以下公务员差,就是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的区别而已,待遇甚至超过公务员待遇。
第三选择就是外企央企国企了。但是近三年疫情影响,外企央企国企招聘规模萎缩,有些央企本身还处于不稳定状态。
比如近几年炒的沸沸扬扬的北京央企撤离北京到雄安、通州城市副中心甚至京外,以至于在北京的央企国企的员工人心惶惶。
大家也知道中国三峡已经迁到了武汉,原来的一些员工由于不想去武汉,结果选择了辞职。
还有几家央企也撤离了北京到外地,在北京的北京市属企业也都迁到了城市副中心。
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也都在雄安新区定了址。
第四选择就是部队文职人员招聘,虽然没有军籍,是合同制,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
第五选择就是地方国营企业,这三年由于疫情防控原因,地方国营企业停工停产,发展环境也不是太好。用工方面也受到一定限制。
第六选择就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虽然也是实体经济,但是疫情对他们的冲击更大,有的不仅停工停产,而且倒闭,用工骤减!
第七个选择就是自主创业。说实在的,自主创业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逼不得已也是不想去走这条路的。
除此之外,还有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也在与高校毕业生争岗位,抢饭碗。
作为农民工,他们比较容易满足,只要有班上,只要能挣口饭吃,什么活都干。这也是高校毕业生很难做到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就业的城市最好是一线,工作的岗位最好是高大上,单位的性质最好是国家机关,自己的身份最好是公务员。
尽管工资待遇不高,他们追求的就是那个所谓体制内的铁饭碗,讲白了就是追求自己的脸面,要个假脸而已!
这种心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非常普遍!
分析以上几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是大的,就业空间也是有限的。
如果都往体制内挤,哪有那么多的职位啊?
我也曾经在网上看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位读天文学的博士生,应聘武汉某个街道的普通事业单位,也看到北京的许多拥有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应聘北京街道的普通事业单位。
真的是太内卷了!
内卷的原因就是一条:就业压力大,他们不得不选择躺平内卷!
所以,985高校毕业生在县城体制内上班,虽然钱少活多,也是比较幸运了。看不到希望,而是自己没有看到而已。
其实自己的希望是非常大的。
如果自己在县城体制内上班是公务员身份,你有参加公务员遴选的机会,可以参加公务员遴选!
如果自己在县城体制内上班是事业编制,那更有希望。既然是985院校毕业的,想必自己的能力肯定是有的。自己可以边上班边学习,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城市,参加公务员考试或那里的事业单位招聘。
总之一句话,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城市、就业岗位方面一定要立足自身实际,权衡利弊,客观选择。千万不能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
不然飘来飘去,一晃一年,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后悔都来不及了。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机遇稍纵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