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道成待他如亲子,他却屠杀萧道成后裔,萧鸾真是狼心狗肺之人吗
导语:
齐武帝萧赜刚一去世,就发生了竟陵王萧子良叛变事件。
西昌县侯萧鸾借机大肆扩张势力,并在最终的对决中杀死了萧昭业,废其帝位,谥为郁林王。
在这场对决中,萧鸾多少有些胜之不武。在萧昭业全力集权的背景下,各大利益集团都希望皇权能受到削弱。萧昭业的政治经验也不足,玩手段更不是老油条萧鸾的对手。
可最重要的一点是:我认为萧鸾一定做出过某种半公开的许诺,类似于“大家平分天下”之类;而萧昭业不可能做出这样的许诺,因为萧昭业是根正苗红的皇族,如果他做出了这样的许诺,就等于是把齐高帝萧道成和齐武帝萧赜苦心经营的天下放弃了一大半。
换言之,我们可以把萧鸾理解为在野党,在野党最喜欢做的就是吹牛皮瞎许诺;而萧昭业是执政党,在执政经验不足的前提下,他更不可能瞎许诺。于是在一阵角逐之后,萧昭业被淘汰出局。
萧鸾曾许诺把扬州封给萧谌[chén],但当萧鸾登基称帝之后,却没有兑现诺言。萧谌因此气得大骂:“做饭明明是大家的功劳,为什么所有饭都被萧鸾一个人吃了呢”?
高宗初许事克用谌为扬州,及有此授,谌恚曰:“见炊饭熟,推以与人。”——《南齐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二十三·王晏等
萧鸾登基称帝之后,王晏自认为居功至伟,经常非议萧鸾过去的事,就好像当初许攸经常点评曹操那样。当萧鸾下达人事任命的时候,王晏居然敢为了一己私利和萧鸾起争执。
晏为人笃于亲旧,为世祖所称。至是自谓佐命惟新,言论常非薄世祖故事,众始怪之。——《南齐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二十三·王晏等
萧谌和王晏敢这么猖狂,必然是因为萧鸾在与萧昭业对决的时候,对他们做过某些许诺。而当萧鸾登基称帝之后,却没能兑现这些许诺,所以他们借此发泄不满。
但就算如此,萧鸾与萧昭业的对决过程也是惊险万分的,史书用一段戏剧性的内容来描述:在关键时刻,萧鸾甚至紧张得鞋都掉了。
鸾引兵自尚书入云龙门,戎服加硃衣于上,比入门,三失履。——《资治通鉴》·齐纪五
在萧鸾杀萧昭业的过程中,萧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保卫宫廷的军事力量由萧谌所掌控。当萧谌决定站在萧鸾一方的时候,萧昭业就注定回天乏术了。
由于萧谌在萧鸾继位之后总是大言不惭,萧鸾忍无可忍,最终杀了萧谌。在杀萧谌的时候,萧鸾对他说:“如果没有你,我的确无法成功。但我给你们兄弟三人的回报已经足够丰厚了,你又何必贪心不足呢?”
上遣左右莫智明数谌曰:“隆昌之际,非卿无有今日。今一门二州,兄弟三封,朝廷相报,政可极此。卿恒怀怨望,乃云炊饭已熟,合甑与人邪。今赐卿死。”——《南齐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二十三·王晏等
萧谌是不是贪心不足暂且不论,但萧鸾在与萧昭业的对决过程中胜得极险,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萧鸾在临终的时候,曾对自己的接班人萧宝卷说:“如果你感受到了威胁,就要立刻杀死威胁你的人,绝不能让他抢先动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大概是萧鸾的经验之谈了。
初,高宗临殂,以降昌事戒帝曰:“作事不可在人后。”——《资治通鉴》·齐纪八
把话题拉回来。萧昭业被杀之后,萧道成一系的其他皇族感到危机将至,但他们始终无法联合起来对抗萧鸾。
一方面是因为萧鸾占据了主动权,如果让萧道成一系主动反攻,他们并没有获胜的把握。比如说:当谢粲和刘巨劝鄱阳王萧锵(齐武帝萧赜七弟)动用武力解决萧鸾时,萧锵认为萧鸾已经控制了都城的兵权,冒然对萧鸾使用武力,是很危险也很难成功的。
另一方面是因为萧鸾一再对萧道成一系表示友好。比如说:萧鸾一直在麻痹鄱阳王萧锵。
当萧鸾听到萧锵来找自己时,常常都是趿着鞋、丝毫不敢耽搁的样子,一阵小跑出来迎接萧锵,这是在学习曹操迎接许攸。
一谈到萧氏家族的命运,都是一边说话一边擦眼泪,好像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萧氏皇族的共同利益,这是在学习司马懿忽悠曹爽。
锵每诣鸾,鸾常屣履至车后迎之;语及家国,言泪俱发,锵以此信之。——《资治通鉴》·齐纪五
在萧鸾这种麻痹战术的打击下,萧道成一系一直陷于患得患失之中无法自拔。
但此时的问题已经相当明确:如果萧鸾没有清洗萧道成一系的意思,萧道成一系主动进攻就会刺激萧鸾;如果萧鸾有了清洗萧道成一系的意思,萧道成一系却不主动出击,就只能坐以待毙。
萧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也不知道。在我看来,恐怕连萧鸾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萧鸾应该是极其矛盾的。
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萧道成一系早已成为了南齐最强大的一股力量。虽然齐武帝萧赜一直在压制皇族,但这一系毕竟树大根深。如果萧鸾不慎重起见,冒然选择主动进攻萧道成一系,到时是谁杀谁,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更主要的是,齐高帝萧道成和齐武帝萧赜都对萧鸾太好了。在萧道成和萧赜时代,萧鸾一直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要让萧鸾下定决心,主动屠杀萧道成和萧赜的子孙,恐怕也是不容易的,毕竟“忘恩负义”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
可问题是:如果萧鸾不选择先下手为强,如果萧道成一系突然一个想不开,他们选择了先下手为强,萧鸾岂不是只能等死?
萧道成一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也不知道。在我看来,恐怕连那几个强势皇族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他们的内心应该也是极其矛盾的。
是先下手为强,还是与萧鸾合作?他们始终犹豫不决。谢粲等人反复劝说鄱阳王萧锵和随郡王萧子隆,一定要先下手为强,但收效甚微。后来,随郡王萧子隆同意先下手为强,但鄱阳王萧锵却还在犹豫不决。
制局监谢粲说锵及随王子隆曰:“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粲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东城人政共缚送萧令耳。”子隆欲定计,锵以上台兵力既悉度东府,且虑事难捷,意甚犹豫。——《南齐书》·卷三十五·列传第十六·高帝十二王
我很能理解鄱阳王萧锵的犹豫,因为这是拿着全家的人头在赌博,而且胜算不大。但就在他们犹豫的过程中,消息走漏了。萧鸾派两千士兵包围了萧锵的府邸,把萧锵、萧子隆和谢粲全部杀死。
数日,高宗遣二千人围锵宅害锵,谢粲等皆见杀。——《南齐书》·卷三十五·列传第十六·高帝十二王
鄱阳王萧锵和随郡王萧子隆被杀之后,晋安王萧子懋决定起兵反抗萧鸾。但可惜的是:萧子懋的这个决定,应该是在头脑发热时做出来的。当萧子懋冷静下来之后,也在萧鸾“萝卜+大棒”的策略下进退失据了。没过多久,萧子懋也被杀死。
子懋骂曰“小人何忍行此事”琳之以袖鄣面,使人害之,时年二十三。——《南齐书》·卷四十·列传第二十一·武十七王
随着鄱阳王萧锵、随郡王萧子隆和晋安王萧子懋的先后被杀,萧道成一系再也没有领衔人物了。
至此,萧鸾不再掩饰自己坚决打击萧道成一系的态度,大清洗由此展开:稍有实力的萧道成一系成员,全部被萧鸾杀死。
萧鸾之所以要全力屠杀萧道成一系,主要原因还在于“囚徒困境”。
从本心而言,萧鸾应该并不想屠杀萧道成一系。萧鸾的父亲死得很早,他是由叔父萧道成抚养长大的。无论是叔父萧道成还是堂哥萧赜,都对萧鸾非常好。萧鸾绝不是什么没心没肺的白眼狼,基本的感恩他一定懂。
但当萧鸾杀死萧昭业之后,就已经无法停手了。因为萧鸾已经与萧道成一系结下了死仇,如果不率先动手清洗萧道成一系,萧鸾恐怕都睡不好觉。
萧鸾在杀死鄱阳王萧锵和随郡王萧子隆之后,桂阳王萧铄感到季度不安,于是就到萧鸾的府上找萧鸾。
因为鄱阳王萧锵和随郡王萧子隆是主动策划谋杀萧鸾,所以才被萧鸾杀死。所以此时的桂阳王萧铄多少还抱有一些幻想。但是当他见到萧鸾之后,萧鸾对他非常客气,脸上还有惭愧的神色时,萧铄就明白了一件事:自己逃不掉了。
铄不自安,至东府诣高宗还,谓左右曰:“向录公见接殷勤,流连不能已,而貌有惭色,此必欲杀我。”三更中,兵至见害,时年二十五。——《南齐书》·卷三十五·列传第十六·高帝十二王
这段内容相当精彩,把萧鸾屠杀萧道成一系时的复杂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萧鸾在屠杀萧道成一系时,又是焚香又是哭泣,我们当然可以很轻松地说:萧鸾只是在尽力表演而已。但更深层的原因,显然是因为萧鸾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痛苦。
权力、地位、财富……都是常人可望而不可求的,却也可以使人迅速迷失本性,忘记亲情伦理。
就在萧氏皇族展开大火并的时候,豪门士族就一直在冷眼旁观。对此,我们看看陈郡谢氏的表现就可以明白了。
在萧鸾大肆屠杀萧道成一系的时候,谢朏[fěi]给弟弟谢瀹[yuè]送了几斛酒,并告诉谢瀹:“安心喝酒,少管闲事。”
初,兄朏为吴兴,瀹于征虏渚送别,朏指瀹口曰:“此中唯宜饮酒。”——《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江斅等
谢朏这事做得可谓多此一举,就算他不送酒,谢瀹也不会管这种闲事的。
当萧昭业被杀之后,立刻有人把这个消息传给了谢瀹。当时的谢瀹正在下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没有什么反应,继续下棋。一局终了,谢瀹径直回卧室睡觉了。
高宗废郁林,领兵入殿,左右惊走报瀹。瀹与客围棋,每下子,辄云“其当有意”。竟局,乃还斋卧,竟不问外事也。——《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江斅等
也有人说:这是因为陈郡谢氏一直跟萧氏皇族不对付,所以他们才是这个态度。话是没错,可陈郡谢氏是豪门士族的领袖之一,他们的态度自然可以代表豪门士族。
在萧道成篡位的时候,琅琊王氏全力为他站台,可在萧鸾大肆屠杀萧道成一系的时候,琅琊王氏也没多少人管闲事。
侍中王晏本来是萧鸾的支持者,但他的弟弟御史中丞王思远就曾劝他:“为了家族的整体利益,也为了你自己的身家性命,少掺和这种事。”但王晏不听,最终落了个身死的下场。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江斅等
许多人都认为,南北朝的皇帝一再被废被杀,帝国如走马灯一样来回乱转,都怪这帮豪门士族麻木不仁。
在我看来,这或许是一部分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南朝过于稳定了。
如果豪门士族也参与了这种围绕皇权的争斗,其结果是什么?那不过是另一个东汉末年的翻版,再上演一次三国演义罢了。
东汉灭亡之时,那些所谓的大英雄们都标榜自己是忠臣孝子,结果呢?却使得整个天下陷入了军阀混战。
而在偏安一隅的南朝(东晋和宋齐梁陈),豪门士族极少参与皇权之争,所以南朝的皇权之争,只是变相地废除了世袭制,却并不会引起南朝长期大面积的混乱。
当然,这样做也有坏处,那就是南朝绝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向心力,北复中原也就是一句空话而已。
萧鸾登基称帝之后,曾在一次酒会上诏令功臣给自己敬酒。王晏等人都起身离席,谢瀹却是稳坐钓鱼台。面对质问,谢瀹淡淡地说了一句:“陛下能当皇帝是天意,你顺应了民心和天理,王晏这帮人凑什么热闹?”萧鸾无奈,只能强笑不已,并用言语化解了王晏等人的尴尬。
后上宴会,功臣上酒,尚书令王晏等兴席,瀹独不起,曰:“陛下受命,应天顺民,王晏妄叨天功以为己力。”上大笑解之。——《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江斅等
萧鸾心里明白:陈郡谢氏就是这个德性。但对于谢瀹的这个观点,萧赜愿意接受。如果这种观点得以发扬光大,萧鸾自然就不再是乱臣贼子了。
对于谢瀹的这个观点,豪门士族也愿意接受。如果这种观点得以发扬光大,豪门士族那种超然地态度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但谢瀹更深层的意思是:谁当皇帝我们并不关心,我们只关心江南能否继续保持稳定,我们只关心自己的既得利益能否得到保障。
如果能得到肯定答案,那我们愿意支持任何人当皇帝;如果只得到否定答案,那任何人当皇帝都不得好死。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萧鸾只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就篡夺了萧道成一系的皇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萧衍也只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就篡夺了萧鸾一系的皇权。
往期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齐武帝萧赜集权,太子萧长懋去世
萧子良谋反未遂,萧昭业进退失据